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件中图版选修5.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31924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件中图版选修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件中图版选修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件中图版选修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件中图版选修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件中图版选修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件中图版选修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件中图版选修5.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成就和对策 1 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2 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3 归纳中国防灾减灾的对策 一 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1 防灾减灾 1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以防为主 防抗救相结合 2 救灾工作方针 依靠群众 依靠集体 生产自救 互助互济 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2 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 又是一项社会行为 需要通过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3 1 5 中国主要的防灾抗灾工程 时 可按照 看 说 比 思 探 的思路进行 看 一看图例 明确我国主要防灾抗灾工程的名称和种类

2、 二看分布 明确这些工程的位置和范围 说 说出每种工程防抗的灾害种类 比 列表比较不同防护林工程的位置及意义 思 思考重点抗震防灾城市 地面沉降治理城市 滑坡 泥石流防御城市 沙化治理实验示范基地 库容10亿立方米以上水库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探 在图中标注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位置 并探究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条件 3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1 贯彻 以防为主 防抗救结合 的方针 全民参与抗御灾害 2 制定了一系列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 并建设了一些重大减灾项目工程 3 开展国际减灾合作 获得了 开展减灾活动最好国家之一 的美誉 为何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是我国减灾的首要目标 提示我国的城市主

3、要分布区也是我国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大的区域 城市 特别是大城市是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大的区域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防灾减灾的各项工作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新华网乌鲁木齐2014年2月8日电近日伊犁河谷遭遇持续强降雪 部分乡镇场积雪厚度大 造成伊宁市等7个县市部分农牧民受灾 截至目前 雪灾已造成13057人受灾 因灾伤病8人 紧急转移安置900人 倒塌房屋148间 损坏房屋4631间 死亡大小牲畜367头 只 灾害发生后 当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积极组织抗灾自救 安置受灾群众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 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 你认为是否可信 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一

4、知识点二 2 你认为救援队员在救灾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 在该次救援中 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 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 4 我国减灾的管理体系是什么 解析 第 1 题 由图可知 西安物资储备库离灾区更近且交通更为便利 由图可知 灾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2月份气温很低 联系教材知识很容易回答 第 2 题 救灾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灾区居民居住分散 低温 交通不畅及次生灾害等 第 3 题 由教材及以上题目可知 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储备救灾物资 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保护应急交通线畅通 第 4 题 结合第 1 题内容和教材有关知识回答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 1 不可信应从西安调运救灾物资 可

5、信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2月份气温低 需要棉被 可信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 可信发生灾害后 保护生命线工程 确保救灾通道和通信等的畅通 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地广人稀 居民居住分散 气温低 积雪严重 交通不畅 雪崩 积雪性融水等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 3 储备救灾物资保护应急交通线畅通 4 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 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 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 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我国自然灾害防御的工程措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读 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 防护林工程是中国建设的基本框架 覆盖我国主要的区

6、区 区和区 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 对防止哪些类型的自然灾害起作用 3 地面沉降治理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简析该地地面沉降的原因 解析 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由相关自然灾害分布位置确定该地自然灾害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 第 1 2 题 防护林体系工程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工程减灾措施 它的主要功能有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防风固沙 改良土壤 吸烟滞尘等 森林分布于地球表面 是地表环境的组成部分 第 3 题 地面沉降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质基础状况差 人为原因有建筑物密度大 过量开采地下水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 1 生态工程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盐碱台风 2 涵养水源

7、 保持水土泥石流 洪灾等 3 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 工农业发达 城市 人口密集 过量开采地下水 高楼大厦林立 地表重量增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拓展延伸修建水库 退耕还湖 建分洪工程的减灾效应 1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径流 削峰补枯 当上游洪水来量大时 水库蓄水 可以缓解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 干旱季节时 水库放水 增加下游河道水量 可以缓解下游河流两岸农田的旱情 2 湖泊的作用和水库是一样的 调节径流 削峰补枯 退耕还湖能够增大湖泊面积与容水量 进而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减轻水旱灾害对其下游的威胁 3 分洪 蓄洪工程是人类为了防御洪水灾害而修建的 它位于中下游平原河流两岸附近的地势低洼

8、地带 当上游洪水来量大 河道中洪水过多 河水要漫溢过堤坝引起决堤时 开闸泄洪可将大量洪水引入分洪 蓄洪区 从而削减洪峰 降低水位 缓解洪水威胁 它与湖泊的区别是蓄洪 分洪工程平时不蓄水 可以作为农田耕种 只是在河流水量过大 堤坝出现险情时开闸蓄水 新华网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2014年6月6日电俄罗斯 绍卡利斯基院士 号科考船上的科学家已在太平洋千岛群岛附近设置了两个海啸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将24小时监控千岛群岛等地区的相关状况 一旦出现可能的海啸风险 预警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 3题 1在防灾减灾工程中 预警属于哪种手段 A 灾害监测B 灾害预报C 防灾D 抗灾2为减少海啸

9、带来的损失 海啸易发区为提高应急能力 可建设 A 灾害监测系统B 灾情预报系统C 救灾物资储备基地D 沿海防护工程 3我国也是地震多发区 为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应贯彻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 A 以防为主 防抗救相结合B 依靠群众 依靠集体 生产自救 互助互济C 国家救济和扶持D 政府救济 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相结合解析 第1题 预警属于灾害预报 第2题 提高应急能力 是关键信息 即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 这就需要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第3题 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 以防为主 防抗救相结合 答案 1 B2 C3 A 2011年10月16日修订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目的是

10、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规范应急救助行为 提高应急救助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4 5题 4我国已经建立较完善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在该体制中 实行 A 大灾以地方为主 中央为辅B 各种灾害均由中央直接指挥 统一部署C 各灾害管理部门独立负责 军队积极参与D 一般灾害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5为做好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我国中央 A 建立了灾害信息管理系统B 成立了国家减灾中心C 建立了防灾救灾管理运作机制D 建立了国际与地区间减灾交流机制 解析 第4题 大灾应以中央为主 地方为辅 大灾才由中央直接指挥 统一部署

11、 应各部门分工负责 而不仅仅是灾害管理部门独立负责 第5题 为做好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我国中央成立了国家减灾中心 答案 4 D5 B 6读 我国局部地区城市和主要铁路干线图 完成下题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别是天津 哈尔滨 沈阳 合肥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成都和西安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 救灾物资是为救灾准备的 因此 救灾物资储备基地要覆盖自然灾害频发区 重灾区 从10个城市的位置可以看出 它们覆盖了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区 这些地区灾害种类多 灾害范围广 人口稠密 城市众多 工农业发达 受自然灾害袭扰 易产生严重灾情 另外 救灾物资需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这10个城市多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交通便利 便于救灾物资的送达 答案 救灾物资储备基地辐射范围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重灾区相吻合 布局分散 这些城市交通便利 便于救灾物资的送达 7读材料 完成下题 材料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图甲 与洞庭湖水面面积变化 图乙 列举改变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的对策 解析 洞庭湖面积的减小 主要是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围湖造田引起的 所以改变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的措施应该是退田还湖以及加强河流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等 答案 退田还湖 加强河流上游的水土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