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本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1256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本(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目 录一、前言2二、南京及周边地区地质概况4三、地层及岩石组成4四、地质构造11五、地下水14六、地表地质作用15七、结束语16一、前言(一)实习时间、地点、路线12月27日(星期一)门坡三台洞燕子矶12月28日(星期二)石头城绣球公园老虎山12月29日(星期三)栖霞山(二)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2、了解矿物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为以后的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以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三)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

2、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

3、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四)实习要求1、野外实习记录 野外现场地质记录要求详细、清晰、客观如实反映地质露头点实际情况。记录分为实际观察到的内容与分析判断的内容,前者不能随意更改,后者可修正。 记录内容与格式按规定要求完成。如:日期、天气、路线、观察点编号01、02、03、观察点位置、观察内容。 每日记录要整理,写在原始记录之后。 野外采集少量标本、编号。2、编写野外实习报告编写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

4、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紧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写书本。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二、南京及周边地区地质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

5、出露广泛;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三、地层及岩石组成1、第四系(Q)第四系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是一套疏松的陆相碎屑沉积。(1)下更新统雨花台组(Q)分布于宁镇山脉西段长江两岸,常组成阶地。在雨花台其岩性为含棕共同色粘土、砂及铁质的砾石层,砾石以石英、燧石为主,有少量火山岩、变质岩、赤铁矿、玛瑙等。砾径以34厘米者居多。圆度、扁度、球度均较佳。可构成23沉积旅迥。厚20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2)中上更新统下蜀组(Q)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下蜀镇出露的岩性为黄色带红的泥、细砂及粘土,其中常含灰质结核。产腹足类化石。本组在南京附近

6、沿长江一带发育最好。厚达20米左右。南京燕子矶汽车站附近剖面可为代表,分二段岩性:上段 灰黄色黄土质粘土。结构颇紧,垂直节理良好,故常以大块柱状体崩解。钙质含量较高,常呈拳头状结核出现。透水性较好,古土镶痕迹较差,略具铁猛胶膜,孔隙发育。下段 棕红色粘土,结构紧密,粘性较大,常多具铁猛胶膜。崩塌后呈不规则的棱状块。透水性较差,古土壤痕迹甚为显著。与下伏雨花台组呈假整合接触。(3)全新统(Q)是近代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或山间冲沟、坳谷中。其岩性和成因各地不同、因地而异。长江沿岸为近代冲积洪积层。在阶地坳谷地段常为下蜀组再搬运的沉积物,而在山间冲沟内受山体基岩所控制。长江两岸的长江冲积层以棕

7、黄及土黄色砂质粘土和粉砂为主,常含有铁锰结核。在山间冲沟及坳谷地带,底部常有砾石层,上部为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各地出露厚度不等,在凹陷地带可达60米,在山间冲沟、阶地及坳谷中约在010米之间。第一天观察的门坡便是属于第四系。统下属土(Q),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常形成阶地。其成因主要为风成,为马兰期的堆积物。结构紧密,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由于凝聚作用形成姜结石,由钙质胶结而成,从地基角度观察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以及较高的抗剪力。关于边坡的防治主要方法分为提高抗滑力和降低下滑力,具体的方法有挡土墙、排水、降低坡脚(分级放坡)、格构梁(加固表面)等。2、第三系 (R)第三系分为下第三系

8、包括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3)及上第三系包括中新统(N1)和上新统(N2)。(1)下第三系,在本区未见,但苏北广泛发育,称阜宁群,为一套砂页岩含油地层。(2)上第三系分两组:中新统洞玄观组(N1)仅出露在江宁县方山坡麓,呈环状分布,属洪积-湖相沉积。岩性为一套棕黄色、棕褐色及灰白色粉砂粘土层、细砂层和砂砾层。按沉积韵律可划分为六个旋迥。下部物质较粗并有砂砾层透镜体,上部物质较细,有较多的钙质团块。产化石:安琪马(Anchitherium)。上新统方山组(N2)仅见于江宁方山及汤山北射乌山顶。方山剖面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下玄武岩) 灰紫、灰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与致密状橄榄玄武

9、岩互层,夹薄层似鲕状玄武岩。厚54.3米。中部 灰黄及黄褐色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粗砂岩及层凝灰角砾岩。厚11.1米。上部(上玄武岩) 黑色细粒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底部夹灰红及暗紫色集块角砾岩、集块岩及层集块凝灰角砾岩。厚183.6米。汤山北射乌山顶本组地层为气孔状玄武岩,气孔较粗大的与气孔较小的玄武岩互层,可见有辉石与橄榄石,其橄榄石已蚀变成伊丁石。厚约15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江岸主要形成于第三世纪以来,其构造运动为抬升运动。江岸具有二元结构,上层为凝土层,下层为沙层。江岸易发生崩塌,究其原因主要为其岩性比较硬、裂隙发育以及有些软弱结构面等。此外,江岸由于人为开挖以及地震等因素

