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1246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可编辑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1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绕太阳系不停的转动,她是 A水星 B火星 C.地球 D.月球2关于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一旦形成,就不会变化 B全球的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无关 C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都是一样的 D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地理环埴的影响和制约3下列风土人情与所在地搭配不对的是 A滑冰、打雪仗海南省 B抽水风车荷兰 C惊险的斗牛西班牙 D-宽松的白色长袍与头巾阿拉伯世界4对于地图的认识,正确的是A地图就是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用符号画在平面上B现存世界最古老的地图是由欧洲人绘制的C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交通图等

2、 D尽管各种地图表示的内容不同,一般都具有方向、比例尺、图例5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是 A东 B南 C西 D北6在室外看地图,为丁使地图确定方向通常需要采用的原则是 A面朝北、背朝东 B面朝东、背朝西 C面朝北、背朝南 D面朝西、背朝东7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确定方向通常采用的原则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c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8下列方法中,在北半球不能确定地平面方向的是 A指南针定向 B太阳定向 C月亮和手表 D.北极星定向9关于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是实地距离与图上距离之比 B比例尺可以用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三种方式

3、表示 B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小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更精确 D绘制地图选用比例尺时,与所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无关10下列各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1:300000 B C三十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3千米11、图幅面积相等时,比例尺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 B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 c。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 D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内容越不详细12画一幅你所在学校的地图,你可能选用的比例尺是 ( ) A,l:2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千米 C D13表示时令河、时令湖的图例是下列四项中的 ( ) A B C 14有关图例和注记,下

4、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图上山脉、城市等名称的文字是图例 B地图上山高、水深的数字是图例 C不同的地图上,图例和注记可能不同 D所有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都是一样的15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在荆州市的是 ( ) A潮涨潮落 B林海雪原 c祟山峻岭 D河流冲积平原16下列叙述中对学习地理不利的是 ( ) A直接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地图是多余的 B从多种媒体中去获取地理信息 C通过调查、考察,把地理知识学活 D多提有关地理问题,敢于质疑地理理论17有关野外旅行学习地理不正确的是 ( ) A野外旅行可以学会欣赏大自然,丰富课余生活 B步行才是野外旅行,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地理信息 C野外旅行应准备好

5、地图、指南针、望远镜等器具 D野外旅行应掌握一般的地理技能18对于各种各样的地图,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声电子地图目前还没有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推广应用 B立体地图很新颖,有助于观察立体景象 C地图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无法表达地理事物的变化 D只有自然地图才反映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19当你在我国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是 ( ) A中国地图 B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C世界地图 1)1z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20下列有关地理事物与生产建设的联系,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土地农业生产 B土地农具制造 c森林石油开采 D森林交通建设(二)填空题 26“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6、可以用中国成语_来概括。 27学习地理,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_和_,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28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_的影响和制约。 29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_。 30.地图的三要素是_、_、_。 31-地理学不仅研究全球性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编制城乡规划,还可以解决防御_,促进_等多方面的疑难。地球的面貌(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不是对地球面貌的描述是A浩翰的海洋 B巍峨的群山2用事实证明地球形状的是A天圆地方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浑天说 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3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4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一项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

7、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C坐地日行8万里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5形象直观的地球仪不能演示的自然现象是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B昼夜长短的变化C四季的形成 D火山和地震6有关纬线和纬度的说明,不正确的A纬度越大,纬线越长 B赤道是最长的纬线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60-90为高纬度地区7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所在的纬度说明正确的是A低纬度地Z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8有关经线和经度的说明,正确的是A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圆圈 B经线长短不一C18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9,有关0和180度经线,说法错误的是A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B00和180经线是两条正

8、相刘的经线C0经线以东是东经 D180经线以东是东经10有关东西半球的划分。正确的是 ( ) A0、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20E和160W经线是东西半球界线 C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 D从160E向东到到20W是东半球11满足东半球、低纬度、北半球的是 ( ) A25N,150E B25N,170E C45N,15W D0,18012有关经线和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指示东西方向 C所有的经线相等,所有的纬线也相等 D经线和纬线都是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13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沿一经线圈飞行,最终又回到北京,说明 (

9、) A飞机始终向北飞行的 B飞机始终向南飞的 c飞机的航向只改变一次 D飞机的航向改变了2次14英国首都伦敦的地理位置是51N,0,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 A伦敦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伦敦位于高纬度地区 C伦敦位于东半球 D伦敦位于低纬度地区15有关经纬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B经纬网的形状是固定不变的 C经纬网上,相交的经线和纬线并不是垂直的 D面积大的区域在任何经纬网上看上去也是较大的16关于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宇航员看到的陆地面积大些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些 C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些 D;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约为3:7

10、17你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时,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 ) A665 B235 C60 D9018下列有关大洲和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大的洋是大西洋 BB南、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 C。南极洲周围有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D。包围北冰洋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和非洲19下列大洲或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非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C。非洲、南美洲、欧洲、南极洲 D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20、苏伊士运河是 ( ) A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B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C。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11、三)填空题26,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的不规则球体。27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的经度,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即_或称0经线。28如果以0和18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_和_的一些国家将被分隔在两个半球,所以国际上习惯用_和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9全世界共有七大洲,其中跨南北半球的是_、_、_和_。30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_,通常也是重要的海上通道。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二)1下列各项中不是地形类型的是 ( )A山地 B平原 C陆地 D丘陵2关于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原和高原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B山地海拔多在5

12、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c丘陵海拔大多低于500米,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3A的海拔是 ( ) A1000米 B1500米 C1440米 D1700米4A、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 A1500米 131000米 C500米 D2500米5地球上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8米,太平洋中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两者的相对高度是 ( ) A-2186米 B2186米 C19882米 D无法测算6下列地形区与其对应的分布正确的是 ( ) A刚果盆地大洋洲 B青藏高原亚洲 C落基山脉非洲 D安第斯山脉北美洲7仅从体力考虑,登山最佳选择的地形部位是 ( ) A山顶 B鞍部 C缓坡 D陡崖8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