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指导(市教研室)_(3)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7819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8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本书阅读指导(市教研室)_(3)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整本书阅读指导(市教研室)_(3)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整本书阅读指导(市教研室)_(3)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整本书阅读指导(市教研室)_(3)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整本书阅读指导(市教研室)_(3)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本书阅读指导(市教研室)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本书阅读指导(市教研室)_(3)(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本书阅读指导 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对发展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和意义 1941年 叶圣陶在 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 中对 读整本的书 作了专门论述 明确提出 把整本书作主体 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的主张 试问 养成读书的习惯 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 那习惯怎么养得成 2001年7月出版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 教学建议 部分 这样表述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 正在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读整本书列入语文核心素养建构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涵盖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各项内容

2、2 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也是实现跨学科学习的一条途径3 在 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中能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速度与效果4 在 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发现 发展自己的个性5 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也是学生面向未来 一生发展的立身之本 二 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对改变当前教育现状有着攻坚破冰的重要价值 1 学生学习现状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单个知识点的识记 到理解 到应用的认知过程 课上读课文 听老师讲课文 课后背课文 做课文后面或教学辅助读物里的习题 学生脑子里的知识是碎片化的 思维是僵化的 答题是模式化的 阅读与表达的水平难以提高 审美鉴赏能力无暇顾及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

3、解 认同与传承 发展也难以实现 2 教师教学现状囿于教材与考试的形式与内容的限制 多采用 功利性 很强的 知识碎片化教学 教师在课上是教课文 教习题 教模式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往往成为泡影 现行课程标准 学会正确 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 读整本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样的要求也难以实现 读整本书 的任务 有利于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切实而深刻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 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为一个教学任务 在真实的情境中有主题或专题地进行阅读 思考 建构 学生的主动性就加强了 学习方式就有了改变 整体的 开

4、放的深度的学习与思考就会加强 很可能成为促进当前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与创新点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读整本书 是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单篇文章阅读 多篇文章阅读和整本书阅读 是生活中基本的阅读方式 课文教学是单篇文章阅读 一个单元学完几篇课文回顾是多篇文章阅读 学生需要读整本书的经验 读整本书 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需要量变引起质变 提高语文素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 一篇文章篇幅短 花时少 整本书篇幅长 阅读时间长 读整本书更有利于学生达到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养成读书习惯 读整本书 是学生提升素养的需要整本书同短篇的文章相比 知识容量更大 思维更加复杂 读整本书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加深语言品味

5、 综合运用精读 略读 浏览等方法 提高思维的广大和深度 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目标 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贵在兴趣 重在习惯 课外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 读一本书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离不开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给阅读方法 培养阅读能力 一篇文章篇幅短小 主要是精读细读 重点是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深入阅读的方法 一本书篇幅较长 主要是持续默读 重点是学习运用梳理 整合 连接等阅读方法 进行文学欣赏 提高认识水平 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或语言风格 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提高写作能力 在读书中与作者 生活进行对话 发展思维 提高认识 读什么 怎么读 1名著阅读与单篇阅读 片段阅读的区别2建

6、构读整本书的经验 适合自己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读好整本书 一 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时间二 精选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三 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四 加强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五 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指导 1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 师生一起读书讨论 学生阅读整本书前的指导课 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渗透阅读方法 做好阅读规划 2 整本书阅读的交流课 学生阅读整本书后 交流阅读感受 讨论重要的问题 3 整本书阅读的展示课 学生阅读整本书后展示阅读成果 分享阅读的收获与快乐 如何进行 整本书阅读 的课堂教学 识字是不是就会阅读 长期以来 我们总是想然地认为学生是会阅读的 其实高质量的阅读离不开教师这个引路

7、人 教师要提出专题目标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讨论 交流 起到组织者的作用 并以自己的阅读经验 平等地参与交流 讨论 答疑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还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去思考 诸如 阅读进度如何相对统一 学生在长时间阅读中的兴趣如何保证 专题目标如何设定 怎样由浅入深地进入长篇文本 如何处理学生庞杂的阅读疑问并形成精要的课堂主脉络 1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 就是在学生读整本书前进行指导 激发阅读的兴趣 课文导入 生活导入 渗透阅读的方法 圈点批注发 回目阅读法 做好阅读的规划 好书推荐卡 阅读日志 温馨提示 1 导读不宜太充分 否则学生对全书内容全面了解后 会影响后续阅读的兴趣 2 导

8、读重在激发阅读兴趣 渗透阅读策略 否则学生会缺乏课余读完一本书的动力 3 尽量采用任务驱动法 明确读完书后的任务 如提出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和同学讨论 做一张好书推荐卡等 整本书阅读的交流课 交流整本书的内容梳理人物关系 故事情节交流整本书的主题讨论人文问题 深化思考交流整本书的写法欣赏精彩描写 体会表达 温馨提示 不要把整本书阅读上成精读课文教学 1 整本书阅读以整体把握为主 教师指导不宜太细太深不要把语文课上的一套程序和做法搬到整本书阅读中 如学习生字新词 抓住个别字句深入解读 有感情朗读 2 整本书阅读以学生阅读交流分享为主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再阅读 深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引

9、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让学生有新的提高 3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的是方法 有的是语言 有的是思想 要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整本书阅读的展示课 课外阅读以学生阅读为主 提倡轻松阅读 快乐阅读 分享阅读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成果 展示方式 讲故事 朗诵 演讲 读书知识竞赛 读书笔记展示 课本剧表演 读物插图设计 读书小报 好书推荐卡 名著阅读的思考 怎么读 个性化阅读思辨式阅读开放式阅读积累 整合感受 鉴赏思考 领悟应用 拓展发现 创新 名著阅读的思考 六个结合 片段与整本结合长篇与短段结合必读与自选结合快读与慢读结合精读与粗读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

