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课件)(119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045748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课件)(119张)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课件)(119张)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课件)(119张)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课件)(119张)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课件)(119张)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课件)(119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课件)(119张)(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01 02 04 03 目目 录录 05 史况是什么 串点成线 史况怎么样 织线成面 高考考什么 教材拓展 高考怎么考 考向聚集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01 史况是什么 串点成线 返回 返回 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 深受影响 思想 文化 随着列强侵略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 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务企 业和民族工业出现 中国产生近代工业 资产阶级掀 起 实业救国 浪潮 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 屈辱线索 近代列强发起的一系列战争使中国主权遭 到破坏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 近代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清朝统 治于1912年

2、结束 政治 返回 02 史况怎么样 织线成面 返回 1 列强的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 1842年 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 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 签订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1860年 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联合发动 签订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等 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 中国人民的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后 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 过程 爆发 金田起义 高潮 定都天京 颁布 天 朝田亩制度 北伐 西征 转折 天京变乱 防御 陈玉成 李秀成指挥军事 洪仁玕颁布 资政新篇 失 败 天京陷落 政 治 鸦片战

3、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1840 1894年 返回 1 新思想 萌发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编撰的 海国图志 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2 中体西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以曾国藩 李鸿章等为代表 提出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思想 掀起 了洋务运动 3 早期维新思想 以王韬 郑观应为代表 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 兴办学校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文 化 1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鸦片战争后 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 中国 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成为 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 洋务运动兴起 19世

4、纪60 90年代 洋务派以 自强 求富 为目标 掀起了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迈出了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 的失败 3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 的刺激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 趋势 经 济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1840 1894年 返回 1 物质生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 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 市流行 长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 2 交通与通信的进步 1872年 轮船招商局成立 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 代化进程 1881年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通车 1877年 福建巡

5、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 近代报刊的出现 1872年创刊的 申报 是近代中国出 版时间最长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社 会 生 活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1840 1894年 返回 1 沉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1895年 清政府战 败 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 危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1901年 清政府战败 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成 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 中国人民的抗争 戊戌变法 1895年的公车上书 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 的政治运

6、动 1898年的 百日维新 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义和团运动 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力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的 局限性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政 治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 1895 1912年 返回 1 维新变法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后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主 张君主立宪制 掀起近代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 民主共和思想 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思想 主张推翻清朝统 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使

7、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 入人心 文 化 1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甲午中日战争后 马关条约 的签 订 清政府正式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制造 列强纷纷效仿 对华 侵略由以商品倾销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进一步瓦解了中 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洋务运动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 的破产 3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侵华进一步 加剧 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和维持统治 放宽了民间设厂限 制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 经 济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 1895 1912年 返回 1 物质生活的变化 维新变法期间 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 废止缠 足 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断发

8、易服 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2 交通事业的进步 辛亥革命前夕 中国已建成多条 铁路 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 通信工具的变迁 清朝晚期电报 电话开始出现 4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业的发展 维新派 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 己主张的工具 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1905年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 定军山 首映成功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社 会 生 活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 1895 1912年 返回 03 高考考什么 教材拓展 返回 工业文明的冲击 两度燃起的战火 千年未有 的变局 救亡图存的觉醒 军民英勇的抗争 素养 热词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总 理衙门 火烧圆明园 天朝

9、田亩制度 资 政新篇 湘军 隐性 时空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时间满人汉人 1840年7人8人 1864 1866年0人15人 返回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内政局 满洲贵族势力削弱 以曾 李等为代表的汉族 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增强 斗争性质 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太 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先声 社会阶层 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不平等条约下的经济体系 迅速解体的自然经济 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萌生 素养 热词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耕织分离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附庸 洋务运动 近代海防 隐性 时空 返回 返

10、回 返回 返回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 了从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 经济政策 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 中国被卷 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 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 但也为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内外 市场形成 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企业 先后诞生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 大 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 的质变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 业化的进程 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工业的比重 日渐上升 经济结构 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耕织的分离引 发了中国经

11、济的深层次变化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生产模式 的变化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天朝上国 的丧钟 师夷长技 的实践 西学东渐 的格局 近代教育的起步 素养 热词 魏源 新思潮萌发 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思想 隐性 时空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19世纪70年代以后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 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 出现了冯桂芬 王韬 郑观应 康有为 梁启超 等一批思想家 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的知识 政治上也要求改革 第三次 高潮 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 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 洋 务运动的兴办 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

12、中国 洋务派以 中体西用 的态度只关注西方 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 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 第二次 高潮 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 当 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 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第一次 高潮 返回 返回 返回 其成员大部分来源于洋务派 洋务运动后期 其 弊端日渐暴露 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其一方面 继承了洋务派 师夷长技 和 中体西用 的思 想 另一方面超越了 中体西用 主张学习西 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以此强大中国 但其思想没有形成体系 也没有付诸实践 早期维 新思想 其思想提出者是洋务派 以奕 曾国藩 李鸿章 等为代表 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

13、旧 的纲常礼教 口号是 师夷长技以自强 根本 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当然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中体西 用 思想 其思想来源于鸦片战争当中的抵抗派 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 他们的目的很鲜明 即抵抗外来 侵略 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 技 思想 返回 民族危机 从 天朝上国 到瓜分豆剖的灾难历 程 民族觉醒 从变法新政到辛亥革命的救亡图 存之路 素养 热词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清末 新政 立宪运动 隐性 时空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列强在争做中国债主的同时 又以另一种方式向 中国输出资本 即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 开采矿 山的权利 这也

14、成为帝国主义抢夺势力范围的重 要手段 抢夺路 权矿权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和 赎还 辽东半岛的费用 大借外债 为了争做 中国的债主 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 烈竞争 争做中 国债主 返回 美国因美西战争错过了瓜分中国的机会 美西战争 后 美国立即提出了 门户开放 的政策 贸易机 会均等的照会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 势力范围 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 要求 利益均沾 门户开 放 政策 19世纪末 俄 法 英 日等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 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 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 到破坏 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划分 势 力范围 列强利用 马关条约 里关于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 的

15、规定 又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 外国工厂 的生产规模大 产量多 成本低 产品在中国市场 处于优势地位 争相 开厂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资本输出 列强在特权维护下的经济掠夺 实业救国 在夹缝中求发展的民族工业 素养 热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恤工惠商 张 謇 实业救国 隐性 时空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经世致用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炮火中终结 三民 主义 在民主共和的旗帜下传播 素养 热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托古改制 三民主义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隐性 时空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康有为 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及实 践 标志着

16、经世思潮衰落 1905年科举制结束 传统 士大夫逐渐消失 新型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知识阶层主 流 经世思潮终结 终结 19世纪40 60年代 代表人物林则徐 魏源等 师 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60 90年代 代表人物冯桂 芬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等 19世纪末 代表人 物张之洞在1898年 劝学篇 中系统阐述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发展 嘉道以降 鸦片战争前 代表人物 林则徐 魏源 龚自珍 包世臣等传统士大夫 复兴 清文化高压和乾嘉学派诱导 士人埋首考据 训诂低迷 明清之际 代表人物黄宗羲 顾炎武等源起 返回 从鸦片战争到 辛丑条约 的签订 中国人民的抗争 和探索基本上以反侵略为主 反封建为辅 辛丑条 约 签订以后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流 反帝反封 建成为历史的两大主题 阶段性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相继提出各种救国方案 既有继承 又有发展 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继承性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 于对东西方认识的差异 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层次性 西方列强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也开阔了人 们的眼界 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 深化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