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0342465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内蒙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2.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

2、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3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4.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 B全面

3、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 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5.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6.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7.“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

4、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8.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鸟巢盛装开幕,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中的一个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A建筑技术 B造纸术C书法艺术 D活字印刷术 9.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10.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A讨

5、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1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发展了人文主义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BCD12.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主要相似点是 A批判现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B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C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与丑陋D揭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命运13.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

6、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14.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15.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他又一个著名的观点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生而平等 D信仰得救16.卢梭说:“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向往小

7、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17.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对应最准确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冲叭和团体的权利D.个人主义碑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18.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

8、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A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19.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20下图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C1927年和1928

9、年 D1949年和1950年21.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B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C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22.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改革开放后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政府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

10、略制定了义务教育法A. B. C. D.23.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24.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

11、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2分)26.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民同乐”“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材料二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

12、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 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西方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

13、文化交流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材料三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4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 摘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整理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 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