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最新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9722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最新(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修订格式稿)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下载可编辑.目 录 前 言1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1(一)发展条件1(二)重大意义3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战略定位5(三)基本原则6(四)主要目标7三、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9(一)强化一核9(二)提升两翼10(三)做强三圈10(四)集聚九区12(五)利用多岛13四、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14(一)扶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14(二)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16(三)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18五、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19(一)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19(二)优化完善集疏运网络20(三)强化金融和

2、信息支撑21六、完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22(一)完善综合交通网23(二)完善能源保障网23(三)完善水资源利用网24(四)完善高速信息网25(五)完善海洋防灾减灾网25七、健全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26(一)提升海洋类院校实力26(二)加快涉海人才队伍建设27(三)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平台27(四)加强海洋文化建设28八、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28(一)合理利用海洋资源28(二)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28(三)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修复29九、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30(一)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30(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31(三)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31(四)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32(五)促进群岛

3、开发开放32十、创新海洋综合开发体制33(一)创新海岛开发保护体制33(二)创新海洋开放体制34(三)创新海洋开发投入体制35(四)创新用海用地管理体制36(五)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37十一、强化保障措施37(一)加强组织领导37(二)明确实施载体38(三)扩大合作交流38.下载可编辑.前 言浙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在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扩大开放和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为充分发挥浙江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开放,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探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

4、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及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特制定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浙江全部海域和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设区市的市区及沿海县(市)的陆域(含舟山群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等岛群)。区内人口约2700万,海域、陆域面积分别为26万和3.5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的陆域总面积约0.2万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规划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相衔接,是指导浙江海洋经济

5、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重要依据。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一)发展条件海洋资源较为丰富。浙江拥有丰富的港、渔、景、油、涂、岛、能等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具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其中,全省岸线6696公里,居全国首位;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公里,约占全国30.7%,相对集中分布于宁波舟山港域,是我国建设深水港群的理想区域。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海岛2878个,数量居全国首位,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深化对外开放、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载体。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滩涂资源面积近400万亩,开发利用条件良好。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

6、特色鲜明。海洋能蕴藏丰富,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潮流能占全国1/2以上,利用潜力巨大。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北承长江三角洲地区,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濒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特色产业优势突出。2009年区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万亿元,人均GDP5.5万元;海洋生产总值3002亿元,三次产业比为7.9:41.4:50.7,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备。海运业发达,货物吞吐量7.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18万标箱,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二大综合港、第八大集装箱港

7、。船舶工业产值73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海水淡化运行规模9.35万吨/日,居全国首位。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等产业发展加快。体制机制灵活高效。浙江在全国较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改革,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基本形成了高效、规范的市场机制,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浙江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进海陆统筹和海洋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奠定了扎实基础。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投资海洋产业的积极性较高,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科教支撑能力较强。拥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浙江省海洋科

8、学院、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和院校,海洋科研机构经常费收入居全国第四位,海洋本专科专业点数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有利于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应看到,与独特的海洋开发优势相比,浙江海洋经济总量及其占GDP比重相对较低,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海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有待加大,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尚待加强,沿海防灾减灾任务较为艰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海陆联动等体制机制创新亟待加强,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任重道远。(二)重大意义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转型

9、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集约利用深水岸线、海岛、海洋能等资源,规范资源开发行为,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培育新的增长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海和谐。有利于完善沿海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实现海陆统筹。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共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系,完善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格局,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增强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实力;有利于积极探索海

10、陆联动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提升浙江辐射长江流域,带动内陆地区发展的能力。有利于保障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将浙江打造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和贸易中心,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维护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和经济安全;有利于探索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能力。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人海和谐、海陆联动、江

11、海连结、山海协作,统筹处理好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把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建设成为我国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科教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二)战略定位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发挥浙江港航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构筑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整体功能,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

12、,为我国战略物资供应和经济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发挥浙江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在海洋开发规划统筹、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创新等领域的改革力度,加快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推进舟山群岛综合开发开放、杭甬海洋科技创新、甬舟港航配套服务、温台民营海洋产业发展等特色试点工作,形成科学、有序、高效、完善的体制环境,为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落实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要求,突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强海洋科研与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壮大港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

13、、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优势产业,做强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引领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海陆联动,促进海陆发展在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产业优化、政策设计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海陆两种资源优势,增强海洋权益维护能力,为积极探索我国海陆协调发展新途径积累宝贵经验。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强化海洋资源有序开发、生态利用和有效保护,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为建设我国海洋生态文明探索先进模式。(三)基本原则海陆统筹,联动发

14、展。注重海洋与陆域互动,把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的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海陆统筹的港口集疏运、能源供给、水资源保障、信息通讯、防灾减灾等网络,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生态环境联动保护。整合提升,集群发展。注重区内与区外结合,统筹内外开放,科学谋划空间布局,构筑健全的投融资、科教创新、对外开放等海洋开发平台,培育港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核心竞争力。整合沿海城市、重要海岛等载体,建设一批沿海产业集聚区,提高海洋经济集聚效应。科教先导,集约发展。注重近期与远期兼顾,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优化海洋科技、教育、人

15、才资源配置,着力自主创新,加大“名校大院”和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海洋开发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不断提升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生态优先,持续发展。注重保护和开发并举,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海洋经济发展,形成科学、开放、有序、高效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海洋开发的软实力。(四)主要目标到2015年主要目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示范区内GDP突破2.6万亿元,占全省的3/4,人均GDP达8.6万元;示范区内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41:53,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