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精选多的篇)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20412637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隔离制度(精选多的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毒隔离制度(精选多的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毒隔离制度(精选多的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消毒隔离制度(精选多的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消毒隔离制度(精选多的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隔离制度(精选多的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隔离制度(精选多的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检验科应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应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污染区的工作操作台及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明显血液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二、采血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衣帽整齐、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操作完毕摘掉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后再为下一位病人采血。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爱尔碘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有效

2、期为7天,过期禁用。 四、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后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 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必要时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紫外线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一次。 六、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七、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消毒,末梢采血一人一片一管,对每位病人操 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杜绝交叉污染。 八、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吸管、注射器等按感染性废物及损伤性废物分类收集,采血针放入锐器盒,由专人收集登记。 九、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

3、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先洗手、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污染及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清洗,再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剂消毒双手。 十、室内应有洗手设备、洗手液及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工作人员的手要经常清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十一、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十二、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 十三、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应立即用碘伏消毒局部,并参照“锐器伤的预防”处理。

4、十四、若手上有伤口,应戴上手套,才能接触标本。 十五、检验科操作时,如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十六、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2014mg/l含氯消毒剂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物品经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备用。 其他未尽事宜,执行消毒技术规范3、11(2014年版)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第二篇: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时要着装整齐、清洁。 2.病人在指定区域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随处走动。 3.医护人员进入处置室、治疗室应戴帽子和口罩。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湿擦桌椅,用消毒

5、液拖洗地面,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痰盂内放1:200的“84”消毒溶液。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隔离伤口用物应立即消毒处理。 6.诊疗换药处置等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7.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8.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塑料罐、持物钳等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并贴有更换标签。 8.体温计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 9.污物箱应带盖,并经常消毒。 10.病人使用的床单被服等要定期更换和消毒,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意乱丢。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采

6、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11.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12.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得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第三篇: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产房的衣、帽、口罩、裤、鞋,帽子必须盖住头发,穿戴符合要求后方可入内,私人物品不得入内。 2、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

7、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3、严格履行消毒隔离和卫生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一次,地面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拖擦。产房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产房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4、产包及敷料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凡15cm15cm20cm的敷料包内投入指示卡,包外贴上3m胶带指示卡,以证实是否已消毒灭菌。灭菌后的消毒有效期为1周,到期未用者,(来源 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重新灭菌后再用,无菌罐、无菌镊(钳),盛碘酒、酒精瓶,灌肠筒、冲洗壶等,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二次,干无菌罐及持物钳每4

8、小时更换一次。 5、用过的接生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消毒,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若用2%戊二醛溶液,灭菌浸泡时间为10小时,消毒为30分钟,其浸泡器械使用前必须用生理水彻底冲洗,溶液每周更换。 6、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每日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传染病产妇用过的器械以2014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后取出清洗擦干,打包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后备用。一次性敷料送焚烧炉焚烧,非一次性布类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或送环氧乙烷室消毒后,送洗衣房清洗。 7、产床、接送病人的平车、器械车、凳、用具及地面均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9、拖擦)消毒。平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可用2014mg/l有效氯消毒液刷洗。 8、凡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应按隔离技术规程接生。所用器具应用含有2014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打包、灭菌。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含有效氯2014mg/l的溶液擦拭,并用过氧乙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9、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焚化处理。 10、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空气中细菌总数200 cfu/m3,每月对工作 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一次。每半年对紫外线的强度进行一次检测。 11.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周大扫除,室内、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

10、气物品表面,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物品表面细菌少于8个cm2。空气少于500个m3。 12、每日通风2次,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有记录。 13、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毒液拖把擦地面l2次。 1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1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16、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后应用杀菌剂浸泡,刷洗晾干再用。 17、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形清洗、消毒或灭菌。 18、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2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11、19、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 20、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注有灭菌日期。 21、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 22、患者便器应固定使用,用后刷净、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母婴同室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要求衣帽整齐、清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护人员接触婴儿前要洗手,感冒时接触母婴带口罩,患传染病者及时调离,严格无菌操作制度。半年大便培养一次,一季度咽拭子培养一次。 2、病室保持清洁,地面每日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湿拖两次,湿扫三次。每日流动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开窗通风换气,每日34次,每月空

12、气培养一次,菌数低于200cfu/m3。 3、床头柜等物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洗一次。出院后母婴床单元终末消毒处理,并及时更换床上用品。 4、直接与新生儿接触的布类(包布、小儿衣、小毛巾等)要消毒后方可使用。换下的包布不得随便乱扔,要放在固定的桶内。 、 5、各种直接接触婴儿的检查器械如听诊器应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注射器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体温表,婴儿洗澡毛巾、用物高压消毒后备用,一人三巾(小毛巾、开刀巾、大毛巾)。 6、病室盥洗室、厕所、母婴室、治疗室、办公室的拖把、扫帚分别固定专用,并有标记,用后用消毒溶液浸泡消毒,并在太阳下晒干。 7、扫床毛巾、擦床头柜抹布,做到一床

13、一巾,一桌一布,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8、产妇哺乳前要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产妇在传染急性期间应暂停哺乳。 9、室内日常清洁消毒,湿式打扫,病房地面与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剂拖扫一次。 10、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治疗操作及接触产妇、新生儿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喂哺前帮助母亲清洁手、乳头。 11、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及婴儿而引起交叉感染。 12、工作人员如患传染病及时调离。 13、隔离病房收住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如hbeag阳性孕产妇)。 14、产妇与婴儿用物分开,直接接触新生儿的布类需经高压消毒后使用,换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容器内。 15、控制陪护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待产室消毒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