电联川藏_ 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子)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8741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联川藏_ 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联川藏_ 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联川藏_ 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联川藏_ 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联川藏_ 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联川藏_ 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联川藏_ 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电联川藏川藏联网工程专题片文案脚本(二稿)1、本文为初步文案,时长55分钟左右。成稿保持框架不变,但具体落实到每段文案,根据视频剪辑的特点会有较大改动。2、如按照穿越昆仑模式,其行文风格和采访点以传播为主,相对偏向于精炼、直白的大白话,势必舍弃掉很多信息点,请指挥部明确。3、如有遗漏、增补或删减,请指挥部书面形式反馈一个附带文案。编号内容要点备注时长第一部分:引言7分钟1、 横断山脉、三江断裂带概况;2、 当地缺电少电事例;3、 川藏联网政治背景与工程目标;4、 工程情况概述。7分钟第二部分:工程情况36分30秒(一)引言1、川藏联网工程沿线地理、气候环境概述。2分钟(二)勘测设

2、计1、设计单位背景;2、案例:勘测设计单位实地测量+航飞制作1:1万地图满足工程使用;3、设计过程中针对特殊地理气候环境进行的设计创新。5分30秒(三)基础施工1、横断山脉地理地貌对工程基础施工带来的影响;2、案例:组合式轻型旋挖机的研制和功效;3、案例:针对当地低温情况下作出的应对措施。6分钟(四)运输1、承接上文过渡、工程沿线交通情况及背景介绍;2、运输线规划、兵站式管理、三级危险评定管理方法介绍;3、工程索道规划及建设情况介绍;4、马帮运输简要介绍;5、工程交通运输大数据。6分钟(五)环保1、承上启下过渡、案例:施工现场植被保护情况介绍;2、案例:川藏联网工程线路为保护竹巴龙保护区绕路;

3、3、环保水保总体情况大数据。4分钟(六)医疗1、承上启下过渡、高原对于施工人员的生理风险介绍;2、三级医疗体系的及功能介绍;3、电塔组立过程中研制的高塔供氧系统介绍;4、医疗保障体系大数据7分钟(七)组塔放线1、承上启下,引入工程针对特殊环境积极进行科技攻关;2、碳纤维抱杆的使用和在川藏联网工程中的意义;3、八旋翼无人机放线在工程中首次得以运用;4、防跳槽多轮组合式滑车在工程中得以实践并将大范围推广;5、塔身碳纤维拉线支撑等施工工艺创新及意义。6分钟第三部分:工程意义6分钟(一)工程大数据1、提炼整个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指标;1分钟(二)民生意义1、当地汉藏两族群众通过工程受惠的现实案例

4、;2分钟(三)经济意义1、电网通联后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2分钟(四)结语1、拔高体现工程实现后的政治意义、标杆意义。1分钟第一部分:引言有人说,如果把青藏高原比喻成地球上一颗高昂着的头颅,那么横断山脉就是皱纹最深的地方。褶皱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横阻断路,横断山脉由此得名。(3D动画制作片头,主要反应主体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精细程度一般模型即可)在藏语中,昌都,意思是“水汇合之处”。三江并流的昌都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貌结构和气候类型。这里有水草肥美的辽阔牧场,麦浪起伏的千顷良田,也有一望无际的翠峰林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也蕴含了丰富的矿藏、水利和光

5、能资源。(根据文字内容使用对应实拍空镜头,主要展示植物覆盖和地貌空景)作为西藏的东部门户,昌都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隔金沙江相望,是连接藏、青、滇、川的枢纽,更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这里非常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呈现出独具神韵的色彩,当所有的人被这神秘和魅力陶醉的时候,(宗教色彩空镜头)却不知道长期以来,昌都和一江之隔的四川甘孜南部地区长一直被电力短缺所困扰。(村庄空镜头)横断山脉区域,虽然物资矿产丰富,但境内并没有能够支撑能源转换的煤、油、天然气等资源储备,能源结构单一,当地的供电一直以来都靠地方小水电勉强支撑。(山区空景+水空镜头)实际上,昌都和甘孜南部地区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水力资

