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032572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以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当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表面上我们是在工作,但认真想一想,工作着我们就在生活着,工作的过程是生命流淌的过程,可以说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这种生活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实现自己,实证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有价

2、值、有意义。所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学生,不仅仅是育人,它是教师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一种生命活动,通过这种生命活动和生存方式,教师获得生活的意义。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使我们感受着加倍的绵延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我们追求有效教学,比如你向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学生思考没有,有没有学生起来响应你、回答你的问题。如果学生思考了,或者学生起来应答

3、了,说明你的行为是有效的,如果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反应,你的这个教的行为就是无效果的。追求有效教学,不仅追求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收获,教师有变化,而且追求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效益。课例参考:扩句练习- 2 -我拿出一个同学写的作文开头:“山涧中,小鸟在天空飞翔,她在笑;小花风中摇晃,她在笑;小河在山间流淌,她在笑。 ”引导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补充,有的说“小鸟”前能加“可爱” “活泼机灵”等词, “天空”前能加“湛蓝深远” “一望无际”等, “飞翔”前能加“自由自在”等词,以此类推。出现了“飘着茶香的山涧中,活泼机灵的小鸟在湛蓝深远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她在笑;五彩缤纷的小花在轻柔

4、的微风中羞涩地摇晃,她在笑;清澈见底的小河在温暖的河床中快乐地流淌,她在笑。 ”这样扩句,孩子们都觉得自己很棒,于是跃跃欲试,要为自己的作文改头换面了。这个课例中,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紧张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高和改进,可以说,这就是有效教学。那么,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呢?一、提升教学设计的技能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改进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学设计下更多的功夫。1、教学目标的设计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三者都是目标,然后才说三者是一

5、种有机统一、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关系,彼此可以作为对方手段。教学目标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际、学科特点有侧重地进行。比如教学课文第一场雪 ,一般情况下,这篇文章都会以朗读、感悟文字优美为主要任务。但一位老师觉得文字优美的文章多,这篇短短的文章,却在点面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写人与写景结合等方面十分有特色,她期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观察,学习写作,也就是把感情的东西用写作来体现,而不仅仅是朗读中表达。这是一种经过自己理性分析以后的一种教学选择,这种选择就是意- 3 -识到课堂上只有 40 分钟,要突出一些东西就必须放弃一东西,在有所不为中有所为。2、教学内容的选择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不是

6、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消费者,在尊重教材,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自觉地批判性使用教材,积极主动地选用教学内容,树立更加开放的课程资源观。例如,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班里必须选拔人才。把学生分成小组,有人跳绳,有人计数,有人记录。选拔结束后,数学老师看着一组组跳绳成绩,忽然想到这正是学习统计的好素材。于是就布置学生根据记录制成统计图表;后来又把这些数据运用到学习“求平均数”应用题上。因为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挖掘出学生身边的资源,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给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3、教学思路的设计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先考虑教学思路,

7、思路决定方法。加强与生活联系,用生活来教育。这条思路意味着要尽可能从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激发学生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学习对改进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热爱学习。课内教师不能太勤快。就是说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比如当学生说出了解题思路以后,老师不要急着自己去写、去做,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拿出本子来,自己写一写,老师的任务是督促和检查,是鼓励和帮助学生,是为了准备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要培养学生学

8、习的责任。教学设- 4 -计要瞻前顾后。 “站得高,看得远”是追求有意义的课堂教学,只有注意了这门课程试图达成什么目的,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哪些,从一门学科的整体来思考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才可能有境界。以板块活动方式设计。这是一种抓大放小的设计,围绕课堂最基本的目标,将教学活动安排成几个大的板块,从大处着眼,抓住核心和关键,以保障最基础的教学质量,并在设计时预备出弹性变化的时间和空间,防止琐碎、凝固和呆板。在各种教学方法中选择。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多思多问: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还有更有效的方法吗?确定教学思路关键是看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搭好脚手架。二、提升实施课堂教

9、学的技能上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老师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设计得好好的,学生就是不跟你走;冷不丁地还冒出一个你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让你措手不及。事实上,教学设计是一回事,实际的课堂教学又是另外一回事。教师怎样提升实施课堂教学的技能呢?(一) 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念1、师生交往的目的是彼此成长和成就。彼此成长意味着彼此从对方身上获得成长的元素和营养,通过交往增长自己的本质力量,实现自身发展和成长;彼此成就就是彼此激发对方的创造性,使对方在交往过程中,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中获得人的尊严感和成就感。在四年级的“画角”的数学课上,当学生正确地画出“40 度”的角以后,老师要求学生说出画的方法和

