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42507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可编辑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发布者:孙微微 日期:2011-01-07 访问次数:154 关键字:大班 爱迪生有句名言,我们都很熟悉:天才是1%灵感加99%汗水。但有人说,这里漏掉后面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爱迪生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也有人反驳说,漏掉一句话是:“天才是1%灵感加99%汗水,结果,天才常常就只是一个做足了所有功课的有天份的人。”不管原话的后面是哪一句,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都是重要的。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如果能顺应孩子的天性,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能够将先天的

2、禀赋以后天的勤奋加以发扬,那么教育将是成功的。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是如此。 罗老师交给我这个命题作文,我想以管乐之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例,从阅读的媒介、内容、广度、深度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心得。 首先,保护孩子阅读的好奇心,不要过于强调以文字为媒介的阅读对象。人类是天生的学习动物,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生的热爱,很大的程度上表现在阅读方面。这里要讲的是,有些家长所指的阅读仅指纯文字的阅读。其实,从图画书(音像资料、绘本)到纯文字本,儿童会经历多种阅读对象。7-8岁是儿童在阅读对象之间转化的关键时期,家长所要做的是提供尽可能多的媒介,而不必给孩子以过多的限制,过于强调以文字为媒介的阅读对象。这个

3、转换对于管乐之来说,大约在5岁左右就已经完成了,这与她的天性和个人阅读习惯有关,因为她在那时已经认得了约500800汉字,而且有一本很让她感兴趣的书我的美国中学生活使她完成了这种转变。我想经过小学一年的学习,随着认字量的增长和求知欲的增长,阅读文字居多的书对管乐之来说将越来越不成为问题。 其次,保证孩子阅读的广度,不要囿于以知识介绍为内容的阅读对象。严禁以家长的阅读经验来代替儿童的阅读实践,以家长的阅读要求代替儿童的阅读需求。儿童的阅读有较强的个性,其实,所有的阅读都是个性化的。阅读的兴趣点在图画的孩子不妨多提供一些宫西达也的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阅读的兴奋点在战争的孩子不妨多提供一些少儿百科全

4、书:武器卷之类的图书。管乐之的阅读面比较广泛,而且其阶段性显得十分分明。5岁以前最喜欢的是文学性不强而故事强的图画书,5-6岁喜欢上郑渊洁等儿童文学类图书和森林探秘等自然科学类图书,上小学以后的阅读面更加广阔:游戏、小说、百科、笑话等,但是至今对偏重人文和历史的书不感兴趣,比如上下五千年等放了很久了。我估计她爱上看那些书那不是一年两年内的事情。作为家长,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尽量多选择一些书籍,提供给孩子就行了,不必要给孩子定下时间表。 第三,让孩子在成功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阅读对象的理解。既然阅读是纯个体的行为,那么是不是说,阅读就没有外部刺激呢?不是的,家长可

5、以想方设法让孩子体验阅读的成功。比如,以复述、提问等方式激发、检测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效果。实际上,作为天生的学习动物,孩子会自己创造条件展示阅读的成功。比如,管乐之曾经说过阳台上花盘里的一种虫子叫“西瓜虫”,我不相信。有一天早上,她得意地告诉我找到了那本能证明她的观点的书,非要我和她爸爸来看。我正在做饭,本来会很烦地训诫她要抓紧时间吃饭上学的,但是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书,果然,书上写道;西瓜虫,喜欢潮湿,遇刺激或干燥就卷成一团。我马上表扬她善于从书上找到生活中的知识。比如,我们常常互相讲笑话,她会讲很多有趣的笑话,说明她懂一些很有趣味的东西。但是,阅读的目的性不是现阶段特别要关注的问题,一味地求知求

6、知其所以然会让孩子感到讨厌,让她失去读的兴趣。而不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检测、监控又让我感到无效的阅读会浪费孩子的时间,这也是我感到矛盾的地方。 第四,让孩子在有坡度的阅读中进入深阅读。现在的孩子会受到浅阅读的批评,阅读是做到了,但是,文本的情感、态度、行文方式怎么也打动不了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进不去。这里要分析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认得的字还比较有限,这样,阅读出文本背后的含义对孩子来说困难比较大,很影响他的阅读兴趣。当然也有孩子的社会阅历的问题,比如我讲的笑话,管乐之就不会笑,大人都会笑,那是另一回事了。另一种情况是,我们平常讲的浅阅读,文字孩子都懂,但是就是你感动的他不感动,你发笑的他不发笑,

