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化美文粤西的木偶戏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40428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粤西的木偶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粤西的木偶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粤西的木偶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粤西的木偶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粤西的木偶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化美文粤西的木偶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西的木偶戏我是听着木偶戏成长的。故乡在我的记忆里渐行渐远,如一张久远的黑白照片,模糊成几缕朦胧的黑与白。随着时光的流逝,只感恩地记着稻谷、番薯、萝卜、南瓜等几种哺育我身体成长的粮食与蔬菜,龙眼、荔枝、芭蕉等几种果树,以及给我关爱与温暖的叔叔伯伯几个亲人,再就是陶冶我灵魂的木偶戏。粤西的木偶戏又称“鬼头戏”、“鬼仔戏”,据说是因为“琢木为偶”而得名,盛行于高州、化州、信宜一带,相传是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的布袋戏改良发展而成,经粤西民间艺人的大胆改造、创新,脱胎换骨,渐渐演变成一种为粤西人所喜爱的剧种。木偶戏按演员的多少,可分为大、中、小班,十人以上的为大班,几个人的为中班,一两个人的为小班。

2、大的戏班,木偶较大,道具也较多,一般要搭戏台,除了表演艺人,还有拉二胡、敲锣打鼓的乐器好手,艺人相对比较专业,表演水平也较高。小的戏班,艺人集吹、拉、弹、唱、打、做于一身,木偶表演的道具也较少,全部装在一担木头箱子里。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节,木偶艺人便挑着木偶箱,像货郎一样,走村串寨,到了村口,便亮着嗓子喊:“唱戏咧,谁家要唱戏。”接着以戏腔唱着:“大事唱,小事唱,唱到人人乐开怀,唱得家家儿满堂,唱到户户金满屋。”因为木偶戏没有固定的唱本唱词,聪明的木偶艺人可以随意发挥。小戏班在门前空地,或一棵大树下,摆上一张四方桌,准备十几分钟,就可以敲锣打鼓开唱了。若是一人演一脚戏,舞、唱、念、敲、打,生、

3、旦、净、末、丑,全是一人三头六臂,左右开弓,嘴、手、脚齐动,样样要精通。因此,小班只讲求唱功和舞功,一定要唱得出色,舞得精彩,至于敲、打、音乐,只是衬托,增添气氛,要求不太高。小戏班唱一部戏一般两三个小时,收费5元,中班唱一部戏收费10元左右。大班则要50元以上,而且要请戏,所谓请戏就是要唱戏的人家,要派人到戏班那里搬运道具,结束之后又要将道具搬运回去。不论大中小戏班,一般要管一餐饭,菜不求丰盛,但要食饱饭。但请戏的人家,都是有钱之人,一般都备上丰盛的酒菜,让艺人酒足饭饱,那样艺人唱出的声调才昂扬顿挫,委婉动人。粤西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所谓杖头木偶,就是头部用坚韧优质的木料加工

4、雕琢而成,造得精巧、细腻、逼真、传神,同时用鲜亮的油漆,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彩绘、装饰;身体部分则是一条能用抓住的圆形木杆,恰似一条拐杖,披上戏服,就是一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木偶了。戏服的袖子绑着两个木手掌,每个手掌各绑一条小竹枝。演戏时,艺人一手托着木偶主干,一手拉动小竹枝,木偶就活灵活现地舞动起来。一部戏中,主要人物用杖头木偶,配角、小人物,一般用简陋的布袋木偶。表演时,艺人通过拉动连着戏服手掌的小竹枝,让木偶做出打斗、挥拳、穿衣、摇扇、握笔、吃饭等生活动作,仿佛木偶的头、手、脚、指、腰都能挥动自如,举手投足,逼真自然,天衣无缝,仿似真人。木偶艺人深厚精湛的唱功,熟练优美的动作,铿

5、锵动人的锣鼓声,扣人心弦的戏曲情节,令人荡气回肠,如痴如醉,叹为观止。演出时,艺人以粤西方言说唱,让人倍感亲切,剧目以古装为主,桃园三结义、天仙配、白蛇传、三打白骨精等等,通俗易懂,亦庄亦谐,老少皆宜,内容健康,艺术新颖别致,百姓喜闻乐见。戏场内外,高潮迭起,掌声喝彩声,声声响彻乡村上空。“锣鼓咚咚响,鬼仔闪闪亮,台下人头涌,陶醉一大片。”每逢春节、年例、端午、七月十四、中秋、冬至等传统民间节日,或秋收后的农闲时节,或结婚、寿日、满月酒、建屋进宅、店铺开张营业的良辰吉日,就是粤西木偶戏搭棚开锣,粉墨登场,大放异彩,鼓乐喧天之时。那里演木偶戏,乡亲们就扶老携幼,或蹬车或走路,心急火燎地奔向戏场,