6、源,穿境而过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蕴含了巨大的水力资源,仅“三江”干流预计装机容量就达4000万千瓦以上,未来规划的水电发电量,更是占到了整个西藏自治区的30%。(水电站和水空镜头)但是,受制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如此丰富的水力资源开发程度却很低,昌都地区最高电压等级为110千伏, 可靠性较低。同时,当地电网长久以来处于孤网运行状态,没有外援,不具备调剂能力。发电量受季节影响很大,丰水期大量水力资源被浪费,而枯水期又面临着无电可发的窘境。水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运用,就好像是“抱着金饭碗要饭”。(购买大型水电站航拍空镜头)缺电之痛、停电之苦,在这里不限一点,而是一线、一片。事实上,稻

7、城以西,理塘、巴塘,直至西藏昌都地区,虽有着天堂般的美景,但已成常态的缺电、停电是70万农牧民数十年来既习以为常、又挥之不去的梦魇。电能的短缺,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风景空镜头和村庄空镜头)巴中心校离巴塘县城仅仅二十分钟车程,新建的教学楼、平整的操场,本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乐土,然而长期以来的停电却成为困扰师生的常态。本该是正常的晚自习时间,但突然的停电打断了学生们的晚自习。仅有的一台发电机供电仅能保证宿舍楼的照明,藏文老师仁青拉姆只得把学生疏散到寝室休息。(学校空景)采访同期(普巴志马):学校经常停电,回到家也经常停,作业做不成,书也看不成。以后不停电就好了。学校虽然配置了电脑、洗

8、碗机、消毒柜、冰箱等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但长期突如其来的断电,不仅让设备使用率不高,也容易造成损坏。无独有偶,318线上的所波大叔也深受停电之苦。所波大叔经营着一家在驴友骑友圈中小有名气的客栈。这位藏族大叔为过往客人烹饪的牛肉炖土豆被他们所津津乐道,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采访同期:经常停电,往往一停就是一晚上,客人过来住,没电,没网,不要说热水电视了。对生意多少有影响。听说电网要通了,我多盖了栋房子,把设备都装上,给过往旅客提供更方便的环境。党和国家十分关心藏区发展和民生改善,2010年1月18日,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推进西藏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昌都和甘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9、遇。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重中之重。在此之前,西藏电网已形成藏中、阿里和昌都三个区域性电网。2011年,被称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将较大的藏中电网与西北750千伏主网架联通,电力人将目光从严重缺电的藏东昌都电网投向了相邻的四川电网。 (2D动画制作,将两个省份的电网相连接,使用省份地图进行连接) 经过周密论证、科学决策,国家电网最终选择了川藏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将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在邦达、玉龙建设2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乡城至巴塘至昌都500千伏线路1009公里;昌都至玉龙、昌都至邦达220千伏线路512公里,整个工程动态投资约66.3亿元。(3D动画制作,在

10、地图上反应线路架设情况,并注明数据)通过川藏联网工程,在冬季枯水期,昌都电网将与四川电网相连,从根本上解决昌都、甘孜南部严重缺电和无电地区通电问题,在夏季丰水期,又能将昌都和甘南丰沛的水电外送出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这“四站三线”也将使昌都、甘孜南部从电网最薄弱的地方一步跨越几十年,进入最先进电网行列。(3D动画制作,在地图上反应变电站架设情况,并交代线路)仅在甘孜州,就有898个边远乡村21.47万人的用电问题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2012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川藏联网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批复项目建议书,2014年1月批复可行性研究方案,3月18日,全球最具