7、你认为美的他不认为。现在的研究也很多了,我不多说了。办法嘛就是一个:拿出精彩的部分讨论,而略读其它的部分。比如,让孩子在反复的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养成精读的习惯。有的书,比如昆虫记,她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之后,又读过好几个版本,喜欢的程度比较高。管乐之会说,有的书,我读了几遍了,还想读,叫什么,我说是精读,她说,那么,只读一遍的就是粗读了。我说,也可以叫略读、泛读。接下来,我就讲,现在的书很多,不可能每本都精读,要学会略读,一目十行,大体上知道意思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为她今后提高阅读速度打下基础。当然,真正要做到速读,还有个技巧的问题,那就是另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我只有个原则性的建议,孩子喜欢

8、看的东西让他再看一次。 今天,在老师的命题下做的这个文章,说起来很惭愧:一是,孩子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全班同学的互动交流,我作为家长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自认为是很少的;二是,孩子的天性在她自身的发展中起了较大的作用,从3岁多开始,她一直对文字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三是,对孩子的教育,我比起班上的很多家长,比如张伊宁妈妈、刘向思庄爸爸、何振宇爸爸、刘思语妈妈、胡永奥妈妈,用的心思、花的时间要少很多。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存在的问题很多,矛盾的地方更多,经常受到家人、同事和朋友们的批评。 据说多元智能理论的创造者加德纳到中国作一个演讲,有记者问他知道其理论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吗?他回答

9、,知道,而且知道美国的家长和中国的家长学习多元智能的不同诉求,美国家长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擅长哪一种智能,而中国的家长想知道如何让孩子的各种智能都很突出。我想,我们作为家长的,让孩子突出长处,尽力弥补短处也就不错了。 胡说了这么多,在这里,我很感谢罗老师这么一位负责任和有智慧的老师,能够提供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抛砖引玉,能够与这么多的家长面对面交流,汲取大家的智慧,分享大家的成功。其实,每次与老师和家长的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这个论坛,我还有两点体会,一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家长来得如此整齐,开会的纪律如此良好,这说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已经结成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10、,我深感幸运!二是行动有机体的重要。在揭锐妈妈、思语妈妈和宁宁妈妈的倡议下,我班开展了多种活动,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增长知识、发展统觉、健康体魄,我感到这种活动非常必要,必须坚持。 谢谢!西方一位教育名人曾经说过:“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喜欢读书是父母献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胜过一台计算机,胜过最高级的大学文凭。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一生受益。”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从何而来?如何培养呢?对此,美国的凯伦米勒斯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先对书产生

11、好感。 如果父母的培养技巧得当,孩子会比较容易爱上阅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要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书刊的内容,不要以为“有用的”就是可以给孩子看的,需要先吸引孩子的兴趣。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可能要比大人强调的A、B、C、D和1、2、3、4等抽象的事物有趣得多。因此,早期阅读应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篇幅短小、生僻字较少、语言相对口语化、有一定插图的动物画册、童话、儿童诗等,比如金波的踢拖踢拖小红鞋、孙幼军的小猪当保镖都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看。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

12、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孩子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应急于对孩子发火或表示失望。只要他们不是故意撕毁或乱扔图书,家长就不必过多地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不可过早地限定孩子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而应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除了

13、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过多地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也不宜按自己的知识观和阅读习惯为孩子开列必读书目。否则,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失去阅读兴趣。对此,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您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

14、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对此,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学龄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早慧孩子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中指出, 有44 %的天才男童和46 %的天才女童是在5

1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儿童阅读兴趣, 简明地讲, 即指儿童对文献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 是对文献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映。当儿童对阅读发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 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有兴趣读书的儿童与无兴趣读书的儿童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

16、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 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 读有兴趣的图书与读无兴趣的图书, 其结果也不一样。因此, 在家庭和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时, 首先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就是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 它是在预定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 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 我们认为, 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 采用多种方式, 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那么, 完成艰巨的阅读任务, 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关于培养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 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