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无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44748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无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题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 D.加强文化认同2、“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

2、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宗法制 B.皇帝制 C.世官制 D.察举制3、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4、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A.强化了天子权力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地 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5、文献里关于秦

3、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6、秦朝时期,“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这反映出秦朝()A.实行依法治国 B.百官胆小怕事 C.皇帝独裁专断 D.行政机构缺失7、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B.有助于贵族

4、政治的迅速瓦解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 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8、在中华帝国的大多数时候,都存在着皇权与政府约略两分的格局,当政府权力威胁到皇权时,君主往往会在左右近臣中另觅助手,另外组建一套班子以此限制政府权力。下列选项体 现这种两分格局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时期的内外朝制度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宋朝二府三司制9、右图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10、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

5、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1、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12、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同现代世界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并不一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这表明古希腊() A.群体的意志和利益

6、高于其他一切 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C.雅典公民没有个人自由,缺乏个性 D.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13、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A.强调法律至上B.维护公民平等 C.追求司法公 D.蕴涵人文主义14、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为“光荣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A.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 B.新贵族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C.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恢复斯图亚特王

7、朝的统治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A.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B.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C.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D.追求直接民主的体现16、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17、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

8、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B.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18、1911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组建时,革命军所用的旗帜,湖北方面是共进会的“十八星旗”,南京方面是自制的“五色旗”,广东方面是“青天白日旗”。这反映出()A.革命军内部缺乏权威领导B.全国的革命形势如火燎原C.清王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D.革命党人防止袁世凯夺权19、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

9、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20、1945年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有学者指出这个通常被称为“双十协定”的文件并不具有“协定”的性质,其实称“会谈纪要”更为准确,这是因为()A.国共双方都缺乏诚意B.国共实力悬殊地位不平等C.美苏暗中支持国民党D.解放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2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武装割据,人民主

10、权B.民主独立,思想解放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2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确立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的制度 B.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机关2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A.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C.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D.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24、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

1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美国的国力相对下降,日本崛起,欧洲联合发展,西方国家形成经济上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第三世界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它们有的已发展成为地区大国。材料反映出当时()A.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B.美苏两极格局名存实亡C.世界紧张局势的加剧D.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

12、(18分)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

13、意义遂失。钱穆国史大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的地方行政制度。(4分)结合所学分析秦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2分)(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对行省制度的观点。(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4分)27(16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

14、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人们常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4分)这种民族精神的真正觉醒与近代哪一次战争有关?(2分)(2)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据材料二,抗战时期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的原因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4分)28(16分)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