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试题试题库完整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4781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试题试题库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试题试题库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试题试题库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试题试题库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试题试题库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试题试题库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试题试题库完整(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专注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题题库(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钢筋的塑性变形性能通常用 延伸率 冷弯性能 和 两个指标来衡量。2结构的可靠性是 安全 、 适用 、耐久性的总和。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 交合力 、 机械咬合力 和摩擦力三部分组成。4混凝土两个方向受压时,强度会 增大 。5结构上的作用按其随时间的变异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 偶然作用 。6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是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 系数,它是用来考虑长细比对柱的承载力的影响。7在应用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基本计算公式时,应满足下列适用条件:; x大于2as ;其中第条是为了防止发生超筋破坏

2、,第条是为了保证 受压钢筋达到抗压设计强度 。8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 剪跨比 、 混凝土强度 、箍筋的配筋率、箍筋强度以及 纵筋配筋率 。9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 斜拉破坏 、 斜压破坏 、和 剪压破坏 。 10对于相同截面及配筋的梁,承受集中荷载作用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比承受均布荷载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1混凝土构件裂缝开展宽度及变形验算属于 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验算时材料强度采用标准值,荷载采用标准值、准永久值。1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中采用的最小刚度原则是指在相同符号弯矩范围内,假定其刚度为常数,并按 截面处的最小刚度进行计算。13已知各

3、项预应力损失:锚具损失;管道摩擦损失;温差损失;钢筋松弛损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损失;螺旋式钢筋对混凝土的挤压损失。先张法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损失为 ;混凝土预压后(第二批)损失为 。后张法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损失为 ;混凝土预压后(第二批)损失为 。14先张法构件是依靠 传递预应力的,后张法构件是依靠 传递预应力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载速度越快,测得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越低b、棱柱体试件的高宽比越大,测得的抗压强度越高c、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比棱柱体试件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受压情况d、混凝土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

4、2若用S表示结构或构件截面上的荷载效应,用R表示结构或构件截面的抗力,结构或构件截面处于可靠状态时,对应于 式。a、RS b、RS c、RS d、RS3一对称配筋的大偏心受压柱,承受的四组内力中,最不利的一组内力为 。a、M=500kNm N=200KN b、M=491kNm N=304kNc、M=503kNm N=398kN d、M=-512kNm N=506kN 4一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螺旋箍筋柱,柱长细比为=10。按螺旋箍筋柱计算该柱的承载力为200kN,按普通箍筋柱计算,该柱的承载力为350kN。该柱的承载力应视为 。a、200kN b、250kN c、300kN d、350kN5两个轴

5、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均相同,只是纵筋配筋率不同,则即将开裂时 。a、配筋率大的钢筋应力也大 b、配筋率大的钢筋应力小c、直径大的钢筋应力小 d、两个构件的钢筋应力相同6对钢筋混凝土单筋T形截面梁进行正截面截面设计时,当满足条件 时,可判为第二类T形截面。 a、 b、c、; d、7在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必须对梁的截面尺寸加以限制(不能过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 。a、斜拉破坏; b、剪压破坏;c、斜压破坏; d、斜截面弯曲破坏。8提高截面刚度的最有效措施是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大构件截面高度;c、增加钢筋配筋量; d、改变截面形状。9预应力混凝土

6、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提高了 。a、正截面承载能力 b、抗裂性能 c、延性10对于两跨连续梁, a、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正弯矩最大;b、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负弯矩最大;c、活荷载单跨布置时,中间支座处负弯矩最大;d、活荷载单跨布置时,另一跨跨中负弯矩最大。三、判断题(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认为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的T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的矩形截面梁,所以其配筋率应按计算。 2超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一般都能达到抗拉屈服强度。 3混凝土在水中结硬时体积膨胀,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收缩。 4钢筋混凝土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破坏的共同特征是:破坏时受

7、压区混凝土均压碎,受压区钢筋均达到其强度值。 5截面的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是指在开裂区段中的某一个截面的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6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都采用荷载设计值,因为这样偏于安全。 7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中只有箍筋承受剪力,其它钢筋都不承受剪力。 8结构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的目标可靠指标值应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目标可靠指标值大。 9采用两端张拉、超张拉可以减少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失。 10连续梁在各种不利荷载布置情况下,任一截面的内力均不会超过该截面处内力包络图上的数值。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分10=10分)1混

8、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 )。A原点弹性模量;B切线模量;C割线模量;D变形模量;2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 )。A冷拉钢筋;B钢丝 ;C热处理钢筋;D钢绞线;3对于高度、截面尺寸、配筋完全相同的柱,以支承条件为( )时,其轴心受压承载力最大。A两端嵌固;B一端嵌固,一端不动铰支;C两端不动铰支;D一端嵌固,一端自由;4( )作为受弯构件抗裂计算的依据。 Aa状态; Ba状态; Ca状态; D第阶段;5对于无腹筋梁,当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A 斜压破坏;B 剪压破坏;C 斜拉破坏;D 弯曲破坏;6判别大偏心受压破坏的本质条件是:( )。A;B;C;D;7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下面说法错

9、误的是( )。A如果,说明是小偏心受拉破坏;B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C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D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断是依据纵向拉力N的作用点的位置;8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A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B仅箍筋达到屈服;C仅纵筋达到屈服;D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9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中关于荷载、材料强度取值说法正确的是( )。A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B荷载、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C荷载取设计值,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D荷载取标准值,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10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

10、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应为( )。A;B;C;D;二判断题(1分10=10分)1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2冷拉钢筋不宜用作受压钢筋。( )3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高。( )4对于的T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的矩形截面梁,所以其配筋率应按来计算。( )5梁剪弯段区段内,如果剪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将会出现弯剪斜裂缝。( )6轴向压力的存在对于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抗剪能力是有提高的,但是不是无限制的。( )7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 )8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

11、筋强度比应不受限制。( )9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两条裂缝之间的平均裂缝间距为1.0倍的粘结应力传递长度。( )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避免构件裂缝的过早出现。(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合肥学院20 08 至20 09 学年第 1 学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考试 ( B ) 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受弯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的等效原则是 压应力的合力不变 和 压应力合力作用点不变 。2.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 化学铰结力 、 摩擦力 和 机械咬合力 和钢筋端部的锚固力组成。3.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抗裂验算是以 第一阶段末期 状态为依据;裂缝宽度验算是以 第二阶段 应力阶段为依据;承

12、载力计算是以 第三阶段末期 状态为依据;4在应用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基本计算公式时,应满足下列适用条件: ; ;其中第条是为了防止 受压区纵向受拉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不到抗压强度设计值 ,而第条是为了保证 受压区混凝土不在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屈服前压碎 。5.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计算中应满足,其中的目的是保证受扭箍筋在极限状态时屈服 ,的目的是 保证受扭纵筋在极限状态时屈服 。6剪扭相关性体现了:由于扭矩的存在,截面的抗剪承载力_ 降低 _。由于剪力的存在,截面的抗扭承载力 降低 _。7. 保证弯起钢筋弯起点离充分利用点之间的距离h0,目的是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8.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是 存在粘结作用 和 相同的线膨胀系数 。9.根据功能要求,结构极限状态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