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0929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基于Web3.0的信息服务变革胡海波2012-9-25 10:31:53来源: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武汉)2011年2期【英文标题】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Based on Web3.0【作者简介】胡海波,男,讲师,硕士,广东药学院医药商学院,广州510006【内容提要】文章阐述Web3.0及其特征,论述了Web3.0环境下的信息交互模式变革,探讨了基于Web3.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变革,分析了Web3.0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聚合服务。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Web3.0 and features, ana

2、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patterns under Web3.0 environment. It also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analyzes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mash up services under Web3.0 environment.【关 键 词】 Web3.0/信息服务/变革/聚合Web3.0/Information services/Transformation/Mash up1、W

3、eb3.0及其特征1.1Web3.0的提出随着互联网应用程度的不断提高,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的开放性、传播的交互性、读写并存的表达方式、社会化的联合方式和便捷化的体验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互联网内容创造。然而,随着信息发布量的增加,由此而衍生的信息杂乱无章,信息的可信度、精准度等下降,用户迫切需要及时获取准确的、符合自身需要的个性化信息,实现便捷的信息交流和协同信息共享。因此,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精准和个性化信息的互联网应用平台的Web3.0模式出现了。当前,信息科学学界(Information studies 或Information science)归结出一个认知内容:“Web1

4、.0的本质是联合,Web2.0的本质是交互,它让用户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Web3.0的本质是价值创造以及能够体现用户价值的均衡分配”1。Web3.0是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它建立在Web2.0的基础上,包含了Web2.0的所有特点,但同时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一种方便管理、查找信息资料,能够自己控制一切的全新信息服务模式。不同网站间的信息可以进行交互,能够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智能化处理海量信息,最终满足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因此,Web3.0的核心是“个性、精准和智能”。1.2Web3.0的基本特征(1)从互联网内容聚合转变为互联网应用聚合。首先,Web3

5、.0将应用聚合(Mashup)技术对用户生成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检索。其将精确阐明信息内容特征的标签进行整合,提高信息描述的精确度,从而便于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与整理。其次,强化了对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的筛选和过滤。对互联网用户的发布权限经过长期认证,对其发布的信息做不同可信度的分离。可信度高的信息将会被推送到互联网信息检索的首项,同时提供信息的互联网用户的可信度也会得到相应提高。最后,Mashup技术的应用将在Web3.0模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Tag/Ontology/RSS基础上聚合设施,渐进式语义网(Seman

6、tic Web)的发展也将为Web3.0构建完备的内容聚合与应用聚合平台,改变了Web2.0环境下的单一的内容聚合。Web3.0将传统意义的聚合技术和挖掘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个性化、搜索反应迅速、准确的“Web挖掘个性化搜索引擎”2。(2)从服务平台单一化转向兼容多终端平台。Web3.0的网络模式将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从个人PC平台到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机顶盒、专用终端等,不只应用在因特网这种单一终端上。现有的Web2.0只能通过PC终端应用在因特网这种单一的平台上,新的移动

7、终端的开发与应用都需要新的技术层面和理念层面的支持。Web3.0使各种终端的用户群体都可以享受到在Internet上冲浪的便捷、良好的人性化用户体验,基础性的个性化配置,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同时,Web3.0在对于UGC筛选性过滤的基础上引入偏好信息处理与个性化引擎技术,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即寻找可信度高的UGC发布源,并对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习惯进行整理、挖掘,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帮助互联网用户快速、准确地搜索到自己想要感兴趣的信息内容。(3)从信息的泛滥、无序到信息的可靠、高效、精准。Web2.0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草根性,导致信息发布量大量增加,SNS(Social Networkin

8、g Services)网络社交平台的搭建,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快捷方便。这一过程进行的结果将会导致个人信息的外泄和零乱、不可靠信息的泛滥,颠覆了人们想利用互联网来扩展人际交往的初衷。Web3.0模式下,通过对用户真实信息的核查与认证,高可信度的信息发布源为交际圈的扩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Web3.0建立可信的SNS,可管理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与IM(Instant Messaging),可控的Blog/Vlog/Wiki,为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可信度越高、信用度越好的用户发布的信息将会被自动置顶,既提高了信息源发布者的可信度,

9、同时使这些有用、真实的信息更快地出现在用户面前,发挥信息的最大效力,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2、Web3.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变革2.1Web3.0环境下的信息交互模式变革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Web1.0是只读的Web,是以编辑为特征的。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网站编辑进行编辑处理的,用户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这个过程以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用户创造内容,如BBS。用户群中多数用户被动接受信息,极少数用户创造内容。简而言之,Web1.0是一个基于内容发布为主的“只读”信息模式,信息传递是“互联网用户”模式。Web2.0则是一个可读可写的互联网,加强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