6、欣赏着富有浓郁乡土风韵的木偶戏,成为粤西大地上一幅幅动人的生活图景。那时的乡间,村村寨寨回荡着木偶戏独特的昂扬的戏调,星光下,月色中,农人疲惫的心田,在那玉女纤手般的戏调的抚揉下,忘却了乡村物质贫乏的困难与苦楚。粤西人的生活因有木偶戏的滋润,亮色,生辉,将一个个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人生有木偶戏相伴,何忧之有,何愁之有。木偶戏填补了多少精神的空虚,木偶戏带来多少精神的欢乐,天知、地知、粤西人人人心知,可以用尺量度,可以用斗量,可以用秤秤。我孩提时期的六、七十年代,依稀记得,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是鬼仔戏迷,谁都可以随口唱出几句戏曲中的经典唱段。田头上种地的农人,山上砍柴的妇人,山坡上放牛

7、的放牛娃,路上赶路的行人,墟上做生意的商贩,理发店里的剃头匠,卖猪肉的杀猪佬,河里捕鱼的渔夫,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哼戏曲的声调。唱戏之人,随口而哼,但都显出一副忘我陶醉的样子。周围听到的人,受到感染,也忍不住喉咙发痒,情不自禁地亮开嗓门,应和着唱几句。年轻的后生仔,若是听见漂亮的姑娘哼戏,必不由分说地暧昧地应和几句,惹得姑娘满脸绯红,大胆泼辣一点的姑娘,则嗔怪地怒骂一两句,打骂都是爱,男青年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冲姑娘调皮地哈哈大笑。姑娘则轻声骂一句:煮熟的死狗,得排牙。骂完了,转身而去,但过了一会儿,又油然地哼起来。我的母亲和婆婆是十足的戏迷,她们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在田地

8、里干着男人一样的苦力劳动,回到家里还要做着没完没了的细碎的家务。她们唯一的欢乐似乎就是看木偶戏。其实,说是看戏,那是男人们的事情,妇女则更多是听戏。戏场上高挂着明亮的汽灯,将戏场周围照得如同白昼,母亲和婆婆像大多数妇女一样,散坐在戏场四周,借着灯光,有的纺纱、有的摘棉籽,有的缝补衣服,有的用竹篾编织竹器,眼睛和精力集中在手中的活儿,只有耳朵听着木偶艺人优美的唱调,戏到高潮之时,或者锣声鼓点密集之时,才抬起头,陶醉地看一眼戏台。这种环境,这种氛围,女人们很满足。我们小孩,也很喜欢这种热闹的场面,但我们根本不是看戏,而是在戏场逛闹,闹声过大时,影响大人们听戏,就会被大人们臭骂,于是我们被大人赶到离

9、戏场较远的地方玩。我们玩的游戏一般为捉迷藏、走营、打仗之类的游戏,但一样玩得紧张刺激,乐此不倦。戏场周围,许多做小生意的小贩,卖甘蔗的,卖杨桃的,卖李子的,卖烧饼的,卖凉粉的,多则十几档,少则七八档。我们小孩,玩疲倦了,就闹着父母要两三分硬币,买些小食,解口馋。邻村有个卖油炸饼的老头,他做的油炸饼又香又脆,远近闻名,白天赶墟场,夜晚赶戏场。他摆摊时,也爱用木偶戏的声调,有板有眼地反反复复地唱着他的产品广告:“油炸饼,香又脆,左牙嚼来右牙香。”他反应迟钝,动作缓慢,人也老实木讷。他的油炸饼,只有一半是卖掉的,另一半则是被人偷掉的,他的油炸饼装在一只箩筐里,箩筐上面盖着一个笸箕,做生意时将香喷喷的

10、油炸饼摆在笸箕上,几个人围着他的摊子佯装买饼,七八只手翻动着笸箕上的油炸饼,问问价钱,不一会儿,油炸饼就丢失了几只,不知落入了谁的口袋,而老头却浑然不觉。我们小孩也喜欢合伙“偷”他的油炸饼,十几个小孩围着他的摊子,几个则在他身后故意捣蛋,拉拉他的头发,用手指弹弹他的耳朵,他一回头撵我们,前面的同伴手如闪电,拿了一两只炸饼放进衣袋里藏起来,得手之后,跑到远处开心地分食。女人们知道我们这些坏小子居心不良,提醒老头警惕防范,也大声警告我们不要偷大伯的油炸饼。老头发现我们偷也没办法,因为我们机动灵活,一旦被发现,立时逃得无影无综,老头气乎乎骂一句“衰仔,让我抓到必打断你的手。”老头也不追赶,骂几句,又

11、转头专心卖他的炸饼。妇女心善,看不过眼,若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所干,会给他补交饼钱。戏唱完了,夜已深沉,女人们手中的活儿也干完了。本村的,男人扶着老人,女人提着油灯,拿着纺好的纱线、补好的衣服,带着满身汗臭的小孩,心满意足,略带疲惫地回家,边走边喋喋不休地议论刚才谁唱得精彩。远路的观众,打着手电,骑着自行车,一阵铃声飞速而去。刹时,黑压压,静悄悄的田野,晃着一团团迷蒙的手电光。村里的狗们也象征性地狂吠几声。在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的六、七十年代,粤西的乡村,木偶戏很热,十分流行,据统计,高州、化州、信宜、廉江等地,大大小小的戏班达两三千班,艺人上万人,一年演出几万场,观众人数达几千万人次。村村寨寨,四乡

