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12565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一、知识结构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3.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二、学情分析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

2、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四、教学重难点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六、课时安排共计四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1课时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1课时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等内容。进位加法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着重解决笔算加法写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例2着重解决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进位加法部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

4、的总结。二、学情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所以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重点解决如何对位和计算顺序的问题。退位减法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装在全面了解其计算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更新的综合运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本单元教材突出了单元知识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了练习七,以全面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

5、算能力。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四、教学思路与建议:1、提供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加减法计算。2、 充分利用所学旧知识,从口算过渡到笔算,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多样性。3、利用小棒、学具等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六、 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两

6、位数 2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 3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4、加、减法估算 1课时5、整理和复习 1课时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1课时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一、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

7、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四、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

8、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六、课时安排:1、角的初步认识 1课时2、直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一、知识结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

9、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二、学情分析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

10、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三、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四、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2、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方法。3、加强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乘法是在学生学习完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六、课时安排1、乘法的初步认识 3课时左右2、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课时左右3、 2、3、4、的乘法口诀 4 课时左右4、 6的乘法口诀 3课时左右5、复习和整

11、理 1 课时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知识结构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图形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都是有很大益处的。本单元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

12、在方格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五、教学思路与建议1、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使直观形象的物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2、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发现教学问题,培养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六、课时安排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体1课时2、观察立体图形 1课时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一、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13、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相信学生会达到计算正确、迅速。本单元结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但由于内容多,有序性强,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练习,力求学生都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但学生的基础必竟是有区别的,知识巩固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复习时既要重视练习的全面性、全体性,同时也要侧重于较易出错的内容如7-9的乘法口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