10、名著阅读的思考 点 线 面 体整本书 整合 综合 整体 阅读整本书需要的策略和单篇课文也有所不同 阅读单篇课文我们大多是 一次性 完成信息的提取 整合 整本书的信息量大 覆盖的篇幅多 需要边阅读边记录 用自己的方式逐步梳理 分类 整合 概括 因而 整本书阅读策略有其独特性 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据目标的要求不断摸索 建构 例如 内容重构 策略 指阅读主体基于进一步的研究目的 通读全书后 提取相关信息 按照新的形式重新组合并呈现 要完整分析一本书中的人物 需要梳理书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 重新组织这些内容 建构客观完整的认识 例如 关羽的人物分析 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档案袋评价 重兴趣 重过程 重

11、激励读书存折单 读书时间 读书页码 好词摘录好书推荐卡 书名 作者 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读书交流单 好词摘录 好句赏析 读后感受 问题探讨 读书小报 活动记载卡 故事会照片 书香班级 阅读之星 三国演义 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名著需共性的阅读方法 更需个性阅读方法 由于不同名著的体例 结构 语言的差异 因此每本书有每本书独特的阅读方法 例如 水浒传 是链式结构 三国演义 是平行式叙述结构 因此阅读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 目录阅读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前梳理全书目录 通过阅读目录来了解原著概貌 从目录编排中筛选信息并进行梳理整合 从而对这段历史的主要人物 重要事件 时代背景有一个

12、大致了解 对作者的创作用意有初步把握 清代著名历史学家 经学家 考据学家王鸣盛在 十七史商榷 中提到过 凡读书最切要者 目录之学 目录明 方可读书 不明 终是乱读 二 提纲挈领法 多数学生在阅读 三国演义 时最大的感受是 乱 如果教师一开始便按章回展开教学 将令学生陷入茫然境地 因此 教师必须先 梳理 全书 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纲 隆中对 中诸葛亮的一段话便是全书的纲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读该段文字 引导学生逐句寻找小说中对应的章回情节 三 序跋启示阅读法 明清很多学者为 三国演义 做 序 和 跋 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 序 跋 了解作者背景 指导学生在阅读 序 跋 过程中获得相关启示 形成预读策

13、略 四 为人物立传法 阅读 三国演义 教师可以设计 为三国人物立传 的阅读任务 为完成这一任务 学生需要选定人物 筛选相关信息 建立 人物信息档案 按照一定的类别整理信息 梳理人物的发展历程 提取突出体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 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言 动作 肖像和心理细节 最后 学生还要搜集各类人物传记 寻找恰当的体例 这样的阅读过程既能够考量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依据文化背景解读人物的意识 还能够帮助学生开展复杂的言语实践活动 在梳理 体验 实践中 学生的思维 审美水平得以提升 文化意识得以增强 言语实践能力得到历练 例如 为关羽 诸葛亮 曹操 刘备等人立传 人物信息档案 曹操

14、小档案 名字 曹操 字孟德曾用名 吉利 小名阿瞒 本姓夏侯谥号 魏太祖武皇帝籍贯 沛国谯人 今皖亳州 生卒年 155 220主要成就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主要作品 观沧海 龟虽寿 短歌行 人生信条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评价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五 国别梳理法 依据 国别体 的特点梳理三国历史 把握全书框架 按照魏 蜀 吴三国依次梳理各国的人物 情节 事件 可以从魏蜀吴三方的主帅 主将 主要谋士及主要事件等方面进行分类归纳 形成一目了然的知识图表 六 线索贯珠法 名著中许多精彩的片段 或前后勾连 或独立成段 需要我们精心挑选一条线索串起来 否则就同一盘散沙 例如 关羽 书中有关于他

15、 勇 的故事 温酒斩华雄 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 刮骨疗毒等 也有关于他的 义 的故事 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 华容道义释曹操 也有关于他的 高傲 的描写 如孙权派人与关羽联姻 关羽勃然大怒曰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又如刘备进位汉中王 封 关 张 赵 马 黄 为五虎上将 关羽心里不平衡 大怒曰 黄忠何等人 敢与吾同列 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七 重要手法鉴赏法 三国演义 有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 铺垫 正因为存在重重叠叠的铺垫 小说才显得复杂 为叙写三足鼎立的形成 作者跟读者玩了一个 消除游戏 皇帝 黄巾军 十常侍 何进 董卓 袁绍 袁术 吕布 陶谦 马腾 公孙瓒 刘表 张鲁 刘璋等 有的残暴 有的贪婪

16、有的自私 有的无实力 有的少拥戴 有的目光短浅 有的有勇无谋 有的沉湎酒色 有的心胸狭隘 都被逐一排除在真豪杰之外 为了叙述一个主故事 大故事里常常套了许多小故事 为了诸葛亮的出场 十多个才华出众的人加入了欢迎他 仪仗队 只有将这些讲清楚 学生才能以宏观的视野进行微观的阅读 八 影视与原著对比法 三国演义 早已被拍成不同版本的电视剧 主要有1994年王扶林导演的版本和2010年高希希导演的版本 教师不妨根据原著中的选文截取电视剧中有关这段故事情节的片段放给学生看 引导学生将电视剧中的情节与原著中的文字进行对比 看电视剧中改编了多少 有没有无法表现书中描写的地方 带领学生进行对比 学生认识到文字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时就会自觉去读原著 或者学生只是好奇电视剧将原著改编的多少 这样也会促进阅读原著 从而发现名著不可比拟的艺术魅力 九 评论与原著结合法 三国演义 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从古至今 有很多文人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留下很多研究文献 有些学生看完 三国演义 后 对其中人物的把握并不是很到位 从而对关于这些人物的情节也印象不深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 三国演义 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