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2045802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化学染色 概念 l细胞化学染色 l 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门科学 它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 结合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细胞内的各 种化学物质 包括酯类 酶 糖 蛋 白质 核酸 做定位 定量 半定量 分析的方法 临床应用 l1 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类型 不同细 胞系列含化学成分 分布 含量不同 且随细胞成熟化学成分和含量等发 生相应的变化 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不同可推断细胞系列 l2 辅助血液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血 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其化学成分及含量 会发生改变 可以辅助疾病诊断 细胞化学染色 l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 l二 糖原染色 l三 碱性磷酸酶染色 l四 铁染色 l五 非特异性脂酶染色 概

2、 述 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 l一 原理 l血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x 分解H2O2 释出初生 态氧 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 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 沉 着于胞质内 l POX lH2O2 过氧化氢 H2O O l 2H l无色联苯胺 蓝色联苯胺 l棕黑色联苯胺 二 染色反应 l一 粒细胞系统 l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 有的可出现少 量蓝黑色颗粒 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 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随细胞的成熟 阳性反 应的程度逐渐增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均呈 阳性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 强 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 有折光 性 嗜硷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l二

3、 单核细胞系统 l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 幼单及单 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阳性颗粒少而 细小呈弥散分布 有的可呈阴性反应 l三 其他细胞 l淋巴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幼红 细胞 浆细胞 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 应 过氧化物酶 三 临床意义 l 1 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 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 l呈阳性反应 阳性颗粒一般较多粗大常是局限分 l布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 原始和幼稚淋巴 l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 l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 有时虽少数 l呈阳性反应 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 常弥散分布 l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 如果 l小型原始

4、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 可确定为 l小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 l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 核细胞白血病鉴别 如果白血病细胞 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 可确定为早幼 粒细胞白血病 l 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 织细胞白血病鉴别 前者为弱阴性 后者阴性反应 l二 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 的 变化 l1 活性增高 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感染 急淋 慢淋 l2 活性减低 可见于急粒 慢粒 急 单 MDS 及退化中性粒细胞 二 糖原染色 l一 染色原理 过碘酸是氧化剂 使含乙二醇 CHOH CHOH 的多糖类物质氧化 形成双醛基 醛基与雪夫试剂中的无 色品红结合 形成紫红色化合物 附 着

5、于含有多糖类的胞浆内 红色的深 浅与细胞内能反应的乙二醇基的量成 正比 l反应分两步进行 l一 醛基的生成 l CH2OH CH2OH l H C O O H C C O C OH H C HIO4 C H H C l O C C H O C C H l H OH O O 二 二分子醛基与一分子无色品红 雪夫试 剂 结合 形成新的紫红色化合物 盐酸 SO3H H2N C H2N 偏重亚 H2N C NH2 硫酸钠 NH2 NH2 SO2H 红色品红 无色品红 l2分子醛基与1分子无色品红结合 形成 新的紫红色化合物 l H R C SO2 NH C NH2 l HO l R l 紫红色化合物

6、NH SO2 CH l OH l 过碘酸 雪夫反应的原理 二 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l1 粒细胞系统 l原始粒细胞为阴性反应 自早幼至中 性分叶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随细胞 成熟反应逐渐增强 嗜酸性粒细胞颗 粒之间的胞浆呈红色 嗜碱性粒细胞 为阳性反应 2 红细胞系统 一般幼红细胞与成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3 单核细胞系统 原单 幼单 单核 4 淋巴细胞 多数淋巴细胞 少数呈 5 巨核细胞 血小板 6 其他细胞 浆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 少 数 呈阳性反应 巨噬细胞 反应分级 l 胞浆中无颗粒 l 浆淡红色 极少颗粒 l 浆深红色 较少颗粒 l 浆深红色 颗粒紧密 l 深红色 颗粒紧密无空隙 糖原2 临

7、床意义 l1 红血病 红白血病时 幼红细胞呈阳性 反应 阳性反应百分比增高 程度也很强 有时个别红细胞也呈阳性反应 l2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 地中海贫 血 以及MDS 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l3 巨幼贫 溶贫 再障和白血病等疾病有 时为阴性反应 有时个别幼红细胞呈阳性反 应 临床意义 l4 鉴别白细胞系统疾病 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 白血病性 原始淋巴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为红色 颗粒状或红色块状 底色不红 急性 粒细胞白血病时 白血病性原始粒细 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均匀分布的红色 颗粒状或均匀红色 急单时 原始单 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红色颗粒状 弥散分布 碱性磷酸酶染色 l染色原理

8、l1 钙钴法 传统法 血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在PH9 6左右的碱性条 件下 将基质液中 甘油磷酸钠水解产生磷 酸钠 磷酸钠与硝酸钙发生反应 形成不溶 性磷酸钙 磷酸钙与硝酸钴发生反应 形成 磷酸钴 与硫化胺发生反应 形成不溶性棕 黑色的硫化钴沉淀 定位于酶活性之处 反应式 碱性磷酸酶 l 甘油磷酸钠 甘油 PO43 l PH9 6 lPO43 Ca NO3 2 Ca3 PO4 2 lCa3 PO4 2 Co NO3 2 Co3 PO4 2 lCo3 PO4 2 NH4 2S CoS 黑色 二 判断标准及分级 l 一 0分 胞浆呈淡红色 无任何棕黑色 颗 粒 l 分 胞浆呈均匀浅灰色 无颗粒 或有少

