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924综合考试之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320209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924综合考试之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924综合考试之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924综合考试之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924综合考试之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顾领刚【答案】顾领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他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其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2 舞论【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

2、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3 神话学派【答案】神话学派是欧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第一个流派。由格林兄弟创立,兴起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以谢林的浪漫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民间文学是各个民族的集体的和无意识的创作,其源头则是神话。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可以在各种民间文学作品中发现某些共同的重要形象和情节,进而可以复原印欧语系各民族的原始共同神话。语言是神话学派研究民俗文化的切入点,然而这一学派的缺陷也正是其过于重视语言而忽略了神话的

3、其他因素。 4 新约【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因为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5 人文神话【答案】人文神话是按照其表现内容来划分的一种神话形态。中国的人文神话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感生情节为核心的始祖神话; 第二类就是仙道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异常丰富,以姓族为单位,华夏集团大部分

4、著名的姓族如夏、商、周、秦、楚都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而东夷、苗蛮、戎狄等尚未融入华夏集团的部落也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这些始祖神话(尤其以华夏集团的始祖神话为代表)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那就是感生。仙道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彼岸乐土的想象、关于神仙的事迹和对于长生的追求等。 6 道情【答案】道情戏是中国黄河流域流行的一种民间小戏。至迟在南宋时,道士在民间布道时就有以渔鼓、简板为伴奏的说唱,称作“道情”。清代晚期,流行于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地的道情,以“耍孩儿”、“清江引”等曲调为唱腔,吸收了梆子戏的一些乐器、唱腔和表演技巧等,逐步形成表演故事的道情戏。其内容多取材于道教故事,以劝善布道为目的,

5、也演一些民间生活小戏和历史公案戏。按其流布地区,山西有晋北道情、临县道情、洪洞道情、永济道情等,陕西有陕南道情、关中道情、陕北道情等,甘肃有陇东道情,山东有渔鼓戏、八仙戏等。道情戏早期多以皮影表演或坐班清唱,20世纪50年代起陆续搬上舞台,如陇东道情由皮影而发展为陇剧。7 民俗【答案】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又称民间风俗。在我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己出现,礼记淄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

6、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8 师承制度【答案】师承制度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模式。师承制度包括家传、拜师两种基本形式,表现在传统的工匠行业,师傅对徒弟采取的是家长式管制,即刚进师门的小徒弟,先要为师傅家里干杂活,经过一两年的家务活训练,师傅才开始传艺。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徒弟直到能独当一面,才能出师。出师时,徒弟要给师傅送大礼,叩头谢师,而师傅则以数件劳动工具相赠。 二、简答题9 简述行商及其民俗特点。【答案】(1)行商行商是一种流动性的交易方式,可以说是集市贸易的补充和发展。行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金雄厚,长途跋涉,进行大宗交易的商队,如历史上往来于大西北丝

7、绸之路上的骆驼商队、云贵高原的马帮商队等; 另一类小本经营,挑担背筐,上山下乡,走街串巷的货郎小贩。(2)行商的民俗特点大宗交易的行商及其特点古代骆驼商队满载我国的绸缎、布帛、茶叶、手工艺品等,从长安出发,途经金城、凉州、甘州、肃州、敦煌、于闻直达西域诸国,甚至远到地中海沿岸,然后贩回珠宝、香料、药材、皮毛等物。西域诸国来我国贸易的商队亦有不少。元人马祖常河徨纪事诗云:“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写的正是古波斯商队往来丝绸之路的情景。这类商队不一定全都走完全程,大多数在沿途重镇就与远方来的商队进行换货贸易,然后各自返回。他们经常分路段雇用向导、译员和保

8、镖,以保证旅途的顺畅和安全。小本经营的行商及其特点上山下乡的货郎和走街串巷的小贩,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商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至今仍十分活跃。货郎们从城里以批发价采购针线、梳镜、头帕、刀剪、火柴等日常用品,送货上门,赚取薄利,最受山村里小媳妇、大姑娘们的欢迎; 而城市里走街串巷的小贩,则分别以出售蔬菜、水果、零食、自制的熟食和锅刷、筐篮等日用品为主。他们的民俗传承,以“市声”为最突出。市声分“叫卖声”和“敲击声”两种,目的皆在传递商品信息,招来顾客。叫卖声虽说因所出售的商品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宣传性、诱惑性、节奏性与一定的音乐性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市场大都具有极强的地方性,非当地老户往往

9、不明其意。 10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传统岁时节日春节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两千多年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因为节期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而古代称夜为宵,因此称为“元宵节”; 又因元宵节的主要节俗活动是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观灯、赏灯,故又称为“灯节”。道教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清明节清明节属我国历

10、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按夏历算,则在三月上半月内。这个节日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作为农事节气的清明,它标志着春耕时节的到来。俗谚云:“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而作为岁时节日的清明节,在融合了寒食节、上己节的有关风俗后便有了禁火寒食、祭扫坟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五”或“重五”。古代,“五”与“午”相通,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重午”。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诸说并存。从其传统节俗活动的内容来看,端午节最初与祛邪、除毒、避瘟、止恶等观念紧密相关则是可以肯定无疑的。端午节流传至今的最主要的节俗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的故事结合后,传统节俗获得了新的历史性含义,一直沿袭千年,久盛不衰。中秋节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