10、互动。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扩大了用户的参与度。Web2.0不同于Web1.0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交互性,这个过程以网站到用户的信息发布和用户为网站创造的内容并行存在为特征。用户群中较多数用户接受网站的信息发布,少部分用户创造内容,用户创造的内容体现了用户集体智慧。简而言之,Web2.0是一个基于内容与交互的信息模式,信息传递模式变成“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用户用户、用户互联网”的多边互动模式。相比较而言,Web3.0强调网站对用户需求的主动提取,加以分析处理,给出用户所需要的资源。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需求通过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借助智能

11、交互式搜索引擎的海量知识库和用户回答两种形式给出答案。但搜索引擎无法直接解决用户生活或者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这就需要更为专业的服务型站点来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用户不仅仅通过互联网获取答案,还能直接接受服务以解决更为复杂的需求。网站内容全部体现用户的集体智慧,即网站发布的内容全部由用户提供,并根据个性化自由聚合,以供有需要的用户进行查询使用,并创造价值。简而言之,Web3.0是一个基于用户创造价值的信息模式,信息传递演变成“用户互联网”模式。如图1所示。图1互联网不同阶段的信息交互模式2.2Web3.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变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用户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用户希望获取

12、的信息更加精准;其次,用户希望提高使用互联网的效率;再次,用户希望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方式来使用互联网业务。因此,Web2.0时代的互联网服务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必须解决精准、效率和信息聚合等问题,按照更加吻合用户的个性行为和需求来提供服务。当信息的泛滥乃至呈现几何级增长的时候,信息的筛选和聚合才成为Web信息服务的关键。Web3.0将在Web2.0的基础上,让Web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即将散布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点和用户的需求点聚合和对接起来,提供能够满足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聚合化的高效率信息服务。同时,互联网可以根据用户习惯、个人偏好等自动聚合用户信息,类似个人门户

13、,体现信息服务的高度个性化,甚至包括个性化的咨询顾问服务,如针对用户提出的简单问题,网站能提供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答复系统等。通过与用户的交互,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可以向用户提供其定制的信息或主动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都聚合于丰富的Web信息资源4。如图2所示。图2Web3.0下的信息服务(1)普适性信息服务。Web3.0通过互联网与通讯的融合,用户可以利用所有智能终端(固定电话、移动电话、PC、IPTV、其他智能终端)轻松享受看得见、听得到、用得好的即时交互信息服务,其特性包括:即时性、融合性、互动性、个性化及自主性。Web3.0技术提供的服务与目前Web2.0服务的核心差异在于:

14、Web3.0是基于个性化、订阅式、主动推送式的即时服务,而目前的Web2.0信息服务是围绕着搜索引擎的非即时服务。由此可见,Web3.0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相较于Web2.0最重要的改变之一就是“参与”,用户可以完全个性化地订制信息服务,主导信息服务需求和服务模式并获得即时互动的用户体验。无论身处何处,无论使用任何智能终端,都能随时得到一手资讯,可以使用多种智能终端发布信息和享受及时交互的信息服务。Web3.0技术将互联网与通讯服务融合起来,打破用户的终端局限,真正将互联网变成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信息服务无处不在,实现了信息服务的普适性。(2)多维性信息服务。Web3.0时代,用户不仅可以阅读

15、各种网络信息,发表评论,还可以根据信息的价值修改网站信息,表现出极大的用户参与性。在实现信息服务的过程中,Web3.0不仅能实现不同网站间的信息交互,而且还能实现不同终端间的兼容,通过互联网和通讯网络的融合享受可见、可听、可体验的交互式信息服务5。Web3.0还通过智能翻译实现跨语种、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真正做到了多维性信息服务,即多方位、多平台、多方式、多语种的信息服务。同时,Web3.0环境下,由于通讯终端和互联网的融合,加上个人信息门户的信息可以随着信息源网站信息的更新而实时更新,因此,也实现了实时性信息服务。(3)个性化信息服务。Web2.0时代,用户可以通过RSS信息推送技术来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和信息的聚合。但进入Web3.0时代,互联网信息聚合服务从以往的内容聚合转变到互联网应用聚合,这种聚合服务不仅是按照用户需求提供综合化服务,创建综合化服务平台,而且最重要和关键的是,把散布在互联网的信息点、信息源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点聚合和无缝对接起来,提供基于用户偏好的个性化聚合应用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一个个性化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具有微件(Widget)构成,具有定制功能。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智能化地处理互联网海量信息,聚合满足用户需要的资源,形成个人门户。这样,每个人看到的网页信息都是个人喜好的,与个人偏好、需求无关的信息无法显示出来。(4)智能化信息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