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2040604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50 大小:1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测量 力与运动要点提纲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3);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

2、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二、常用单位的换算1小时(h)=60分(min)=3600秒(s)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g)1

3、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A)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V)1千瓦时(kwh)=3.6106焦(J)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5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6打点计时器实验: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

4、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乙甲7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思考:怎样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四、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4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重力的大小G=mg,g=9.8牛顿

5、/千克。5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必须满足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6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思想: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同向二力合成 反向二力合成7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8摩擦力(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

6、素: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的性质。(2)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课题一 测量1、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会用量筒测体积;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3、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知识回顾1、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 ;其他还有 、 等。3、 长度单位换算:1km= m 1dm= m 1cm= m 1mm= m 1m= m 1nm= m4、时间单位换算:1min= h 1s= h5、什么

7、叫误差:_;误差不可_;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是:_。精选练习6、 服装设计师裁剪衣料常用_刻度尺;木工做家具常用_刻度尺;在车床加工机械零件要用_;精细加工和大范围的距离测量可用_。0cm123图1-17、 某同学采用如图1-1所示的方法测木块长度,试指出其中错误。1)_。2)_。3)_。8、根据图1-2读出量筒内的物块体积:5040302010ml20305040302010ml3040图1-2V=_cm3=_m39、 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是60_;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_cm;人们走两步大约是1_;某同学身高15.8_。10、 双人桌的长度是1.2102cm=_km=_m_nm。11、

8、同一长度的5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01234567891012131114151617181920021cmcm图1-3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mm。12、 使用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量程和_值。13、 如图1-3中,两把尺子测木块的长度,甲尺的测量结果为_,乙尺的测量结果为_,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_14、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A、2um B、2mm C、2cm D、2dm15、 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应由_、_和_组成。16、 试分析下列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填“偏大”

9、或“偏小”或“无影响”)1) 刻度尺的热膨胀_ 2)刻度尺冷缩_ 3)刻度尺零刻度磨损_ 4)视线歪斜_ 5)钢刻度尺弯曲_ 6)皮尺拉伸过长_。17、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计”。下面是小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7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2m/s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18、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19、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的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10、)A、2m B、2mm C、2cm D、2dm20、如何利用你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21、怎样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漂浮在水面的小固体的体积? 课题二 运动与静止中考要求1、 知道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2、 理解速度的意义、公式、知道平均速度。3、 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知识回顾1、物理学中,把 称为机械运动。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把 叫做参照物。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而称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4、运动和静止是 的,不选择 就无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

11、量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速度5、速度(V) 公式V=s/t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m/s 1m/s= km/h 6、我们把 称为匀速直线运动,把 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精选练习1、 某人做在匀速向西行使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的为参照物,他是_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子向_运动。km/h04080120160200240120km图2-1距南京2、 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V1向东匀速行使,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使,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3、 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使,如图2-1,则汽车从图中位驶到南京,还需_小

12、时。(设速度不变)1、 图2-2中(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百米赛跑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a)表明_ ;图(b)表明_ 。图2-2ab 广告广告图2-32、 观察图2-3中的两幅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在运动D、两车都静止 3、甲、乙两列火车都在运动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会得出乙车在向东运动的结论,那么,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向东向西都有可能4、(多选)以下速度的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108km/h=108=388.8m/s B、54km/h=54=15m/sC、1.8m/s=1.8=6.48km/h D、5cm/s=5km/h=0.18km/h5、若甲、乙两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运动的时间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