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5830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目录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2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2三、 实验原理2四、 地址换算变换过程结构2五、关键算法实现流程图3六、程序代码4七、运行结果及分析7八、心得体会9九、参考文献9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完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加深对操作系统基础理论和重要算法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1)建立段表(2)设计地址变换机构(3)将变换后的结果显示出来三、 实验原理为了实现从进程的逻辑地址到物理

2、地址的变换功能,在系统中设置了段表寄存器,用于存放段首地址,段长和段表长度TL。首先建立段表,段表内容包括段首地址,段长和段表长度。在建立段表时,应判断段表地址是否冲突(如第一个段的首地址为1,段长为50,在建立第二个段的时候,段首地址应大于1+50),若不冲突,该段建立成功,否则重新建立该段。然后进行地址变换,在进行地址变换时,系统将逻辑地址中的段号与段表长度进行比较。若STL,表示段号太大,是访问越界,于是产生越界中断信号;若未越界,则根基段表的首地址和该段的段号,计算出该段在在段表项的位置,从中读出该段在内存中的首地址,然后,再检查,段内地址d是否超过该段的段长SL。若超过,即dSL,同

3、样发出越界中断信号;若未越界则将该段的基址与段内地址相加,即可得到要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最后,再将得到的物理地址显示出来。四、 地址换算变换过程结构五、关键算法实现流程图地址换算程序流程图六、程序代码/*#include#includetypedef struct segtable /段表结构说明int segadd256;/段首地址int seglen256;/段长int len;/表的长度segtable;struct segtable st;/定义一个段表/*/段表的建立void create()char ch;int i=0;printf(建立段表n);st.len=0;printf(

4、请输入第1个段首地址:);scanf(%d,&st.segadd0);printf(请输入第1个段的长度:);scanf(%d,&st.seglen0);st.len=1;i=1;while(i256)fflush(stdin);printf(是否继续输入(y/n)?n);ch=getchar();if(ch=n) break;printf(第%d个段首地址应大于%dn,i+1,st.segaddi-1+st.segleni-1);printf(请输入第%d个段首地址:,i+1);scanf(%d,&st.segaddi);if(st.segaddist.len)printf(段号%d大于段表

5、长度%d,越界中断n,sn,st.len);return 0;else if(sdst.seglensn-1)printf(段内地址%d大于段长,越界中断n,sd);return 0;elseprintf(根据段号找到段首地址为%dn,st.segaddsn-1);printf(物理地址=段首地址%d+段内地址%dn,st.segaddsn-1,sd);add=st.segaddsn-1+sd;return (add);/*void main()int x,y;/x表示段号,y表示段内地址int add;char ch=y;create();while(ch=y)printf(地址换算n);p

6、rintf(请输入段号:);scanf(%d,&x);printf(请输入段内地址:);scanf(%d,&y);add=segment(x,y);if(add!=0)printf(换算后的物理地址为:%dn,add);fflush(stdin);printf(是否继续进行地址换算(y/n)?n);scanf(%c,&ch);if(ch=n)printf(程序运行结束!n);七、运行结果及分析1.建立段表第一个段的物理地址为12-61,在建立第二个段的时候,输入的段首地址与第一个冲突,所以需要重新输入,7061,所以该段建立成功2.建立的段表如下3.地址换算地址换算的时候需要输入逻辑地址的段号

7、和段内地址因为段号大于段表长度5,所以越界中断段号满足要求,但是段内地址大于段表中对应段的段长,所以越界中断地址换算成功八、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不仅让我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操作系统的一些功能,如进程管理,设备管理,存储器管理等等,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实际上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只是对对这门课程的大概有了一些大概了解。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继续深入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学习。由于时间的仓促,这次课程设计做的很粗糙,但是我依然学到了很多实用性知识。除了对分段存储管理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加深了我对C语言的使用。在做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多亏了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最后感谢杨老师对我们一学期孜孜不倦的教导!九、参考文献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 作者:汤小丹,梁红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 作者: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专业.专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