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2032673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检测语 文 试 题1.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潮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A. zh q shu x B. zh y shu qC. zhu y chu q D. zhu q chu x【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字

2、音选择题可以通过排除错误答案的方法来达到解题的目的。“著”在这里应该读zhu,排除AB;“漪”应该读y,故选C。2. 下列各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B.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C.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D.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阴郁而暗然失色,罩上阴云。【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

3、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有误,应为“销声匿迹”;B项有误,应为“荫庇”;D项有误,应为“黯然失色”。故选C。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B. 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D.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

4、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句式杂糅,应该改为“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或“是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C项有误,“引导”与“顽疾和陋习”搭配不当;D项有误,应该将“三个月内”放至“完成”前。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

5、,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4. 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饮酒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想辨别出来,却又忘记说了。B.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C. 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

6、的铺垫。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杜甫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诗人登临泰山峰顶的意愿,体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答案】A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5. 根据提示默写。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 。 (蒹葭)_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几处早莺争暖树, _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_,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朱熹)秦川历历汉阳树,_。 (黄鹤楼崔颢)_ ,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这永远汹涌着我们

7、的悲愤的河流,_,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我爱这土地艾青)【答案】 (1). 宛在水中坻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3). 谁家新燕啄春泥 (4). 问渠那得清如许 (5). 芳草萋萋鹦鹉洲 (6). 只恐双溪舴艋舟 (7). 切问而近思 (8).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坻”“燕”“洲”“舴艋”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书写时要注意字形。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班级组织春游活动,班长写了一段导游词,你觉得其中哪句

8、诗用得不恰当?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我们不远处有两条山路。一条是小路,崎岖不平,极其难走,但五分钟后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到达一片花草繁茂的开阔地带。这时大家会看到一处木屋,屋后翠竹蔽日,石阶铺地,流水环绕。同学们可以在那里感受“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悠闲恬淡。另一条路较为平坦,可以直通山顶。坚持爬到山顶的望江亭,便可“一览众山小”,将无边景色尽收眼底。请大家自由选择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用错的诗句_你的理由_【答案】 (1). 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2). 理由:这句的含义是花儿到了凋零的时节,人们是无法阻止的。表达的是一种无奈与悲伤的心情,不同于文段中“闲适恬淡”的心境,所以不恰当。

9、【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导游词的掌握以及对古诗词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无可奈何花落去”出自晏殊的浣溪沙,原句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与此处的语境不符。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近期,我校春晖文学社将举办主题为“陪读对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的辩论赛。陪读,对中学生的成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你替其中一方写一段辩词,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不得少于50字。 我的观点:_ 辩词:_【答案】 (1). 我的观点:陪读,对中学生的成长利大于弊(正方) (2). 辩词:陪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孟母三迁,书童

10、陪读都是陪读的典型案例。中学生处于叛逆期,自我约束能力与是非判断能力差,陪读有利于减少孩子不必要的麻烦,拥有更加充足的学习时间,放松紧张的学习氛围,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的观点:陪读,对中学生的成长是弊大于利(反方) 辩词:陪读会使孩子处于父母的监督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由于父母长期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容易使学生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对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利;陪读还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成本,影响父母的幸福指数,同时,易对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拟写辩词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论辩不是“攻击”,所以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有进有退。作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

11、后结合名人事例或自己的学习生活来分析,注意论点与论据的一致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他不大了解他的父母,因此在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中动人的叙述很少属实。母亲去世时,他还不到两岁,只能通过哥哥小尼古拉伊尔捷尼耶夫的讲述,他才能隐约记起母亲面容,她脸上洋溢的灿烂的微笑,以及她在周遭洒下的无尽的欢乐“亲爱的索菲娅,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生活与我的信仰的不一致而苦恼着。我无法强迫你们改变你们的生活以及你们的习惯现在,我决心做我长期以来一直想做的事了”8. 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 的 ,这段文字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A. 高尔基 童年 阿廖沙的痛苦与挣扎的心路历程B. 罗曼罗

12、兰 名人传 列夫托尔斯泰痛苦与挣扎的心路历程C.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痛苦与挣扎的心路历程D. 罗曼罗兰 名人传 米开朗琪罗痛苦与挣扎的心路历程9.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B. 作者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C. 作者写此部作品的目的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D. 选文中的人物为追求理想和信仰,最终离家出走,投身革命。【答案】8. B 9. D【解析】8.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

13、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从“亲爱的索菲娅”这句话可以轻松判断出“他”指的是列夫托尔斯泰,这个文段出自罗曼罗兰的作品名人传。故选B。9. 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D项的表述有误,托尔斯泰的最终结局是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文言文阅读卖蒜老叟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

14、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袁枚子不语卖蒜叟)注释堵:墙。揶揄:出言嘲笑、讽刺。纵:放开。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