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32352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目录 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8 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33 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51 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68一、名词解释1 资本的本质【答案】资本是

2、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是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 实践【答案】

3、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答案】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1)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2)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

4、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体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

5、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止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5 量变【答案】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

6、它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6 资本原始积累【答案】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与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之为“原始积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7 剩余价值【答案】(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

7、和被剥削的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2)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8 联系【答案】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

8、卞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二、简答题9 简述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

9、系。【答案】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2)社会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根本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3)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继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实现物质财富极大发展、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总之,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发展。 10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10、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答案】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以下影响:(1)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2)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11联系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答案】(1)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