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58749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环境浅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可编辑目前中国家电行业发展问题浅析内容摘要:我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成熟稳定阶段,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市场集中度高,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出入壁垒不协调,技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等特征,经历了从无序竞争迈向竞争多元化的过程。我国是家电行业的生产大国,家电行业的稳健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经济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数据,对我国家电行业进行了分析: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和国际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家电出口受阻,但我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刺激了国内家电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上“十二五”期间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笔者认为我国家电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并针对目前

2、我国家电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家电行业,发展,环境,对策 .专业.整理.下载可编辑我国家电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近30种家电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位居首位,其中,电冰箱、洗衣机的产量占全球40%以上,空调、微波炉的产量约占全球的70%,小家电的产量几乎占全球的90%。近几年,我国家电行业在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确定了转型升级的整体发展思路,并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行业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 等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作用下,克服各种困难,主要产品的生产、销售量均保

3、持良好增长,特别是2010 年,家电行业在产量、内销量、外贸出口方面全面突破原有水平,达到新的历史高点。原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9(20):3-4一、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概况(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1、缓慢的形成期我国家电产业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形成:1956年我国电冰箱批量生产,当年产量为0.02万台,1958年我国电视机批量生产,当年产量为0.2万台。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和产品的发明与成熟,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业不一定要像发达国家那样经历一个独立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过程,可以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地促进一个产业的形成。但是,由于我国封闭的经济环境和计划经济体

4、制,许多家电产品依靠自主开发,产业成长速度很慢。 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家电产业在形成时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因为只有少数企业生产新产品,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还不成熟,产品的设计还在变动中,产品功能有待于改进。1966年电视机生产规模为0.51万台,1970年我国电冰箱生产规模才0.52万台。第二,产品销价高。这是由于生产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产量少,成本相对提高,同时也由于计划经济的控制。 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2、快速成长期我国家电行业的成长,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产出规模迅速上升。在成长期,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生产工艺比较完善,产品功能比较稳定,具备了

5、大批量生产的条件;其次,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日趋紧密,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和初步的产业群,构筑了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和手段。第三,竞争者因有利可图而纷纷进入市场,生产要素开始向该产业集中,企业迅速增加,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据统计,到1986年我国彩电生产线增加到120条之多,除青海、宁夏、西藏三省之外,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企业,其中广东省就有近20家厂商。电冰箱生产企业1988年增加到109家,整个上世纪80年代,从不同渠道引进的生产线就有70多条。 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3、微利的成熟期在成熟时期,我国家电产业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减慢,要素投入的增长率下降,市场需求量已趋向饱和,社会普

6、及率比较高。19902001年电冰箱年均增长率为6.01%,电视机年均增长率为4.73%。19902008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电冰箱,农村从1.17台增加到34.88台,城镇从52.8台增加到94.39台;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视机,农村从50.31台增加到116.48台,城镇从74.53台增加到143.07台。(如图1-1,1-2所示)1990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电年末拥有量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图1-119952008年我国农村家庭主要家电产品普及率变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图1-2此外,竞争更注重成本和服务方面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由于较缓慢的增长,竞争趋向于变得

7、越来越具有成本导向和服务导向,成本方面增加的压力通过迫使厂商获得最现代化的设施和装备而增加。在这一时期,价格战此起彼伏,利润率下降。市场销售增长率缓慢的结果,使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从而迅速压低价格水平。因此,在产业进入成熟期后,产业的销售量仍有增加,但利润量已不能维持增长的势头,由比较稳定而逐步走向下降。(二)目前家电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理性的价格竞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家电业普遍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为了维持生存或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间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争夺,厂商经常发生以“价格战”为基调的激烈竞争,多数企业利润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甚至亏损,整个行业利润严重下滑。

8、 以大幅降价促进销售是家电企业采取的常用手段。1996年3月26日,长虹彩电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大幅让利销售。截止2000年底,彩电行业历经6次价格大战,总价格降幅达65%,经过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整个家电行业的产品价格下跌40%-60%。2005年,在广东彩电出口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平均价格却下降了24.2,其中大屏幕的液晶彩电出口增加5倍,价格却下降3成。由于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的利润急剧下滑,许多企业处于无利或微利状态。2001年,家电业的平均利润普遍降至不足5%,而到了2005年,家电业利润仅为0.61。钟育赣,许利华,吴继研.我国家电市场竞争特点的回顾与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6(