10、程序。前几位同学都说得正确而清楚,而后一位学生应该是忘了说出“射线与量角器 0 刻度线重合” ,只说“射线端点与量角器中心点重合” 。老师本来提醒一下就可以了,但他似乎终于找到了“靶子”,于是用很多时间来分析这个地方为什么错,错的结果会是什么。而那位学生红着脸低下了头!这个例子告诉我- 5 -们,对学生的错,先要分问题的性质,另外要厚道,因为学生需要从老师这里得到温暖而不是难堪,同时他还需要从老师这里学会温暖别人。2、充分信任学生。常常听到一些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抱怨,说他们基础差,说他们不喜欢学习,说他们不听话似乎他教的是天下最不堪的学生,而他又是最不幸的老师。初听一听,满是理解和同情,多

11、听几次,不由使人怀疑,因为从他们口里,很少听到对自己的不满,也很少听到自己的改进和努力。其实,在不变的学生背后站着的是不变的老师,但学生没有话语机会,传出来的东西就是学生的种种不行。这显得很失公允。能不能先不抱怨学生,先反省反省自己,改变改变自己。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 ”我想这很有必要成为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如果在我们眼中,学生无可救药,我们就很难全心全意去帮助他,谁会真正愿意去对一颗已经认定是毫无是处的顽石下功夫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

12、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 ”彼此信任,彼此心灵相通对于教育极为重要。我们可以说,当学生认为你尊重和爱他时,你的批语被学生理解成关心和帮助,你的表扬被认可为肯定和鼓励;相反当学生没有接纳你的尊重和爱时,你的批语可能被学生理解成歧视和“挑刺” ,而你的表扬则会认为是讨好和利用。想一想,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你怎么可能在教育活动中享受愉快?你怎么可能收获教育的果实,品味教育的甘甜和芬芳?3、移情换位理解学生。暑假时,部分老师参加了培训,下课时大家都说,要正襟危坐坚持一节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学生真正不好受。这

13、提醒我们: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后,我- 6 -们将获得对学生的新认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换位到孩子的位置,就要想一想,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我们都曾经无知,曾经让老师头痛和伤心。想通了这些,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学生的行为,原谅孩子的错误。换位到孩子的位置不仅要想一想自己也曾经是孩子,而且还要看到今天的孩子已经不是昨天的孩子,我们生活过的童年时代已经被今天的时代超越,今天的孩子已经超越了孩子时的我们,尽管这种超越未必全是积极的东西。因此,又不能用我们当初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要求今天的孩子, “当年勇”未必对今天的“好汉”管用。我们不能用我们当初的观念、思想和行为看待今天的孩子,需要蹲下身子重新认识和了

14、解今天的孩子,需要再当孩子,在教育孩子时永远只是大孩子。4、给学生以智力挑战的学习任务。很多老师把学生学习的东西爵得很碎以后再给学生。为什么不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多做一点?老师会说:“现在的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自己根本不做,对动脑思考根本没有兴趣。 ”事实果真如此吗?玩电脑游戏他们要不要动脑?那为什么还那么吸引人?原因有好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游戏具有挑战性,在一定难度的情境中自主参与智力活动,并享受其乐趣。教学该怎么办?苏霍姆林斯斯基说:“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快乐。 ”方法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参与智力活动,承

15、担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任务。 (二) 为课堂生成作精彩准备1、预设与生成并行不悖。预设是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想、安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无论教师有多高明,都无法预测课堂中的全部故事如全部情境,课堂的生成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学生提出的具有智力挑战的生成性问题,激发- 7 -了教师的创造潜能,实现了教师专业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没有生成,课题将失去灵动,课堂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重视生成。2、为生成作精彩准备。课堂可以预设,那课堂上的生成能够准备吗?当然可以。精彩的

16、生成是教师的机智把握和即兴创造,它既需要教师长期实践积累的教学技能,又需要教师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超越,精彩的生成涌动着生命的灵性,闪现着智慧的灵光。如果课前对生成的预设不足和考虑问题的不周全,会导致一节本来成功的课最终以尴尬的局面告终。看下面一个案例:找规律填数教师出示小黑板:仔细观察下表,先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再填空。 (见下图)教师引导学生把发现的规律讲给大家听,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并能正确地说出规律和第一、二个括号应填上“14”和“10” 。当最后一组相对应的两个括号应填什么数时,一时无人回答,六七秒后有个学生说可以填好多数,教师叫他举例,他举了好几个,并能说出规律。其他学生也被激活了,意外也出现了。一位学生说“这两个括号可以填上相同的数,那就是 0!”老师开始不赞成,后来又点头表扬那位学生会动脑,有创意;可另一位学生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下面括号中的数除以上面的数等于 2,而 0 除以 0 不等于 2。一时间,学生议论纷纷,老师也面露不解之色,并且显得很慌乱,又改开说两个括号填 0 不合适。老师一会说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