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练习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0417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练习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练习试题(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专注. 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C )A清脆 嘹亮 薄烟 B傍晚 短笛 赶趟 C郎润 筋骨 润湿 D抚摸 烘托 静默2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捉迷藏( A ) A. B. 眨呀眨的( B ) A. B. 披着蓑( A ) A. B. 水涨起来( B ) A. B. 散在草丛里( B ) A. B. 卖弄( A ) A. B.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酝酿( yn ning ) 朗润(lng rn )抖擞( su ) 宛转( wn ) 披着蓑(su) 戴着笠( l ) 黄晕( yn ) 窠巢( k cho ) 嘹亮(lio ) 嫩嫩的(nn ) 应和( h ) 烘托(

2、hng tu )4.根据拼音写汉字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n xn rn( 欣欣然 )张开了眼。鸟儿k cho(窠巢 )安在fn hunn y(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 png yn bn(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ngyn(黄晕)的光,hng tu(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蓑),戴着l( 笠)。他们的房屋,x x sh sh(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ngm(静默)着。5.根据句意写成语或句子 春风拂面并不觉得寒冷。( 吹面不寒杨柳风 )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呼朋引伴 )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

3、把今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 )比喻小姑娘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朗润(不干枯) 宛转(曲折) 一年之计(计划) B烘托(陪衬) 欣欣然(愉快) 花枝招展(招手)C静默(不出声) 抚摸(轻轻地按着) 呼朋引伴(招引) D应和(跟着唱) 舒活(伸展) 繁花(多)7.填空本文作者_朱自清_,字_佩弦_,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江苏扬州人。他的诗文集有踪迹,散文集_背影_、_欧游杂记_、_你我_等。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_春花图_、_春草图_、_春风图_、_春雨图_、_迎春图_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

4、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排比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此句话是从_嗅_觉的角度描写春风的芳香。“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从_视_觉和_听_觉的角度描写春风的和悦。8.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 )、( 拟人 )一

5、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 )、( 排比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 )、( 排比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 )、( 排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 )、( 拟人 )9.在文中,作者描绘了草、花、风、雨、人五幅春的画面,下列词语取自同一幅画面的是( 4 )软绵绵 宛转 应和 繁花 卖弄 朗润 酝酿 抖擞嘹亮 寻常 薄烟 落地 斜织 静默 黄晕 烘托10.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4 )春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春一文中,作者抓住了最能突出

6、春天特点的景物,全面而细致地描绘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内容。春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体裁是抒情散文。春可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在“颂春”部分中,作者又描绘了五幅生机勃勃的画面。11.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A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B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C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12.春中描写花味甜的句子是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年的打算要在春天考虑好,这个意思用一句成

7、语来表达是 一年之计在于春 。轻柔温暖的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来描绘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二、阅读理解 (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从文中找出描写春草的词语 A、萌动的幼芽,破土而出( 钻出来 ) B、初生的春草带着几分娇柔( 嫩嫩的 ) C、芳美的色泽,新鲜而又纯净( 绿绿的 ) D、一大片,一大片铺向远处( 满是的 ) E、温顺柔和的春草( 软绵绵 )2.本段中描写人的活动的六个动词分别是_坐_、_躺_、_打_

8、、_踢_、_赛_、_捉_;这六个动词的作用是_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3.这段共用了下列哪组的修辞方法 (A ) A拟人 排比 B拟人排比夸张 C比喻 夸张排比 D拟人 借代比喻 (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赶趟儿”原意是_赶得上_。文中的意思是 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 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9、)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3.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4.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10、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5.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D )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A、 B、 C、 D、6.这段文字从色、

11、味、声三方面描绘春花,请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填写。(不超过5个字)色:( 红 )( 粉 )( 白 )味:( 甜味 )声:( 嗡嗡 )7.本段描写花的顺序是( B )A.从植物写到动物B.从“树上”写到“花下”,写到“遍地”C.从上写到下D.从有名字的花写到没名字的花8.“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叫”只有声音,“闹”不仅有声音,还有动作,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个句子分别照应前面什么对象?比喻、拟人。 桃树、杏树、梨树 (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

12、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造酒_,本文指_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逐渐达到成熟_。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杨柳风指的是_吹动杨柳的春风_,整个诗句运用了_引用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借代_ _的修辞方法。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答:触觉 嗅觉 听觉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煦(柔和) 和 温暖 的特点。5、“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尽情地表现 ,属于贬义褒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