11、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川藏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AE素材合成和开工仪式空镜头) 60年前,11万军民历时四载修建的川藏公路北线正式通车,60年后,4万电力员工将奋斗在这一壮丽严峻的高原上,再造一条和联系藏汉人民的纽带。(历史素材和集合空镜头) 第二部分:工程情况 这是全球最脆弱地质条件下的超级工程、这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项目。(3D动画地形示意,反应整体施工环境恶劣)在1500多公里的工程沿线,奔腾的三江水冲出陡峭的峡谷奔流而下,数亿年前版块运动形成的险峰沟壑纵横交错,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屋脊边缘最为险峻的复杂地貌。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时有发生(历史素材)。仅

12、2013年,工程沿线区域就发生3级以上地震60余次,最强达6.1级,地质灾害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风险。(2D动画AE示意图)工程要面对的,是沿线平均达到3850米的海拔高度,最高的施工点,高度达到了4980米;复杂的地形,也带来了极具变化的区域小气候,日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伴随着海拔的极具上升或下降,施工区域的天气情况瞬息万变,“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恶劣的施工环境,为正常的施工部署带来了极大的干扰。(海拔最高点空景和恶劣天气变化) 【设计】在如此复杂而又脆弱的地质条件下进行高原电力施工,在国际上尚无先例,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这对工程的设计施工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川藏沿线尤为复杂

13、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国家电网派出了最强设计阵容,由甘肃、西南、四川、西北和中南五家电力设计院联合组成了设计团队。这5家设计单位都具有高原电力设计经验,而其中西南电力设计院更是参与过中国第一条特高压直流线路以及青藏联网等重大电力工程设计的任务。设计团队信心满满,一定要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会议镜头和西南电力设计院空镜头)但是,当设计人员来到规划路线现场,打开地图时才发现,现有的地图根本没法用。采访同期:设计单位在对比地图和实际地形时所发现的问题。主要讲1比10万的地图在高原误差很大,无法运用于实际施工环节。地图上的1厘米只能代表现实上的一公里,而一个铁塔塔基仅有20乘以20平方米的大小。

14、(AE动画地图示意)整个沿线地形起伏剧烈,很可能在一百米的范围内就有几百米的高差,在地图上就根本看不出塔位变化,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如果塔位稍微出现变化,就有可能造成塔基立不起来,立不起塔基,就等于架不起电网!现有的地图无法使用,所有的地形数据全靠重新测量搜集。地处横断山脉的施工区域往往是不通道路的无人区,这意味着必须派出“地面部队”,用双脚一寸寸丈量土地,生生踏出一条“电力天路”。(前期勘测照片合成AE)采访同期:勘测人员在进行现场勘查时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主要表现风餐露宿的艰难,克服地质、气候、环境等不利环境所采取的办法,折射勘测人员扎根高原的奉献精神。与此同时,川藏联网工程沿线全线进

15、行了航飞,通过强大的空中遥感系统对地形地貌数据进行搜集,与地面勘测的数据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幅精度达到1:1万的地图,设计人员就可以在这张1厘米代表100米的精准地图上进行三维选线和比选。(3D动画制作,反应全线航飞搜集数据)与整个工程设计时刻相伴的,是科研人员的锐意进取和大胆创新。川藏联网是世界海拔最高的500千伏交流输电项目,自然生态条件恶劣,沿途穿越众多无人区。(藏区空镜头)结构、地质、水文、电气、环保、地质灾害、交通可通达性、天气等等一系列指标,都需要全盘综合考虑。采访同期:“例如,针对高原浮冰程度不同,就需要根据气候和地理条件“量体裁衣”,分类进行了规划,仅塔形就设计了8种。”(AE加实景合成特效处理)西南电力设计院成立了七八个专业小组,开展了多达几十项的专项研究。为保证安全性和经济性、工程首次在高海拔上使用了复合绝缘子,而与之相关的高原绝缘子研究项目也将申报本年度的四川科技进步奖。 实际上,在本次川藏联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施工方也提前介入,参与了整个设计工作。对一些难点问题,设计方和施工方共同考察、共同科技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