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止滑保增长的缘由、现状与前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止滑保增长的缘由、现状与前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止滑提速保增长的缘由、现状与前瞻主要观点1、保持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保持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止滑提速保增长必须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4、扩大需求,治理通缩必须与防范通胀相结合。一、止滑提速保增长的由来(一)200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1、物价涨幅过大(1)基本情况08年上半年CPI涨幅7.9%,上半年PPI涨幅7.6%。物价至1997年回落以来的11年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总体平稳,11年平均上涨1.3%,涨幅超过3%只有2004和2007年,且最高涨幅只有
2、5.3%,时隔一个月就降到3%以下。而2007年7月以来,已连续12个月超过5%,08年2月达到8.7%,是1996年5月以来的最高涨幅(2)这次物价上涨的特点首先,食品类价格上涨是CPI上涨的第一推动力对消费物价总水平上涨贡献达80%以上;其次,居住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上涨的第二推动力,对CPI涨幅的贡献达10%以上;再次,PPI连续两个月超过CPI涨幅。PPI从2007年10月以来逐月攀升,到2008年8月涨幅高达10.1%,创199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所以,本轮物价上涨是生活资料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双轮驱动,已经从结构性上涨演变成全面的物价上涨。(3)物价涨幅过大的原因近五年来,全球经
3、济高速增长,国内外需求十分旺盛,导致生产要素和基础性产品供给不足,价格上涨(近一年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钢铁、有色金属、运输等价格成倍上涨),进而推动了原材料、机电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上涨。因此,这轮物价上涨首先是需求拉动,随后成本推动,最后国际传递火上浇油,出现了CPI和PPI的全面上涨。资源约束加剧能源供求紧张,推动价格上涨。资源约束:能源总量比重小,约为世界10%;能源人均水平低,约为世界的40%;优质能源资源匮乏。效率约束加剧能源供求紧张,推动价格上涨:能源利用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供应的增长总是赶不上需求的增加(4)新一轮物价上涨的路径及趋势路径经济高速增长,需求拉动物价上涨;
4、技术约束,成本上升,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结构约束,物价继续上涨国际传递,助推物价上涨趋势:2008年5月开始逐月回落至2009年4%以内。(5)物价涨幅过大危及经济健康运行当前价格涨幅已经超过我国经济健康运行可以承受的上限,CPI和PPI“两高”超过存款利率(年利率4.14%)和贷款基准利率(年利率7.74%,现降0.27%),存贷款利率与CPI和PPI的倒挂扭曲了资金要素的真实价格,不利于资本的合理配置。2、速度过快3、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粗放型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一,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高消耗产品,粗加工产品,低端产品占主体,贴牌生产产品比重大,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不多。第二
5、,部分行业利润率下降。4、结构性矛盾突出(1)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2)工业大而不强,产业素质、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3)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4)外贸发展方式粗放。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经过1998年以来的激烈讨论,理论界基本认同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国内外理论探讨与实践中对“教育产业”的提法已无大的分歧,理论交锋主要集中于对“教育能否产业化发展”这一问题的理解。国内不少人否定“教育产业化”的提法,是因为对“产业化”及“教育产业化”理解有失偏颇。“产业化”一词起源于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在英文中同义于工业
6、(Industrialization),本质上是指按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实现某一产业积聚、扩张和发展壮大的过程。简单的讲,教育产业化就是指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壮大的过程,具体而言,教育产业化是指以不同层次的教育的合理划分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丰富教育资源,沟通和衔接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优化教育产业组织结构,理顺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横向和纵向的教育产业链条,实现教育产业聚集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壮大。1. 教育产业化的教育学理论基础“社会生产包括三个范畴,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
7、产”。教育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环节,其生产性是教育产业化的基础。2. 人力资本理论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在1959年发表的人力资本一个经济观点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本论”,又于1962年写成教育与经济价值一书,运用教育投资收益法,算出美国的教育收益率为17.3%,提出教育投资是一种资本,是生产中除人力、资本之外的另一个生产要素,并得出了“教育资本”这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增长额中占33%的结论,教育资本形成人力资本。物力资本收益递减,人力资本收益递增,而教育投资收益率往往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3.政府教育投资不足与公共教育需求膨胀的矛盾要求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产
8、业化发展。(1)教育经费总量不足与受教育人口数量大之间的矛盾。(2)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不同层次的教育的比例不合理。(3)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不同地区的教育的比例不合理的矛盾。4.加入WTO后教育服务领域的开放助推教育产业化。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规定,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外,凡带有商业性的教育服务活动,所有协定签署国都有权参与服务竞争,涉及种类较多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中国入世时,在教育服务项目上做出的承诺,军事、警察、政治、党校等特殊教育领域的教育和义务教育(即初等教育和初中教育)领域的教育服务不开放。除此以外,我国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其它教育等5个项目上做出承