9、4):45-492、市场集中度较高家电行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非常强调规模效应,大多数家电企业都趋向于采用世界一流先进技术大规模生产以赢得规模经济的好处。规模经济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家电行业生产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小规模的厂商会不断被大企业兼并、收购和联合。所以在行业发展初期,企业之间最主要的竞争策略是并购同业企业和占领竞争对手的市场,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家电行业的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这里采用卖方集中度)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或所占的销售份额。逐步提高,逐渐形成寡头市场,竞争对手实力相当,竞争更加困难。由2009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可得,伴随着家电行业在全球制造中心

10、地位的确立,家电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国内家电行业步入寡头竞争阶段。空调、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等产品的前五大品牌市场集中度均超过65,其中洗衣机市场前五大品牌市场集中度高达86。3、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差别化是指在同类产品的生产中,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企业制造差别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购买者对该企业产品的特殊偏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我国家电企业却普遍存在“模仿”的现象,企业品牌优势不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非常有限,缺少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就小家电来说,目前的家电市场上,小家电行业有好几百家企业,每家企业每年上市机型都有上百

11、种,但其中功能设置、技术含量大部分重叠的占到70%以上,还有很多产品在外观设计上也极其相似,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雷同的产品举不胜举。4、行业进入壁垒升高进入障碍即进入壁垒,它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首先,从规模经济角度,我国家电产业的集中度较大,许多小规模厂商都逃脱不了被兼并的结果,因此,潜在进入者面临较大的规模经济壁垒,若想与先存企业抗衡,必须在进入初期就实现大规模生产。其次,技术壁垒,国外厂商为阻止我国家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扩散方面开始设置壁垒,加上我国国内企业自主开发意识的增强,具有

12、知识产权体系的技术不断增多,因而潜在进入者不能避免的会碰到专利技术方面的壁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壁垒是在位厂商存在所导致的内生性壁垒。如知名品牌产品经过多年的信誉累计、广告宣传,其产品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认知度比较高,新进入企业为了吸引顾客对自己产品的偏好必须花费比在位者更多的营销成本。5、行业存在退出壁垒根据自有竞争理论,当行业内生产要素不能获得产业平均利润时,生产要素会发生转移,流向那些能够获得平均利润的产业。然而这显然无法对我国家电行业存在的过度竞争现象进行解释。我国家电产业内存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并长期处在低利润状态下却继续生产不愿退出,其中必然存在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退出壁

13、垒。我国家电产业的退出壁垒是资产专用性壁垒,在家电制造业中厂商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变得具有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较强,在产业转移时可再利用的价值较低,其沉淀成本较高,退出障碍较大,这种情况下,只要产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家电制造企业就会维持生产。6、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初期,因为门槛低,周期短,许多企业蜂拥而上,只强调规模化扩张,从而忽视了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环节的投入和建设。一些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在开发新品时习惯模仿和借鉴国外企业的产品,导致企业缺乏对重要技术的掌握,这样一来,我国家电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的架构上就很不完善: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和队伍;另

14、一方面则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发展流程等支撑,同时在资金、考核方案、激励机制等配套资源的投入上,由于企业的发展目光短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成果,而放弃了在技术上的中长期投入和规划。尽管以海尔、联想等为代表的企业,注重于核心技术的打造,以及技术研发体系的建设,但整个家电行业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气氛缺乏。二、目前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环境(一)国际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竞争的加快,贸易壁垒对我国家电出口的影响可谓越来越明显,其中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尤为突出,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危机重重。1、知识产权壁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内家电企业面临“国内竞争的国际化” 和“外国企业的国

15、内市场占领”的双重压力,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弊端日益显现,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2 年到2003年该委员会受理涉及337条款(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337条,认为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侵权行为及其它形式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已构成非法贸易行为)的案件中,中国内地企业的数量跃居亚洲第一,而其中家电企业面临的专利纠纷尤为严峻。我国家电企业国际贸易经验不足,家电产品的商标、专利以及外观设计屡屡被外国企业抢注,由于我国家电产品没有在国外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产品出口到国外遇到和自己相同的商标或外观设计时就面临侵权问题。面对这一情况,国外企业往往会起诉中国家电出口企业侵害其商标权和专

16、利权,而中国企业必须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或者高价赎回自己的商标,这使得我国家电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2、绿色壁垒欧盟25国是我国家电企业的重要出口地区,中国家电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出口欧盟的家电产品占我国所有家电产品出口数量的32%,然而2003年1月欧盟议会和理事会通过了RoHS指令,明确规定了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的6种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值。这无疑给我国家电产品的出口树起“绿色贸易壁垒”。2005年8月13日,令我国众家电企业望而生畏的WEEE指令也正式生效(WEEE指令规定,从实施之日起投放欧盟市场的十大类电子电气产品必须由制造商实施报废回收),这对我国家电产业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具体来看,RoHS和WEEE指令涵盖了我国200多个海关税号项下的产品,共10大类,近20万种产品,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