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无锡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2041282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无锡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无锡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无锡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无锡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无锡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无锡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无锡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其中(3)(4)两题还需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10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八则)(2)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4)竹外桃花三两枝, 惠崇二首)(5)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七律长征)(7)李商隐无题诗中的“ , ”,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 (2)天街小雨润如酥 (3)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 (4)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5)山重水复疑无路(6)万水千山只

2、等闲 (7)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1) xun 丽 (2)chu 怅 (3)言简意gi 【答案】(1)绚(2)惆(3)赅【解析】试题分析:完成时,不要将“绚”误写成“炫”;不要将“惆”误写成“愁”;不要将“赅”误写成“垓”或“该”等。平时 应注意辨析与积累。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B神舟飞船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3、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欠,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妹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D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明显不符合该句的语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古代称皇帝死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松懈【D欲

4、报之于陛下也 报:报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指的是“关头、时候”。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铁钳甲虫戏弄小狗”的故事中,汤姆觉得去教堂做礼拜若能碰到点新鲜事儿还是挺有趣的。B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

5、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答案】D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答案】武松不爱钱财、不恋权贵、看破红尘。【解析】试题分析:内容涉及到人物的性格内容,答题时应结合题中所给的材料。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学科

6、网二、阅读与赏析(45分)(一)(14分)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7、今予殿,何也?”乃已。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有删改)【注】抚按:官职名。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8、)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立捕治之: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3)御史以闻: (4)明年卒: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幼学执敏置诸狱。(2分)(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2分)【答案】7A8C9(1)惩治,治罪(2)皆,都(3)使听到(4)死10(1)幼学

9、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 (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解析】7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C项中“他的儿子”错误,应是“御史”的儿子;最终不是被权贵上报朝廷,而是未被御史斥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和把握。可结合课内文言字词的解释。比如,“咸”可根据桃花源记中的“咸来问讯”;“闻”可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闻寡人之耳者”。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逐字

10、逐句翻译,注意文言句式即可。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淹没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

11、们修筑城墙。 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道防备水患。给贫民提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

12、活饥民三十四万多。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学科网(二)(4分)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

13、题。(4分)(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2分)(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分)【答案】(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2)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答题时,应思考为什么酒拳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以及此题的分值。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9分)黑白双风暴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

14、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