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之二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027896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财务知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财务知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财务知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财务知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之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本章引言:本章分析决定供给的生产者行为。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称为厂商,是指能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厂商追求的是利润,他们购买和投入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中心课题。为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者总是尽可能使生产特定产量所支出的成本为最小,或使消耗一定量成本所生产的产量为最大。因此最大利润原则支配着厂商的行为,预期利润的多少决定着商品的生产量或供给量。所以,同消费者行为理论假定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一样,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假定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可从两方面考察:从有形物质的实物角

2、度考察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这些构成了生产理论;从无形的价格、货币角度考察投入的成本与销售收益之间的经济价值关系,这些构成了成本理论。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一、生产函数 1.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即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是指为满足人类需要,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一切活动;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在当今知识也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中。 2.生产函数的定义和基本类型:生产函数即表示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各种要素投入量的某一种组合,同它所能产出的最大可能的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函数公式 Q=F(L,K,N,E) 3.技术系数:即为生产一定量某

3、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有可变技术系数与不变技术系数之分,由此又有可变技术系数生产函数与不变技术系数生产函数,生产理论着重分析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二、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假定生产某种产品所使用的两种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并且两种要素可一相互替代,则生产函数为Q=f(L,K)。生产中既可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也可以少用劳动多用资本。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厂商,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或最合适的生产要素组合,以最低成本生产某一既定产量。说明最佳要素组合,需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概念。 1. 等产量曲线 定义:等产量曲线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以生产出同等产量的两种要素有效组合点的

4、轨迹。如表: 由表可得等产量曲线图:2.规模收益及其变动的三种情况1)规模收益递增;2)规模收益递减;3)规模收益不变。 3.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 1)一定的几何关系; 2)要素的不可分性; 3)专业化和分工; 4)概率因素; 总之,就是生产规模扩大而产生的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4.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 因生产规模过大而产生了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规模收益不变、递增和递减图解: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性质与种类 1.成本和机会成本 1)成本或经济成本即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支出。西方经济学中成本的概念包括厂商为生产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和正常利润。厂商的成本是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5、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的乘积的加总。 2)机会成本或称择一成本、替换成本,是指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或是利用既定资源得到某种收入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收入。机会成本属于隐含成本,并不是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它是一种无形的代价,主观的损失。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分析和比较机会成本的前提是:资源的用途有多种多样;资源的流动没有任何限制;资源的利用程度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2.成本的种类 1)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要素时,厂商依据合同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费用。这是以货币形式支付并直接反映在帐面上,故又称会计成本。 隐性成本是生产者使用自己

6、提供的那一部分生产要素,作为报酬而应付给的费用。如使用自有资本应付的利息、自有土地应得的租金等,这些费用在形式上没有支付,不体现在帐面上,故称隐含成本。隐含成本即正常利润。 2)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厂商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所有生产要素的费用。这是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分析中使用的一种成本概念。这些支付要记入厂商会计帐面上,即显性成本。 经济成本是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即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 3)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经济成本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在成本。微观经济学只分析私人成本,即经济成本。3.成本函数和时间因素 1)成本函数 成本作为生产经营中所支

7、付的费用,要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而变化,因此成本和产量之间有密切的依存关系,即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用公式表示这种关系即成本函数,可写成: C= f (Q) 而产量Q又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函数: Q=f(L,K) 代入后得: C= f(L,K) 这说明总成本既是总产量的函数,有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函数。 2)成本分析中的时间因素 在成本分析中一般按考察期限分为短期和长期,划分的标准是厂商能否全部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短期是只能调整部分生产要素;长期是可调整所有要素数量。由此,成本也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二、短期成本函数 1.三种短期总成本函数 1)总固定成本 TFC 厂商在短期内

8、支付的固定生产要素的费用称固定成本。这是在既定生产规模下的固定开支并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地租、利息、厂房设备折旧、管理人员的薪金等。公式: TFC=C0 (C0是0的常数) 在坐标图上,TFC曲线是一条在纵轴有一定截距的、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总变动成本TVC 厂商在短期内支付可变生产要素的费用叫变动成本。有工资、原材料费、动力燃料费等,由于可变生产要素数量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TVC也随产量而变,是产量的增函数。公式:TVC=F(Q) 在坐标图上TVC是一条从原点开始自左下向右上方上升的曲线。 3)短期总成本STC 短期总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成本总额,是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公式

