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0278959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财务知识)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财务知识)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财务知识)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财务知识)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柯 原第一部份案例: 沿海地区的“民工荒”事件一、事件背景2003年开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一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令人费解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为招不到员工而发愁,不少工厂由于工人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即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地区,从事基础作业操作的一线工人缺口非常大。许多民营企业抱怨,仿佛一夜之间有些民工都从沿海地区“蒸发”了,而且即使这些企业通过劳务机构到经济落后地区招工,应征者寥寥,其效果也不明显。偶尔有一小批的民工南下,也立即成为各家民营企业的“捕捉对象”而被一抢而光。有些企业为了招工,不断提高生产工人的报酬及各种福

2、利待遇,在其招聘广告中所列出的薪资条件是民工在以前所不敢奢望的,但即使待遇提高了,很多民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还是无法得到满足。例如东莞厚街钜元鞋厂有2000多名工人,由于2004年底人员流动,公司计划招200名工人,但是到2005年2月15日才来五六个人应聘。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4年3月份开始,制鞋、玩具和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开始感到普通工人尤其是女工缺乏。七八月份开始达到高峰,媒体称之为“民工荒”。广东省农调队去年下半年的调查表明,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已开始由纯粹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估计广东全省用工缺口为100万人左右。在福建省经济较发达的泉州地区,根据福建省企业调查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

3、示,2004年春节过后由于民工返城、外出打工的数量减少等原因,晋江市工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8085,其中陶瓷行业的开工率不足50。整个泉州地区在最严重时期民工的缺口达到20万人以上。福建省内其它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状况。浙江省的情况也是如此,据估算,2004年到浙江省打工的民工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20。这是20年来浙江省首次出现民工涌入数量减少导致供不应求的状况。 一线操作工人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而且很多产品直接出口。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讲,在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生产就很难进行。沿海发达地区很多民营企

4、业的劳动力都来自中西部落后地区,因此只要外出打工的民工数量减少,这些民营企业的工人数量就会下降,在沿海地区很难寻找到替代民工的当地劳动者。许多民营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硬性地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民工的欠缺势必会导致工人工资的上升,从而提供企业产品的成本,在出口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就将减少。在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极大丰富的人口最多的国家,按理来说,我国正处在青壮年劳动力大幅增长的时期,劳动适龄人口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由于基数大增长十分迅速,当前全国存在上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相比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青壮年寻求劳动机会

5、的欲望应该相当强烈,不可能会出现劳动力紧缺的情形。竟然会出现用工短缺现象,其原因就值得探究。由于“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就面临着如何为企业服务,寻找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民工荒”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发展。二、有关如何看待“民工荒”的各种观点 对于产生“民工荒”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各种的说法,经过归纳主要有以下观点:1、根本就不存在,是某些记者炒作出来的。2、由于流入地保障措施不得力,农民工权益大量被侵犯,农民工工资长达十年未能显著增长,使得城乡人口流动的拉力减弱。例如由广东省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王观玉领衔的一项调研在广

6、东佛山、中山、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清远、河源8市的306家企业展开。在受调查的306家企业中,普工的月均工资(含加班)在600元人民币及以下的占25.77%,600元800元的占56.15%,800元1000元的占11.54%,而1000元以上的仅占6.54%。同时,大部分企业新入厂的工人,13个月内都只能领到280元450元左右(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虽然73.86%的受调查企业称普工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但实际上有92.04%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加班,其中近7成企业每周加班超过10小时,个别企业每周加班多达28小时。 3、存在,其原因是因为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重视三农问题以及政府各

7、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产品提价农村日子好过了,工农经济势差有所缩小,从而使城乡人口流动的推力减少,所以农民不进城打工了。4、由于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已经转变为供不应求,因而出现了“民工荒”。5、民工荒是一种市场结构性问题,缺乏熟练工人,缺乏1825岁的青年工人,而其余的则仍然存在剩余。例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门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的劳动力输入地区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几个劳动力输出大省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显示: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

