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2036498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冲刺仿真模拟试卷五(解析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共21分)1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高度约为20m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C学校里播放的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D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100【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作出合理的估计,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然后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解答】解:A、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A不符合实际;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不符合实际;C、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一般是20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课间活动时间的四分之一

2、,在5min左右,故C符合实际;D、人的正常体温为37,洗澡的热水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在40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如图所示图象,如果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A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的关系B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D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图象反应的物理量之间成正比关系,然后根据各选项之间的关系选择即可。【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成正比的关系;A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定值,速度与路程、时间的无关,不能用该图象描述。故AD错误;B、密度是物

3、体本事的一种特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不能用该图象描述;故B错误;C、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可以用该图象描述;故C正确。故选:C。3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太阳能的利用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C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D光纤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分析】(1)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环保,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也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激光可以在光导纤维中传播。(3)电磁波可以在

4、真空中传播。(4)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解答】解:A、理想能源应满足几个特点:环保,来源广泛,容易转化。太阳能是理想能源,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注重新能源、理想能源的使用,故A正确;B、电饭锅的电热丝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阻为零无法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故C正确;D、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远方,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故D正确。故选:B。

5、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个放有磁体的小车靠近,松手后两小车同时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同一只自制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静止,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C用橡皮锤敲击右侧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泡沫小球,小球被吸引,说明小球可能带正电【分析】(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从图可知,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从而可以判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从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6、(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两个音叉之间的传声介质是空气;(4)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解答】解:A、图中,两辆小车互相远离,说明受到了排斥力,由于两辆车上的N极与N极相互靠近,所以可以证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而两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两小车受力是相互的;故A正确;B、同一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所以,F浮甲F浮乙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V排乙,又因为F浮液V排g,所以,甲乙,故B错误;C、声音由右边的音叉传播到左边的音叉,是借助它们之间的介质空气实现的,故C正确;D、带负电的橡胶棒,

7、轻质小球靠近橡胶棒,相互吸引,则小球可能带正电,又因为带电体有能吸引轻小的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还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故选:B。5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小王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小丽常用洒水壶浇花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分析】利用大气压往往是物体的一个位置和空气接触,另一个位置没有空气或空气减少。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由此就能判断出生活中大气压存在和应用的一些现象。【解答】解:A、用吸管吸饮料时,口腔内气压小于饮料瓶中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口内,这是有大气压的缘故,故A符合题意;B、注射时,医生用力将针

8、筒内的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洒水壶形成了一个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连通器,它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不属于利用大气压。C不符合题意;D、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是为了承受更大的水压,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先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右移动,导体cd也随之运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电动机B实验装置中的乙装置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C实验装置中的乙装置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若只把乙中磁体的上下磁极对调后重复实验,那么导体 cd 的运动方向将

9、与第一次相反【分析】利用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有关知识逐个分析四个选择项,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A、由图ab、cd与导线、开关组成了一个闭合电路,在图甲中导体ab水平用力向右移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路,此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发电机原理。故A错误;BC、图甲中导体ab中产生感应电流时,图乙中导体cd中也有电流通过,通电导体在磁场会受到力的作用,所以cd会运动起来,此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电动机的原理,故BC错误;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所以只把乙中磁体的上下磁极对调后重复实验,磁场的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导体 cd 的运动方向将与第一次相反。故D正确。

10、故选:D。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不变B水凝固成冰,密度、比热容均发生变化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分析】(1)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2)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密度减小;单位体积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比热容只跟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高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4)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

11、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解答】解:A、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加,例如: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水凝固成冰,状态改变,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比热容发生变化;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但体积增大,其密度减小,故B正确。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D、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燃料的热值和质量有关;所以,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1分)8寒冬,济南市某处消防栓发生爆裂,大量的清水喷涌而出,在

12、低温的作用下,附近绿化带内的植物全部穿上了厚厚的“冰衣”(如图所示),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衣”还是变小了。形成“冰衣”和“冰衣”变小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分别是凝固、升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绿化带内的植物全部穿上了厚厚的“冰衣”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衣”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故答案为:凝固;升华。9一边长为10cm的实心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7.9kg,它的密度是7.9103kg/m3;当把它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

13、的压强是7742Pa【分析】已知立方体的边长,可以得到其体积;已知质量和体积,两者之比是密度;已知立方体质量,可以得到重力,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已知立方体边长,可以得到底面积;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可以得到立方体对地面的压强。【解答】解:立方体的体积:Va3(0.1m)3103m3,立方体的密度:7.9103kg/m3;立方体对地面的压力:FGmg7.9kg9.8N/kg77.42N,立方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0.1m)20.01m2,立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7742Pa;故答案为:7.9103;7742。10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14、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B(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分析】分子是人们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一道大门,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分子则由更小的微粒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粒子的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解答】解:(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称为核式结

15、构,如图B所示。故答案为:原子核;核外带负电的电子;B。11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的st图线为图中的A图线(选填“A”或“B”),10秒钟甲通过的路程为10米;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的st图线在图中的或(选填“”、“”或“”)区域。【分析】(1)由物体的st图象可以得出,在一定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A、B图线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进而确定哪个图线为图中的A图线;利用svt求10s甲通过的路程;(2)由题知,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相遇时间t8s,若同向运动,甲追乙,s甲s乙sPQ;乙追甲,s乙s甲sPQ,据此求出乙的速度;得出乙的st图线在图中哪个范围;若相向运动,s甲+s乙sPQ,据此求出乙的速度;得出乙的st图线在图中哪个范围。【解答】解:(1)A图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