10、易发生边坡破坏,需具备陡坡(45以上)、岩石较脆以及具备解理夹层等条件。3、震旦系(Z)震旦系分上下两统。(1)下统高桥组(Z)命名地点在丹阳县高桥村,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含砂砾千枚岩。千枚岩矿物成分绢云母占7085%,其次为长石和石英集合体,镜下见清晰的皱纹状千枚状构造。砾石成分有脉石英、火成岩砾和碎屑以及砂岩等。砾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50厘以上,小者不及23厘米,分选性差。底部未出露,顶部剖面测制不全,厚度在于27.6米。(2)上统分为两组:陡山沱组(Z),根据岩石特征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称嘉山段,岩石由泥质岩变质的千枚岩组成,主要矿物为绢云母,次为石英及绿泥石,具千枚状构造。局部地段见有

11、灰岩透镜体。上段为马迹山段,由内碎屑微晶灰岩、泥质内碎屑微晶灰岩、硅质白云质灰岩组成。灯影组(Z)本组岩性主要为灰白、深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白去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白云石化含核形石灰岩,顶部夹硅质页岩。总厚度258米以上。三台洞属于灯影祖,其中碟子大天主要由岩溶作用形成,岩溶作用常形成钟乳石、落水洞、地下河、钙化沉积等地貌。此外一些岩石具有明显的刀砍纹。4、白垩系(K)分二统四组。(1)下统分两组:娘娘山组(K)由一套碱性喷出岩组成,按喷发韵律及岩性可分三部分:下部 以灰黄及灰白色集块岩、灰紫色集块角砾岩为主,次为灰白及紫灰色角砾凝灰岩,夹紫灰色层凝灰岩。中部 上为浅灰微带肉红色碱性粗面岩,下

12、为灰黄熔结角砾岩。上部 主要为深灰色熔结角砾凝灰岩,顶部为熔结凝灰岩,角砾较少。该组出露厚度约为664米。葛村组(K)分布于邻区句容-溧水-高淳一带,岩性为砂岩、页岩或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岩层。(2)上统分两组:浦口组(K)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可分二部分。下部 紫红及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厚达100米以上。上部 以紫红色为主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以及砂砾岩。厚度大于100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本组下部以洪积和山麓堆积为主,中上部主要为河流及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赤山组(K)地表出露另星,多为第四系覆盖。

13、岩性主要为砖红色中厚层、厚层粉砂岩与薄层粉、细砂岩互层。底部常具砾岩层,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本组为河流及湖相沉积,暂定湖盆地边缘颗粒较粗,反之较细,厚度变化大。汤山镇一带为30米。与下伏浦口组可能为假合接触。燕子矶便是属于浦口组,主要由砾石和砂石构成,具有较高的强度,三面环水,一面对岸,且水流湍急。此外酒樽石主要为钙质胶结,是由小的岩溶作用而形成的。5、二叠纪(P)分布范围同石灰系,分二统四组。(1)下统为浅海相的石灰岩和燧石岩栖霞组(P) 命名地点在南京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为主。可分为四个岩性段:臭灰岩段 为深灰色及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偶见燧石结核。底

14、部见灰黑色页片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和青灰色中、薄层微晶生物屑灰岩互层。共厚65米。下硅质岩段 为黑色薄层燧石岩及纹层状硅质生物屑微晶灰岩,见腕足类碎片。厚约10米。栖霞灰岩段 为灰黑色厚层至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燧石结核较多,成层排列。化石丰富,产蜓类。厚80米左右。上硅质岩段 为黑色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及燧石岩。栖霞组总厚度约150米。与下伏地层船山组呈假整合接触。孤峰组(P) 以浅海相硅质页岩,燧石岩为主,夹少量泥岩,含磷质结核。产菊石化石。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2)上统为滨海沼泽相含煤沉积和浅海相粘土岩和燧石岩沉积(P) 由于岩性软弱,其出露部位常形成沟谷,大部分为第四系所

15、掩覆。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南京附近的煤矿开采的煤层是灾个时代形成。它也是苏南地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分三部分:下部 主要为粉砂岩及砂质页岩,厚约40米。目前有人主张将宽大一部分的下部归于孤峰组。中部 为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炭质页岩。本部所含煤层称中组煤。其底部有一厚约20余米的长石石英砂岩层。含植物化石。厚约30余米。上部 为粉砂质页岩,碳质页岩,煤矿层及粉砂岩,含海相化石,见腕足类。其底部有一层厚约520米的长石石英砂岩。顶部含两层硅质灰岩,构成龙潭组上组煤的直接顶板,共厚40米。在龙潭组上部见有石灰岩透镜体。本组厚约110米,与下伏孤峰组呈整合接触。大隆组(P)岩性分为两部分:下部 为灰黄色钙质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