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38118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福建“平潭岛”是我国第5大岛屿,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台湾省经济开发特区。当地石头屋就地取材于广泛出露的花岗岩,且屋顶都用石头压住瓦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 关于石头屋说法可信的采光良好取材容易坚固耐用能抵御沙尘暴A. B. C. D. 2. 屋顶用石头压住瓦片是为了防范A. 大风B. 洪水C. 地震D. 海啸【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由图文信息可知,石头屋采光较差,错误;该地花岗

2、岩丰富,石头屋就地取材,取材容易,正确;花岗岩岩性坚硬,坚固耐用,正确;该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沙尘暴,排除。正确,B选项正确。【2题详解】石头屋位于福建福建“平潭岛”,该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风力较大。在用石头压住瓦片应该是主要为了防止大风将瓦片掀走,A正确。该地地处沿海,降水较多,但为岛屿,不易发生洪灾,B错误;抵御地震应该在房屋地基或结构上做防震设置,瓦片上用石头压并不能起到抵御地震的作用,C错误;海啸并不是经常发生,屋顶用石头压住瓦片只是房屋的局部简易加固,并不能抵御海啸的冲击,D错误。2014年12月26日上午,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西至乌鲁木齐首趟列车,这标

3、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铁将全线开通运营。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3. 兰新高铁途经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其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 )A. 新 银川B. 甘 郑州C. 青 西宁D. 秦 兰州4. 影响兰新高铁安全运营最主要因素( )A. 对流雨B. 泥石流C. 干旱D. 沙尘暴5. 从兰州到乌鲁木齐沿线自然环境要素变化为( )A. 流水作用减弱B. 风力作用减弱C. 植被越来越茂盛D. 气温日较差变小【答案】3. C 4. D 5. A【解析】【3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兰新高铁途径新疆、甘肃、青海等省。新疆简称新,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A错误;甘肃简称甘或陇,行政中心是兰州,BD错误;青海简称青,行

4、政中心是西宁,C正确。【4题详解】兰新高铁主要途径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等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易发生对流雨,A错误;泥石流在该地区同样不易发生,B错误;降水少,气候干旱一般不会影响高铁安全运营的,C排除;沙尘暴在该地区经常发生,容易磨损铁轨等高铁附属设施设备,降低能见度影响高铁安全运营,D正确。【5题详解】从兰州到乌鲁木齐沿线地区,逐渐向我国内陆地区深入,降水渐少,地表径流少,流水作用减弱风力作用增强,A正确B错误;自然带类型从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植被越来越稀少,C错误;越往内陆,气候越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变大,D错误。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

5、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 关于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原始数据的获取与综合分析,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A. RS GISB. RS GPSC. GPS GISD. GIS GPS7. 关于黄河三角洲的总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A. 1986年5月1996年10月在逐年增加B. 1986年5月1996年10月在逐年减小C. 1996年10月等于1995年3月D. 1996年10月大于1995年3月8. 1988年12月1990年1月,黄河三角洲年净增面积特别大的可能原因A. 干流上兴建了大型水库B. 干流长时间断流C.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D. 流域内暴雨频次增加【答案】6

6、. A 7. D 8. D【解析】【6题详解】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原始数据获取,主要依靠RS;综合分析数据主要依赖GIS。A选项正确。【7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有增大有减少。1986年5月1996年10月在逐年增加,986年5月1996年10月在逐年减小均是错误的,AB排除;图示给出的是1995年3月至1996年10月时段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静增加,1996年10月应大于1995年3月,C错误D正确。【8题详解】干流上兴建了大型水库,将使得部分泥沙在水库库区淤积,黄河三角洲年净增面积将减小,A错误;干流长时间断流,将导致进入黄河下游和入海口处的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面积不会大幅增加,B

7、错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水土减小,进入黄河下游和入海口处的泥沙减少,C错误;黄河流域内暴雨频次增加,将导致进入黄河下游和入海口处的泥沙增多,黄河三角洲面积会大幅增加,D正确。读左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9. 关于甲乙湖区面积变化的因素描述正确的A. 围湖造田,导致两湖区面积减小B. 全球变暖,甲湖面积近期可能增大C. 过度引湖灌溉,两湖面积减小D. 降雨增加,两湖面积长时间增大10. 甲湖与乙湖入湖水量变化说法正确的A. 甲湖与乙湖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都小B. 甲湖与乙湖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都大C. 二者季节变化都大,但甲湖年际变化较小D. 二者季节变化都大,但甲湖年际变化较大【答案】9. B 1

8、0. C【解析】【9题详解】甲湖是我国的青海湖,为咸水湖,在该湖周围不可能进行围湖造田,也不可能引湖水进行农业灌溉,AC错误。乙湖区和入湖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全球变暖,布哈河水量增大,青海湖面积可能增大,B正确。甲湖地区降雨增加,主要以降雪形式出现,甲湖出现大面积增大的可能性较小;乙湖和长江存在相互补给,因此也不可能出现长时间增大的情况,D错误。【10题详解】甲湖为青海湖,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故湖泊面积变化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由于气温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故甲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乙湖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因此湖泊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因此排除A

