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57168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开题报告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因素除了显性课程外,还有隐性课程,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分析探讨英语学习过程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一、问题的提出(一)“隐性课程”研究的背景隐性课程是什么?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他认为,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心理的成长。那么,这些价值、情感、态度、动机是从哪里获得的呢?并非是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由学校的非学术方面,暗默中、

2、潜在中不直接地传递给学生。杰克逊把这种“非正式的文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此作了说明: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水平、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科书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这些要素被看作是一部分隐藏的、无意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但又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隐性课程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隐性课程的影响无处不在,只要有存在教育,就必然存在隐性课程的影响。(2)隐性课程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人产生影响,如情感态度的影响,价值观的影响等都是潜移默化的。(3)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

3、消极的,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就集中体现在如何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教育影响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上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获取言语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发展智力与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关注学生语言技能习得的同时,全面关注学生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动机、策略、情感、心理等“隐性”因素。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隐性因素不能整体和谐地获得发展,那就算不上教学的成功,语言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这一点,从许许多多的初中生在几年的英语学习后,依然未获得真正的英语能力中就能得到有力的佐证。我们不得不对今天的初中英语教学作一番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并进行大胆的改革

4、实践。 因而,我们提出“初中英语活动课隐性课程开发研究”,首先是源自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这种反思来自两大方面。其一:应试教育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异化现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深受传统的师生观、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的钳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翻译式”、“灌输式”仍然存在,一切为了应试,为了应试的一切。将英语学习只是看成一个单纯语言操练的过程,而不必考虑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状态。教师在不厌其烦地训练学生语言技巧的同时,忽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策略等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这些弊端不只是造成学生英语能力无法真正内化、英语水平难以得到切实提升,更

5、重要的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严重缺失。其二、以只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学功利现象。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的因素。在英语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往往导致学生碰到困难或挫折就打退堂鼓,而无法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甚至放弃这一科的学习,这说明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引导是多么的重要。从教学实践看,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情感、策略等隐性课程提高到“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高度来认识,更没有将它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总

6、是在一定的情感场中进行,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开展的。积极的情感氛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而消极的情感氛围则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心智活动受到压抑,无法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在提倡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中,这些隐性因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感情、能力形成等产生着巨大影响。如果不关注这些,英语教学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搭建平台,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效益,是外语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将直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英语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战略转变的有效途径。(

7、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隐性课程对学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隐性课程”成为课程领域中新崛起的研究课程,课程理论家、教育哲学家等纷纷撰文论述。隐性课程这一主题也引起国内教育界重视,但还未有学校在英语教学领域里作过深入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一)、课程改革理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英语课程标准是这一课题的指导思想,它全面阐述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任务: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

8、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这一目标体系,将有利于保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研究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方法策略等隐性因素。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9、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研究表明,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英语活动课中隐性课程开发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策略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发展心理学。该理论提出教育工作者在了解个体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施以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其心理矛盾妥善解决、心理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顺利发展的过程。三、课题设计(一)、“英语活动课中隐性课程”的界定英语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指学生在英语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具

10、体表现在,英语学习所持的态度、动机、策略;人际情境(课堂氛围);教学设备(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外语教学环境)等。在这一界定中,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者直接表现出来的,如课程表中的学科;另一部分经验是非直接的,如学生人际交往、班级氛围等。一言以蔽之,隐性课程指课内外间接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不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甚至是无效或负效的教育。(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新课程标

11、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学生在学习显性课程的同时,获得有关态度、情感、价值等情意方面的“隐性”经验,从而促进其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改善,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1、优化学生学习的情感情感指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自主性和意志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个性因素。情感不仅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应能面对外语学习产生学习愿望并进入适度的兴奋状态。(2)通过体验学习,强化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3)在参与各种语言学习实

12、践过程中,加深对英语和英语学习过程的了解,调解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态度。(4)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5)有意识地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2、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的自主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要求,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精神。(1)认知策略: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学习中善于借助视觉提示等非语言信息;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2)交际策略:善于创造机会使用英语;借

13、助手势,表情及语调的变化等手段提高交际效果;交际遇到困难时设法继续交际;积极与其他学生合作开展交际活动。(3)评价策略:明确自己学习的需要;善于把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课内外的英语学习活动;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反思学习效果欠佳的原因。3、创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从事言语实践活动,并从活动中体验感悟。(三)、研究的对象、方法1、研究对象:初中学生。2、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做到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教师发现教学实践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

14、方法、策略和步骤,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并不断对实际效果进行反思和分析,进而发现新问题,新课题就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得到深化。(2)调查法:课题研究过程中,需对学生学习动机、态度、策略以及心理、人际环境、文化情境等进行认真分析来确定研究方向,采用的调查方式:综合性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座谈、个案访问等。(3)总结法:案例分析、讨论、反思。四、初中英语活动课隐性课程研究的途径与策略(一)、以情感教学为纽带,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1、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只有用真

15、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能真正使他们乐学、愿学,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提高、发展他们的能力。传统教学忽视情感因素,将教学活动固定于狭隘的认知主义理论框架之中。教师给学生“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是被动的知识学习者,教学将学生“需要学什么”和“应当怎样学”的标准强加给学生,教与学缺乏情感交流,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情感,引起学生的苦恼、焦虑和其他的消极感受。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被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受到教师的重视。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更是指心灵世界的丰富体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之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去,贯穿于教学过程

16、之中。2、外语教师需要发挥多种角色功能。在英语活动中,外语教师要注意发挥其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的激励者,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言语活动的配合者和督导者等多种角色功能。教师不再是 “一言堂”,而应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帮助学生学,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又是交际活动的合作者,经常以同伴partner的平等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更是心理疏导者,帮助学困生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进行失败归因教育,分析消极因素的成因,并从心理上帮他们克服外语学习的消极情感障碍,使他们放下心灵包袱,增强信心,迎接挑战。3、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