9、为: STC=TFC+TVC=C0+F(Q) 短期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是产量的增函数,当TVC=0时,STC=TFC,故在坐标图上STC是以纵轴截距C0为起点由左下向右上方上升的曲线。第三节 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一、收益的概念(略) 二、价格不变条件下的收益 三、价格递减条件下的收益第五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厂商和行业 市场:就是一组为买卖某种商品而相互发生联系的厂商和各人。 厂商: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向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独立经营单位。 行业:为同一市场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和。 二、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的类型:微观经济学从市场结构即市

10、场或行业的组成方式上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四种形式; 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如厂商数量、产品性质、对价格的控制程度、资源流动的难易以及销售方式等。 见表P164。三、完全竞争的含义与假定条件 1.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人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彼此可以完全替代。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有盈利可以自由的加入,有亏损可以及时退出。 4.买卖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 5.没有政府的干预、厂商无勾结,厂商行为完全由市场决定。 四、厂商和行业面对的需求曲线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一、交易期的价格决定 1.交易期的定义 交易期或市场期

11、是指商品的供给量固定不变的短暂期间。 2.交易期的供给曲线 交易期市场上产品数量固定不变,故交易期的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3.市场均衡的特点 供给量是由供给一方单独决定;而在供给既定时,产品价格则由需求一方单独决定。 4.交易期的价格功能 在交易期内价格作为配给手段的作用明显,这是价格的主要功能。在商品数量既定下,通过价格的调节作用,现有商品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二、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1.总收益与总成本分析P175表 2.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曲线分析三、厂商与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2.行业的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

12、相加。而要素价格的变动会使行业的供给曲线变陡,斜率增大。第四节 资源配置过程 一、短期内的调整 在短期内,只在原有生产能力下调整可变成本。 二、长期内的调整 在长期内,厂商可调整生产规模,新厂商可加入盈利行业或是原有厂商退出亏损行业。当两个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即完成了资源的重新配置。 三、蛛网模型 蛛网模型考察的是价格变 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它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或本期产量由上期价格决定)。公式表达为:第六章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垄断的性

13、质及原因 一、完全垄断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或独占,是指一家厂商控制整个行业,不存在任何竞争的市场类型。 特点: 1)厂商即行业或产业。 2)供给不能替代的产品 3)新厂商不能进入。 4)独自定价并实行差别价格。 注意:其一完全垄断并非活动于真空地带,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竞争;其二完全垄断最基本的特征是对供给的控制。二、完全垄断的成因 1.政府与法律规定 1)政府法律、法令规定,特许个别厂商在某种产品生产或经营上垄断。 2)专利发明。 2.自然垄断 1)对投入的控制;2)规模经济; 3)需要大量资金,投资巨大、不易经营,造成垄断。第四节 价格歧视 一、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定义:

14、价格歧视或价格差别,是指厂商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 条件:1)必须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独家占据市场,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可以控制商品价格。 2)厂商能够了解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愿望和能力,即知道不同消费 者对商品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对需求弹性比较大的商品市场制定比较低的价格;而对需求弹性比较小的商品市场制定比较高的价格。这样,可以使厂商得到更多的收益。 3)厂商必须能够把消费者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的可鉴别的消费阶层或集团,并能有效地阻止商品在这些消费阶层之间的倒卖或转卖行为。 根据边际收益与价格弹性的公式,可得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市场的价格。P217二、价格歧视的程度 1.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或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确切地知道每个消费者购买单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并据此为每单位商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在完全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实际上是把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当作了自己的边际收益曲线,这时所有消费者剩余都变为垄断厂商的收益,消费者剩余为零。 2.二级价格歧视 这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而分成两个以上的组别,并按组制定不同的价格。如电力公司、煤气公司或自来水公司的定价。如图:第七章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