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简答题题库及答案-卫生监督部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20465859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服务简答题题库及答案-卫生监督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共卫生服务简答题题库及答案-卫生监督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共卫生服务简答题题库及答案-卫生监督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共卫生服务简答题题库及答案-卫生监督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服务简答题题库及答案-卫生监督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服务简答题题库及答案-卫生监督部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卫生服务简答题题库及答案-卫生监督部分1、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卫生监督协管的服务对象、内容是什么?(1)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2)服务内容: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离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

2、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学校卫生服务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2、食品的概念?答: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3、食品安全的概念?答: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4、食品安全事故的概念?答: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

3、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5、什么是食源性疾病?答: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6、食品污染的概念?答: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亚硝胺等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7、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是什么?答: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要素:正常人、食用

4、、可食状态、正常量、有毒有害食物、后)分类: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有毒动物性、有毒植物性等5类食物中毒。特点: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潜伏期较短,发病相对集中。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能检出与引起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8、造成食物中毒的高危因素有哪些?答: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主要包括原料、加工用具的污染、从业人员带菌污染、生熟交叉污染等。杀虫剂、杀鼠剂的污染食物加工烹调方法不当及误食。食品储存不当。食品原、辅料带有致病性微生物

5、9、哪些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答: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的成分的物质,如毒蘑菇;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的食品,如未处理的河豚鱼、深海鱼贝类,未加热透的豆浆、四季豆、鲜黄花等;储存不当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甘蔗、霉变粮食。10、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答: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不要购买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类、蛋、奶及其制品、豆浆、菜豆等食品;及早食用做熟的食品;妥善储存食品;彻底再加热熟食品;避免生熟食接触;保持厨房和就餐用具清洁卫生;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严把病从口入关;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11、发生食物中毒后如何紧急处理?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如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诊治;为查明发病原因和正确抢救病人,防止和控制中毒的扩散,尽快查明中毒病因,应注意保留导致中毒的可疑食品以及病人吐泻物,保护好现场,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处理。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12、湖北省食物中毒事件分几级?答: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病人数达到30 例及以上时,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理,事件分级如下: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

7、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影响特别重大的食品中毒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 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 例以上死亡病例。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 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 人,未出现死亡病例;或学校、幼儿园、承办全国全省性重要活动接待单位,一次发生食物中毒人数在5 人以上、30 人以下的。13、我省对食物中毒事故报告时限有何规定?答:食物中毒事件监测报告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有关单位发

8、现食物中毒事件,应当在2 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时限按如下要求实施:对于一般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级),应在接到报告后6 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对于较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级),应当在接到食物中毒事件信息2 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特大食物中毒事件(级)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的1 小时之内报同级人民政府,并同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省人民政府报告14、医疗

9、机构在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答:承担责任范围内食物中毒的监测报告工作;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15、如何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答:申请:由申请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县目前仍然是卫生监督局)申请,按要求提供齐全真实的相关材料。受理: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发给申请人补正材料通知书;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10、审查:在出具餐饮服务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许可期限的,经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组织现场审查验收,并提出是否合格意见;须改正的出具书面整改意见,整改完成后进入审批程序。决定:现场审查符合标准的,做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不符合标准的,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发证:对做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16、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提交哪些材料?答: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书;名称预先核准证明或营业执照复印件;餐饮服务经营场所

11、和设备布局、加工流程、卫生设施等示意图;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的身份证明(复印件);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资料;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餐饮服务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17、申请人提出餐饮服务许可申请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答:具有与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具有与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洗手、采光、照明、通风、冷冻冷藏、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

12、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具有经食品安全培训、符合相关条件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与本单位实际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具有合理的布局和加工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18、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认定的公共场所有哪些?答:7类28种场所:为宾馆、旅馆;理发、美容店;影视、舞厅;体育、游泳场;展览、博物馆;商场、书店;候诊、候车室。1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空气、微小气候(

13、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20、法定传染病分那几类?各有多少种?答: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各类种数及病名具体是: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

14、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

15、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何实行“五专”管理?答: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五专管理指: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22、为何建立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答: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如果有些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以上传染病或携带病菌,就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了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食品经营者必须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3、由哪个部门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当地的食品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