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2038158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1 十月革命胜利后 苏俄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 20世纪30年代 苏联确立了 斯大林模式 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二战后 斯大林模式 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 但成效都不大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 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0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测试内容及要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斯大林模式 1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理解新经济政策 3 了解 斯大林模式 在

2、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4 认识 斯大林模式 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1 背景 1 十月革命胜利后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 1918年夏 苏俄进入时期 2 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 支持红军 战胜敌人 3 内容 1 实行 2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3 取消 4 实行普遍 国内战争 物力 财力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义务劳动制 自由贸易 4 特色 兼有 和 两种特色 5 评价 1 积极 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取得了的

3、胜利 2 消极 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战时 概念阐释 图解识记 共产主义 国内战争 图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适应了战时的需要 具有必要性 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不利于生产力发展 具有空想性 二 新经济政策1 原因 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 引发了严重的 2 内容 1 农业 以代替余粮收集制 2 工业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经营矿产 森林 油田等 3 流通 恢复流通和交换 4 分配 废除 战时共产主义 粮食税 外国资本家 实物分配制 经济和政治危机 货币 商品 3 实质 在国家掌

4、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私有制的发展 4 作用 1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的迅速恢复 2 有利于稳定 思维点拨 经济 政治形势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三 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1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简称 苏联 2 列宁逝世后 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 被逐渐取消 2 实践 1 优先发展 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 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 实行高度集中的 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3 推行运动 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斯大林 新经济政策 计划经济

5、农业集体化 重工业 公有制 3 评价 1 功绩 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新型的模式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弊端 片面发展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 向农民索取太多 压制了他们的生产 计划经济 反法西斯 重工业 积极性 工业化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 成为以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解体 思维点拨 概念阐释 斯大林模式 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它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前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到了后期 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

6、展 1 斯大林模式 又称苏联模式 其经济上的最大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的突出特征就是极权主义 党政不分 民主法制不健全 2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 苏联刚刚成立 工业基础薄弱 2 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 农业 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史料实证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主题一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材料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 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 王斯德 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 离开了历史的分析 归纳其方法 根据这一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

7、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问题思考材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请运用这一方法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提示方法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历史的评价 进行全面的评价 辩证的评价 评价 积极 集中了全国的物力 财力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消极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引发了严重的政治 经济危机 提示 2 新经济政策材料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 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 的实物税之后 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 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8、 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控制了他所称的 制高点 银行业 对外贸易 重工业和运输业 对列宁来说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 而是暂时的退却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史料解读材料中划线句子说明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以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稳定政治形势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 指出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并指出 后退一步 和 前进两步 的含义 提示前提 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含义 后退一步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前进两步 巩固苏维埃政权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提示 史论总结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与新经

9、济政策 1 不同点 2 相同点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都涉及农业 工业 商业等方面 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主题二 斯大林模式 1 特点材料 斯大林模式 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 计划管理体制 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 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史料解读注意 中信息 用行政命令 管理经济 中信息 指令性计划 归纳概括 斯大林模式 的特点 问题思考材料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提示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实行计划经济 提示 2 影响材料一 材料二在苏联 1928年的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 75公斤

10、砂糖 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 5米印花布 0 9公斤砂糖 1953年 谷物的 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 中学历史教学 史料解读 注意不同行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注意 备注 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 问题思考材料一 二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二反映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特点 提示 史论总结 斯大林模式 的形成原因 特征及教训 1 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 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文化落后 客观原因 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帝国主义

11、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主观原因 斯大林迫切要求实现社会主义 建成工业强国 历史原因 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 2 特征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 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 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 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体制 3 教训 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 轻 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制定农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必须结合起来 重视民生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12、反馈训练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1 2016 江苏学业水平 1921年 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 并且 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 他说 这 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 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 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1 2 3 4 5 6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时间上与材料不符 故A项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于1918年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 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不会出现 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

13、不满意的 故B项错误 1921年3月 俄共 布 十大通过了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的决议 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 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故C项正确 1927年 联共 布 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此后 一场大规模 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2 2017 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 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控制了他所称的 制高点 银行业 对外贸易 重工业和运输业 列宁的这一政策A 在战争状态下推行B 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C 在苏联被长期贯彻D 利用了商品市场手段 答案 解析

14、 1 2 3 4 5 6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 俄国农民此时已获取了苏维埃政府许可的自由贸易权 很显然这是战后的新经济政策而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故A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而非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经济 故B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只执行七年左右的时间而非长期执行 故C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苏联经济并修复和巩固工农联盟 故D项正确 答案 解析 3 斯大林曾强调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 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 在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 而 我国 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这种思想给苏联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B

15、国内农业生产停滞C 货币和商品贸易消失D 重工业发展缓慢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解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故A项正确 4 2017 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 学者莫斯统计 苏联 从1927到1933年间 高等教育招生 往往是技术学院 增加了3倍 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从总数1 4增加到了1 2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 农业集体化的推动B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与美争夺世界霸权D 经济危机趋于缓解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根据材料 1927到1933年 技术学院 可知 斯大林执政期间

16、片面发展重工业 培养工业技术人才 故B项正确 5 2016 云南学业水平测试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 都要由中央调配 计划就是法令 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 多种所有制并存C 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 都要由中央调配 计划就是法令 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故D项正确 6 2017 江苏高考模拟二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在晚年概括总结十月革命时说 遇到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时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挺身起来斗争 这种斗争至少会使他们有一些机会为进一步发展文明争得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 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基本条件 刘芃 朱汉国主编 历史学习精要 1 2 3 4 5 6 材料二1920年11月 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 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