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2045144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0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展开你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3分)1、请将下面的语句用楷书或行书写在田字格里,要去做到正确、规范、美观。(3分)生命拽在自己手里,责任展现自己能力。2下列加点字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沁园春(qng) 强聒(gu ) 颓废(tu) 枘凿(ru) B腆着(tin ) 长亲(zhng) 胡诌(zhu) 存恤(x) C瞰望(kn) 虔诚(qin) 绯红(fi) 慰藉(ji) D窒息(zh) 巉岩(cn) 骸骨(hi) 倒气(do)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3分) ( ) A屏障 心旷神怡 葱笼 头晕目炫 B悲怆 粗制滥造 推崇 中流砥柱 C滂礴 获益匪浅 泯灭 沥沥在目 D绯红 峰芒毕露 藩篱 齐心谐力4下列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近来菲利宾在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C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后,曾经门前车水马龙的大酒店,现在却变得冷冷清清。D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政府严肃处理猪肉擅

3、自调价。B、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C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秋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6、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不去吧? B、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C、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她女儿爱读的围城洗澡等书。 D、她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与她的实际年龄想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

4、代表人物之一。B、表,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C、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D、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8、走近名著(共4分)、冰心的这首小诗告诉人们: 。(2分)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繁心(一三七)、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为 (2分) 9、综合性学习活动 (4分)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材料一:故今日之

5、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

6、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1)请根据才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2分) (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2分) 10、古诗词名句积累。(6分)、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杜甫在羌村三首中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中苦难的诗句: , 。 、龚自珍己亥

7、杂诗中“ ,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不为挫折,誓死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二、古代诗文欣赏。(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11、12小题。(6分)过湖 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11.诗中有画。(3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2.景中有情。(3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古文欣赏(10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8、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

9、13解释黑体字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14下面句中黑体字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5翻译句子。(2分)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16文段理解。(3分)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三、现代文阅读(12分)(一)雾霾下的中国不美丽这几天,多个城市再度被雾霾笼罩。这似乎已成常态的雾霾天气,让民众很焦心。恶劣的空气质量不再只是一个警告,而是已成切实的危害

10、。一些患者在雾霾的侵袭下,走进了医院。空气污染不停地亮“红灯”,这是中国社会在2013年甫一开年即遇到的棘手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从个案、局部,上升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在空气污染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少城市,尤其是一线大城市,首当其冲。雾霾之下,有叹息、有恐惧。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让人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已经到了一个非转型不可的阶段。事实上,雾霾的影响,也不仅仅伤害人的健康。看看媒体上那些占据主要版面的报道吧: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紧急指示下停工这是一幅多么乱哄哄的图景。这样的图景,伦敦曾出现,洛杉矶也出现过。雾霾下的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曾有

11、过的情景并无二致。程度越来越深的工业化,加上汽车驶入千家万户,这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成因。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升级滞后的油品、城市建设中的大量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的“罪魁”。没有一个人喜欢雾霾天。菜场的大妈不喜欢,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喜欢,进入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外籍高管不喜欢,各级政府官员也不喜欢。面对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正视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所有人都必须有所作为,这已成为无可回避的时代课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那是一条死路。环保部门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力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前者涉及的是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后者则跟环境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联

12、系在一起。就在昨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述评,称“雾霾天气敲响中国经济转型警钟”。这还算是一种温和的告诫。环境的破坏,对这片土地及居住其上的人的伤害在不断增大,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也在急剧上升。这样的现实,在倒逼诸多地方主政者要以大局为重,勿为眼前利益而失长远利益。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源结构的改善,是抑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是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为一己之政绩而不顾环境者,仍会存在;为一企业之利益而阻碍治理的力量,仍会存在;环境系统中为小部门甚至个人私利而执法不严的情形,仍会存在。对抗环境污染,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挑战,其中一定夹杂着

13、许多人为的、利益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问题更为复杂。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也在警告所谓汽车时代的沉重代价。大城市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审视。汽车尾气污染量的下降,显然有赖于每一个车主的努力。城市追求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当与个人自觉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结合在一起。这同样是挑战很大的一个工程。 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早就论证过,所谓理性的“经济人”难以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很多人总想着“搭便车”,由别人来付出努力,自己享受成果。其结果,少有人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共同的目标也往往成为泡影。呼吁全民为治污担起责任的时代命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要在观念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