9、诺,即许可外方对我国提供上述领域的教育服务。5.非义务教育产业化运作是减少教育生源外流和扩大教育出口的关键措施澄清对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八大认识误区误区之一:教育是事业不是产业;误区之二:教育产业化发展就是对整个教育实行企业化经营,也就免除了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误区之三:教育产业的产品是经过教育培养后获得了新知识新技能的学生;误区之四:教育的生产性、营利性与教育产业的公益性是根本对立的;误区之五:教育产业化会削弱教育的上层建筑属性;误区之六:教育产业化发展等于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商业化;误区之七:教育产业化是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根源;误区之八:教育产业化发展会损害教育公平。股市、房地产、汇率波动过大。
10、2007年以来的中国股市,绝对是不平凡的,这一年里创下的历史记录实在太多,战果辉煌。欧美金融危机蔓延对中国影响巨大(1)对金融稳定的影响(2)对外贸稳定的影响(3)对企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冲击股市、海外投资受损、出口下降、外汇储备损失、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失业增加、市场信心缺失、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危机的根源:低利率、零储蓄、弱监管(二)金融危机的传导二、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三过”新情况实施与“双防”目标相适应的“双紧”政策,导致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2008年上半年:“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双紧”:“
11、实施从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双紧”政策的由来:07年以来经济运行中三架马车不协调:投资、消费、出口集中表现在:出现“三过”(1)投资增长过快(2)信贷投放过多(3)物价涨幅过大1、外贸顺差回落过快2、物价降幅过大3、经济增长过快回落4、企业利润回落过大三、宏观调控政策取向1.2008上、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1)2008年上半年:“双防”加“一稳”“一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6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10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
12、力度,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3)2008年下半年9月至10月:宏观调控政策转变为:“一防一保”,偏防通胀。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偏防通涨)。政策目标:“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保增长”(4)2008年下半年11月以来:实施扩展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政策目标:“防通缩,保增长”。2.2009年经济政策走势:“三保”(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向民生和增长倾斜;(2)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3)实施倾斜政策,支持基础部门、薄弱部门和民生发展;(4)实施综合
13、改革,推进企业技术创新;(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四、止滑提速保增长的现状止滑提速初见成效,有四个方面。凯恩斯认为: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取绝于三大因素: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2009年一季度总体情况:“三架马车”反弹,经济复苏显现。五、止滑提速的前瞻(一)继续开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从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来看,止滑提速,全国
14、保8%的目标完全能够实现。1、扩大投资规模凯恩斯认为: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取绝于三大因数: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全面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政策的着力点。自去年四季度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中央加大了政府公共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减税我国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因此一年可减负1200亿元。据测算,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扩大投资规模-产业振兴相继审议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扩大投资规模-技术创新2、扩
15、大消费规模通过启动农村消费,提高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确保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8(去年为35%)。3、稳定出口(二)实施止滑提速的保增长的五大举措1、“三化联动”保增长着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2、产业互动保增长着力推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启动实施与国家10大支柱产业振兴规相划衔接和我省“73”产业发展规划的优势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大水电、天然气、钒钛等战略资源重点项目建设力度。3、加快灾后重建促增长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推进城镇恢复重建。统筹安排供排水、电力、供气、通信、广播电视、消防等市政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开工建设748个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39个重灾县(市、区)的城镇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完善城镇功能。4、实施重大项目保增长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水电、天然气、钒钛等战略资源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突出发展重点,对接国家投向,做深做细前期工作,抓紧储备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四川核电、川青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