9、BD,C正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1. 图中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A. 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B. 海拔较高,夏季凉爽C. 濒临海洋,气温年较差小D.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12. 适宜在该地种植的农作物A. 橡胶B. 水稻C. 棉花D. 青稞【答案】11. B 12. D【解析】【11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夏季气温最高18,降水高达130mm,气候温和多雨;冬季气温0至-2,降水量接近0mm,低温少雨。因此该地不可能是我国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A排除;濒临海洋,应该全年降水较为丰富,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不符合该地气温和降水情况,D错误。最有可能该地位

10、于我国某地高原,夏季凉爽,冬季寒雨,全年降水较少,B正确。【12题详解】橡胶主要分布高温湿热的热带地区,A错误;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季风气候区,B错误;棉花主要分布在我国气候较为干旱,炎热干燥地区,C排除;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高原地区,结合该地气温和降水情况,应位于我国青藏高原,D符合题意。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冻融作用、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各题。13. 所在区域对应的地形区A. 内蒙古高原B. 四川盆地C. 东北平原D. 两广丘陵14. 所在地区荒漠化主要成因A. 冻融作用B. 流水侵蚀C. 盐渍化D. 大风吹蚀15. 治理所在区

11、域荒漠化的措施与图示景观相符合的A. aB. bC. cD. d【答案】13. D 14. C 15. B【解析】【13题详解】结合图甲所示经纬度可判断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华北平原,位于两广丘陵向洞庭湖平原地区过渡地区。D选项正确。【14题详解】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这里的荒漠化主要成因是过度放牧,AB错误;地处两广丘陵和平原过渡区,主要因人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D错误;地位于华北平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盐渍化严重,C正确。【15题详解】a图为符合我国地华北地区的土地盐渍化治理措施,b图符合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c图围栏放牧,符合我国高原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措施,d图为

12、草方格沙障治沙措施,符合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因此本题B正确。甲乙两处附近保存了广袤的原始森林。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6. 目前甲乙两地仍存在广袤的原始森林,其共同原因A. 气候湿热,开发条件差B. 人口密度小,开发历史较短C. 木材品质差,未遭大规模砍伐D. 国民素质高,环保意识强17. 目前乙处原始森林遭到大规模砍伐,产生的影响A. 当地地表径流量与地下径流量的比值增大B. 夏季北冰洋结冰范围扩大C. 全球海岸线变长D. 当地酸雨问题更加突出【答案】16. B 17. A【解析】【16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甲地位于北美加拿大,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乙地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以热带雨

13、林为主。甲地气候冷湿,乙地气候湿热,A错误;这些地区木材品质较好,目前已经遭受大面积砍伐开发,C错误;亚马孙平原主要位于巴西,这里开发程度高,环保意识有待加强,D错误。加拿大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巴西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这两地均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较小,开发历史短,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仍然存在广袤的原始森林, B正确。【17题详解】目前乙处的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砍伐,植被大幅降水,滞纳洪水、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增大,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该地地表径流量与地下径流量的比值增大,A正确;该地森林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北冰洋融冰范围扩大,B错误;温室效应增强,极地冰川融化,海平

14、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全球海岸线变短,C错误;森林破坏不会引起酸雨危害,D错误。露天采煤指直接在地表开采暴露的煤层,或移除煤层上方表土再开采的方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8. 露天采煤产生的生态问题A. 地表水渗漏B. 土壤易受侵蚀C. 地面出现塌陷D. 煤层瓦斯爆炸19. 改善露天采煤区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A. 采煤区与河流间建草方格沙障B. 采煤区与河流间建排水沟C. 采煤区与河流间建隔离护坝D. 采煤区与河流间建居民点【答案】18. B 19. C【解析】18题详解】露天采煤指直接在地表开采暴露的煤层,或移除煤层上方表土再开采的方式。因此可能造成地表表土被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土壤层

15、更易被外力侵蚀,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问题。地表水渗漏不是生态问题,A排除;露天采煤是在地表表层进行,地面不会出现塌陷,C排除;由于是露天煤矿,瓦斯在煤层形成时大部分都已消失殆尽,在露天开采时也会自然散发到空气中,瓦斯浓度较低,不易发生瓦斯爆炸,D排除。【19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草方格沙障应建在沙丘区与采煤区之间,A错误;采煤区与河流间应建隔离护坝,B错误C正确;居民点位于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地区,图示居民点位于公路和土地复垦区,D错误。重庆钢铁厂整体环保搬迁到离主城区80公里的长寿区,其旧厂房将打造成工业博物馆与创意产业园,2016年底将向游客开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0. 与钢铁工业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A. 纺织工业B. 机械工业C. 化学工业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