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029503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7(含解析)一、选择题1、(全国卷高考猜题卷一,2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A.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 B.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C.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 D.实现了“大一统”局面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平民地位的提高,故A项错误;题中这种变化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官僚政治(依靠知识和才能为官)正在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其政治背景是分封制度(世卿世禄制)走向了崩溃,故B项正确;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以及实现了“大一统”局面都是在秦朝建立之后,故C、D项错误。2、

2、(湖北高三调研,25)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答案B解析丞相为百官之长,是中央官员,并非地方豪强,故A项错误;齐鲁地区儒学昌盛,丞相中齐鲁人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说明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察举制,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中游,故D项错误。3、(濮阳三模,27)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

3、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答案C解析“松江、苏州二府”“嘉兴、湖州二府”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不能说明江南地区重视区域分工,故A项错误;“棉作”“蚕桑”都属于农业生产范畴,不能说明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故C项正确;蚕桑并不是新引进的物种,故D项错误。4、(大庆一模,28)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4、()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把大量藏书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毁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贫困群众,故B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恰恰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基础,故C项错误;藏书并未特指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故D项错误。5、(宣城二模,30)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5、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学者不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有利于各国学者的访华讲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哲学家,还有文学家,故不是哲学教育受到重视的体现,故C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没有政治领域的巨变,故D项错误。6、(安阳二模,31)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A.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C.否定计划配

6、置资源的影响D.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尚未建立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只是尝试以市场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并未提倡,故B项错误;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出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17)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方言文学产生,英国的乔叟运用伦敦方言创作出坎特伯雷故事集,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法国方言文学的代表。这表明()A.拉丁文难学被知识界所抛弃B.教会神权让位于世俗王权C.思想解放促进文学形式变革D.意大利

7、文艺中心地位丧失答案C解析欧洲的方言文学产生,但拉丁文并没有因难学被知识界所抛弃,故A项错误;题干叙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方言文学产生,不涉及王权、神权,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欧洲各国产生方言文学说明思想解放促进文学形式变革,故C项正确;题干不涉及文艺中心,故D项错误。8、(乐山二模,34)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A.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B.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C.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D.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引爆

8、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可知,十月革命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故C项正确。9、(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34)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即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一数据可以用来探究()A.美国经济“滞胀”的原因B.美国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原因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丧失的原因答案C解析美国经济“滞胀”的原因是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率在一定程

9、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从材料来看,美国的通货膨胀在该时间段不断加剧,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故C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尚未丧失,故D项错误。10、(安阳二模,35)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11”事件确实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B.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C.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D.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11”事件使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彻底解决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故

10、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湘西自治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

11、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之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

12、动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背景:东汉太学生运动: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的推动;太学规模扩大。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2)影响: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影响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认识: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