12、八里,人口稠密,婚宴、满月、寿日、建屋进宅,打地基建屋架梁,喜事天天有,因而木偶戏也天天都演,晚晚都唱。我记得村里的年轻戏迷,天天晚上相约去听戏,有时干活回家晚了,晚饭也顾不上吃,拿着几只番薯,边走边食,草草填填肚子,看完戏之后再回来食饭。年轻的男女看戏,不仅仅是为了看戏,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追女子,不少青年男女在媒婆的安排下,在戏场相睇,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生活中,我经常耳闻目睹一些村民与戏相关的趣事,村里有对夫妇臭味相投,是十足的戏迷,经常为了看戏,顾不了喂猪,牛不赶进栏,鸡不关笼,看完戏,才三更半夜回家煮饭,猪饿得拱破猪栏,逃出来找食,毁了集体的庄稼,牛拴在树下,被蚊叮得团团打转,不

13、得安宁,小孩饿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坐在门槛上睡着了。夫妻两人经常三更半夜打着手电找鸡找鸭找猪,找孩子。我读小学和初中之时,班中有不少同学是木偶戏发烧友,每到课间休息,发烧友便跳上课桌,拿腔捏势,摆腰弄肢,学着木偶艺人,唱着木偶戏曲中的经典唱段,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同学戏迷很沉迷,学校附近的村庄晚上若演木偶戏,戏迷们上自修课时,就相约“偷鸡”(早退)出去看戏。有一个班主任也是木偶戏迷,有一天晚自修课,班里有几个学生“偷鸡”去看戏,校长知道后,责令班主任尽快去将学生找回来,可班主任去了很久,不但找不回学生,班主任也被戏迷住了,原来戏班的艺人唱得相当的精彩,难得一遇,那能轻易放过。校长知道后,气得

14、吹胡子瞪眼睛。为了避免同类事情再发生,每天晚自修时,学校大门紧闭,有值日老师把守,只准进,不准出。每学期的家长会,校长总是老调重弹一个话题,就是学生沉迷木偶戏的问题,并且逐一点名批评那些经常于自修课期间,“偷鸡”看木偶戏的学生,要求家长管制好,其实有其子必有其父,家长多数也是戏迷,也不怎样为难自己的孩子,只是当时骂几句,过后又不了了之。看木偶戏,是粤西人重要的生活内容,村里一两个月没戏班唱戏,村民们就会戏瘾发作,闷得慌。年轻人无牵无挂,可以每晚骑自行车到远处村寨看戏。但上了年纪的老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儿女的中年人,可就受不了。生活没有戏,身躯仿似灵魂出窍,无精打采,食东西,也感到寡味,心头空

15、空落落,总感到缺些什么。于是三五个威信较高的村民向队长旁敲侧击,唆使煽动村里出钱请戏,队长此时顺水推舟,趁机向村民提条件,说几天之内,耕完多少亩田,种完多少亩地,就请戏。村民听说村里要请戏,精神为之一振,干劲也上来了,活比平时干得快,挑肥挑粪的重量比平时重,以屙尿、屙屎、抽烟、奶孩子等行为而磨洋工的人少了,效率也上去了。队长也不食言,待活儿完成了,立即请戏兑现社员的心愿。尤其冬天挖渠清淤修水利,天寒地冻,饥肠辘辘,人人懒洋洋,此招更见奇效。生产队领导虽然知道此招功效甚大,但因为村的财政有限,也不能时时满足村民的心愿。因为村里请戏,不是请中小班的小戏,要请就请大班演高规格高质量的大戏,演一场戏,

16、各种开支加起来要五六十元钱,甚至上百元,在六、七十年代,可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了。集体的主意没法打了,村民便挑逗那些戏瘾大的老实巴交的村民,村里有个老光棍,四十多岁也娶不到老婆,想女人想到流口水。妇女们便逗他,说给他介绍对象,不过条件是请一场戏。老光棍也没办法,便花五元十元,请个中小戏班,演一场。妇女们也不食言,过几天也真给他介绍个拖儿带女的寡妇。老光棍虽不嫌弃,可女方不论靓丑老嫩,一见老光棍就皱眉,不是嫌他肮脏,就是嫌他没家底,要不就是嫌他相貌丑陋,反正十多年来,为他牵线的女人只少有一个连,可没有一个女人看上他,哪怕是一个走投无路,无家可归的女人也不愿跟他。村里的女人哄他出钱请戏,也并不全是居心叵测,其实也是真心实意为他牵针引线,希望成全他的心愿。老光棍风趣,性格开朗,想到娶老婆的苦涩,经常用戏调忧伤而自嘲地唱着:“火烧蕉树难还魂,千年铁树难开花,今生难娶老婆仔”斗转星移,山村巨变,现在农村电视、电脑,游戏机相当普及了,木偶戏为新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