9、量细 黑色颗粒 l 2分 胞浆呈均匀灰黑色 或出现较 粗黑色颗粒 l 分 胞浆中充满棕黑色颗粒 但密 度较低 l 分 胞浆中充满粗大的棕黑色颗 粒 致使全胞浆深黑色 可遮盖胞核 碱性磷酸酶染色反应 计算积分值 l末梢血片油镜下计数 个中性杆 状核及分叶核细胞 分别记录其分级 情况 全部阳性反应细胞之和即阳性 率 将得出各种积分的百分率乘以积 分数 然后相加即为总积分 附 Kaplow偶氮偶联法 l血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在PH9 6左右的碱 l性条件下 能水解基质中磷酸萘酚钠 底物 释放出萘酚 后者与重氮盐偶 联 生成不溶性有色沉淀 定位于细 胞质酶活性之处 二 判断标准及分级 一 0分 胞浆呈无色

10、 无任何红色颗 粒 分 胞浆呈均匀浅粉色 无颗粒或有 少量粉红颗粒 2分 胞浆呈均匀粉色 或出现较粗粉色 颗粒 分 胞浆呈深粉色 但密度较低 分 胞浆呈深红色 中充满粗大的红 色颗 粒 致使全胞浆深红色 可遮盖胞核 临床意义 NAP增高 见于严重化脓性感染 类 白 真性红细胞增多 骨髓纤维化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 妊娠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急性变 NAP减低 见于慢粒 急粒红白血病 绿色瘤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尿 二 NAP染色对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 价值 l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鉴别 前者积分为0 后者积 l分值常在200以上 l阵发性睡眠性血蛋白尿与再障鉴别 前者

11、积分 l低后者积分高 再障患者中性粒细胞愈低 贫血越 差 NAP积分越高 病情好转时 NAP积分则逐步 l下降 l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鉴别 急淋增高 急粒 l下降 l白血病前期与再障鉴别 前者降低 后者常稍 l高 铁染色 l一 原理 l 细胞外含铁血黄素和幼红细胞内的铁与 亚铁氰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普鲁士蓝反 应 形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 定位于 含铁的部位 l4Fe3 3K4Fe CN 6 Fe4 Fe CN 6 3 12K 二 染色反应 l1 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呈蓝色的颗粒 状小珠状或团块状 复染后细胞外铁 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的胞质内 有时 也可见于巨噬细胞外 外铁染色分级 5级 l 骨髓

12、小粒无蓝色出现 提示骨 髓贮存铁缺乏 l 有少数铁颗粒或偶见蓝色铁小 珠 l 有许多颗粒或小珠 l 有许多铁颗粒小珠和少数 蓝色小块 l 有极多铁颗粒小珠 并 有很多小块密集 l2 细胞内铁 l铁粒幼红细胞 胞质内出现蓝色颗粒的幼红 细胞称铁粒幼红细胞 l环铁粒幼红细胞 幼红细胞质内的蓝色铁颗 粒在6个以上 并围绕于核周1 2以上为环铁 粒幼红细胞 l铁粒红细胞 成红细胞内出现蓝色颗粒称铁 粒红细胞 正常人参考值 l细胞外铁 大多为 约 的人为 l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 2 以 型为主 少数 型 无环铁粒幼及 铁粒红细胞 临床意义 l1 缺铁性贫血时 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低 甚到消失 铁粒幼细胞的百

13、分率减低 经有 效铁剂治疗后 细胞外铁增多 l2 铁粒幼细胞贫血 出现较多环铁粒幼细 胞有时可见铁粒红细胞 成红细胞内含有铁 颗粒 细胞外铁也常明显增多 本染色可作 为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重要检查方法 l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时 铁粒幼红 细胞和环铁粒红细胞比例增高 l4 非缺铁性贫血 溶贫 巨幼贫 再 障 多次输血后细胞外铁和内铁正常 或增加 感染 肝硬化 慢性胃炎 尿毒症 血色病 细胞外铁增加而铁 粒幼红细胞可减少 铁染色1 铁染色2 铁染色3 铁染色4 铁染色5 内铁 内铁 内铁 内铁 酯酶染色 l血细胞内含有多种酯酶等其同功酶 酯酶属水解酶 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这里介绍醋酸AS D萘酚酯酶

14、 AS D NAE 染色和氟化钠抑制试验 一 染色原理 l血细胞内的醋酸AS D萘酚酯酶 将 基质中醋酸AS D萘酚水解 释出AS D萘酚 AS D萘酚与基质液的坚牢 蓝BB盐 偶联 形成不溶性蓝色沉淀 定位于胞质内 反应式 l 酯酶 l醋酸AS D萘酚 AS D萘酚 醋 酸 lAS D萘酚 坚牢蓝BB盐 不溶性 蓝色沉淀 二 氟化钠抑制试验 l以相同方法制备2份基质液 其中1份 加入足量氟化钠另一份不加氟化钠 将已固定的2张相同标本浸入2种不同 基质液中 分别作醋液AS D萘酚酯 酶染色 三 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l1 粒细胞系统 原粒细胞阴性或阳性 反应 自早幼粒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 为阳性反应一般为 此反应 不被氟化钠抑制 l2 单核细胞系统 l原单阳性或阴性反应 幼单 成熟单 均呈阳性反应 此反应被氟化钠抑制 l3 淋巴细胞 l淋巴细胞阴性或阳性 此反应不被 NaF抑制 l4 红细胞的系统 l早幼红细胞阳性 随着细胞成熟依次 减弱 此反应不被NaF抑制 l5 巨核系统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 阳性 非特异性脂酶1 临床意义 l帮助鉴别白血病类型 l1 急粒时呈阳性反应 不被NaF抑制 l2 急单时呈阳性反应 被NaF抑制 l3 急粒单时 部分阳性不被抑制 部 分阳性被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