8、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6、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8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是被现代传媒影响长大的,他们倾慕现代的城市生活,因此很多农村孩子出来,未必就是纯粹为了打工挣钱,想见世面,想开眼界。这部分人如果在城市遇到了一些不合理的待遇或者工价太低,他可能就回去了。7、此外也有一些在论坛中的极端观点,认为西部农民的素质很差,懒惰,不愿意吃苦,稍微苦一点的活就不愿意干了,所以出现“民工荒”。 三、讨论题:1、 请你根据这个案例的材料,运用一个经济学理论分析认为造成“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地方政府在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决策方面应当有怎

9、样的经济学思维? 第二部分 案例的经济学分析一、本案例使用的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工具)1本案例用到经济学的需求与供给曲线的供求平衡点的理论。下面介绍该理论:(一) 需求曲线 1、需求的定义。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指得是,在一定时期,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与在这些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2、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对价格的反应是:价格上升,购买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数量增加。价格与购买数量成反比,这称为“需求法则”。需求法则有两个重要的含义:(1)收入效应。它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变化。价格上升会使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价格下降会使消费者的

10、实际购买力上升。(2)替代效应。它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消费者改变他对该种商品的选择,或者减少该种商品的购买数量(转而增加购买别的商品的数量),或者增加该种商品的购买数量(转而减少购买别的商品的数量)。3、 需求曲线。表1反映了消费者A和B对商品X的需求数量,当然需求数量是与价格相关的,而且价格与需求数量成反比。 表1 消费者A和B的需求数量商品X的价格(元)消费者A的需求数量(件)消费者B的需求数量(件)合计(件)1122032211182931016264914235812206710177681485611价格(元) LA LB LT 需求数量(件) 图1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画出图1的三

11、条直线LA、LB、LT分别代表消费者A、消费者B和两人合计的需求曲线。所谓需求曲线是用图表示在一定时期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纵轴表示商品X的价格,横轴表示消费者A、消费者B和两人合计的需求数量。上述表格与图隐含着一对重要概念,即个别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个别需求曲线表示每个人或每个家庭在一定时期在不同价格上愿意和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时期在不同价格上所有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全部数量。4、其他需求决定因素与需求数量变动与需求变动关键是讲影响因素不仅仅是价格一个因素,是一个多元函数(略)(二)供给曲线1、供给的定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供给是指企业(生产

12、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2、供给与价格的关系。生产企业的供应数量是与价格成正比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就越有条件生产,如果企业获得的价格连成本也收不回来,怎么能向市场供应产出呢?每个企业从自己的成本条件出发,都有一个提供产出的起码价格。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价格往往会被压得很低,只有一部分企业有条件生产,有一部分企业因成本高于价格而无法生产。如果价格提高了,原有的企业因利润增加而愿意扩大生产,原来无条件生产的企业也因价格超过成本而有利可图,也会加入到增加产出供应的队伍中来。3、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描述在一定时期价格与供应数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假定有两个企业生

13、产X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上,两个企业L和M的供应数量如表2所示:表2 企业L和M的供应数量商品X的价格(元)企业L的供应数量(件)企业M的供应数量(件)合计(件)1011253837512498175111122613142771517328172037 价格(元) SL SM ST 供应数量(件) 图2 根据表2的数据先在图2中把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各个点画出来,然后把各点相连,得到三条线SL、SM、ST,即分别为企业L、企业M和两个企业合计的供应曲线。这里同样要对个别供应曲线和市场供应曲线作出区分。个别供应曲线描述在一定时期内某个特定的厂商在不同的价格上所能供应的全部数量;市场供应曲线描述在一

14、定时期内所有企业在不同的价格上所能供应的全部数量。4、其他供给决定因素与供应量变动和供应变动(略)(三)供求平衡1、供求平衡点 把需求和供给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可得到市场均衡的价格和产出。从需求角度看,消费者总是偏好较低的价格,价格越低,购买的数量就越多;从供应角度看,生产企业总是偏好较高的价格,价格越高,供应的数量就越多,市场总是这两种势力在对阵。把表1、表2的两个合计数据合在一起,得到表3。表3 商品X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商品X的价格(元)市场需求量(件)市场供应量(件)均衡情况(件)1321-312298-2132612-1442317-652022+261727+1071432+1881137+26 9 价格(元)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