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模拟题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363028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模拟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文明戏【答案】文明戏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别称,又称为“新剧”。文明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天津曲坛上演十样杂耍演变而成。文明戏的内容不仅包括鼓曲和相声,而且有杂技、戏法和魔术。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如宦海潮渔家女锯碗丁等。剧情大多是抑恶扬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最终以大团圆结局收尾。 2 “纯诗”【答案】“纯诗”,即纯粹的诗歌,是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诗学观点。“纯诗”追求诗的纯粹性和暗示性,主张诗歌观念的转化,诗

2、歌要从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等人提出的纯诗思想的影响下,为幸福而歌微雨等诗集风靡一时,象征诗取代格律诗引领新诗发展。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纯诗理论是对20年代诗学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3 新诗规律化【答案】新诗规律化是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由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等提出的“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新诗规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音乐美,强调有平仄和韵脚;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对称,有句的均齐”; 绘画美,强调诗画相同的辞藻,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进行新的创造。新诗规

3、律化的提倡与实践纠正了早期白话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混乱的局面,使新诗精炼集中,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4 骆驼祥子【答案】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小说,载于宇宙风1936-1937年25-48期。小说以旧北京为背景,描写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到北京拉了三年洋车,刚买上一辆新车就被匪兵掳走。样子拼命拉车挣钱,准备第二次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抢去。车厂老板刘四爷之女虎妞迫使祥子同她结婚,替他买了辆新车; 但不久她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将车卖掉料理丧事。几次积钱买车不成,祥子绝望了,终于自甘堕落。作品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

4、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结构严谨,笔调流畅,地方色彩鲜明:样子、虎妞、刘四爷等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5 一只马蜂【答案】一只马蜂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丁西林最著名的独幕剧之一。创作于1923年,描写的是五四后觉醒的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抗战的一幕喜剧。作品成功地写出了二种鲜明的喜剧性格,语言不仅轻松、俏皮、饶有风趣,而且耐人寻思又质朴明净,结构精巧而严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一只马蜂对传统的人生婚恋观与现代的人生婚恋观作了对比,给当时的青年男女以一定的启发和激励。 6 湖畔诗派【答案】湖畔诗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小型诗歌团体。最初成员有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

5、汪静之,稍后加入的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成员多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曾出版潘、冯、应、汪的诗合集湖畔,冯、潘、应的诗合集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该诗派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具有清新、明快、质朴的特色。1925年2月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但不久即停刊,该社也随之停止活动。 7 “新感觉派的圣手”【答案】“新感觉派的圣手”是指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穆时英注重心理分析,运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等现代派手法,来表现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穆时英将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先驱者。他的代表作品有夜总会里的五

6、个人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等。 8 汪曾棋【答案】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短篇小说创作、戏剧与民间文艺的研究上都有很高造诣。汪曾祺在创作上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纯真、自然的情感,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经验为基础,形成一种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其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 文风清新、质朴; 意境优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

7、有很大影响。 9 穆旦【答案】穆旦原名查良铮,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他不仅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现代化,而且在诗的语言上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在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成为“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世纪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工作,代表译作有普希金的波尔塔瓦青铜骑士,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清诗选,拜伦的唐磺等。 10新青年【答案】新青年是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一份综合性文化月刊。它在五四运

8、动期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新青年在早期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后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放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国外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为了保卫和推进文学革命,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 二、简答题11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数次写到孔乙己脸色的变化,这在艺术上有什么作用?【答案】孔乙己中,鲁迅数次写孔乙己脸色的变化及其在艺术上的作用主要是:(1

9、)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为下文作铺垫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时,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2)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

10、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时,“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时,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己偶尔为之。(3)显示了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习性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时,“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4)描绘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悲惨画面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时,“他脸上黑而且瘦,己经不成样子。”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爬着“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当掌柜取笑他时,孔乙己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汕笑,露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