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含解析鲁教必修3.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27743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含解析鲁教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含解析鲁教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含解析鲁教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含解析鲁教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含解析鲁教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含解析鲁教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义含解析鲁教必修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程标准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认识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能够结合实例或时事分析、评价人类社会遵循这些原则的行为和措施。3.了解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发展过程,了解世界和我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和措施。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3.基本内涵

2、: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思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否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答案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只能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时间上代际公平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空间上代内公平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备注:消除贫困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2.持续性原则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

3、性首要条件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2)表现: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4.阶段性原则(1)阶段和目标(2)特点: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时间及会议(或文件)人地关系理念的发展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动态的自然平衡”1980年,世界自然

4、保护联盟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是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明确提出来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已被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定义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长远目标,促进了人类的资源观、发展观、伦理观、科学观的深刻变革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审议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一些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提出了今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与措施2.中国的可持

5、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探究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答案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答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4.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答案人的管理调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地位内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必要性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

6、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含义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措施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就环境而言,主要是指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就资源利用而言,主要是指保证以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读图,回答12题。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B.人类尽可

7、能地索取自然资源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2.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答案1.A2.D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A对。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B错。人类不向环境释放废弃物是不可能的,C错。环境为人类服务,反过来也影响人类活动,不是无条件的,D错。第2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违背了可

8、持续发展思想,A错。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会破坏大量雨林,B错。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会影响航道、河堤的安全,C错。“退耕还林还草”一方面具有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具有生态效益,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对。探究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三幅漫画(如下所示)。1.图甲反映的问题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其理由是什么?答案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鱼类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退,影响后代人的生活质量,违背了公平性原则,也违反了持续性原则。2.图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其理由是什么?答案共同性原则。臭氧层破坏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只

9、有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3.读图丙,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说说你的认识。答案图中西欧人的态度,是出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巴西人的观点是维护本国的发展权,西欧人的背后是被砍伐后的树桩,却在要求发展中国家为环境保护而付出经济发展和牺牲生活质量的代价,违背了公平性的原则。4.在解决三幅漫画表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发达国家是世界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环境的污染者,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原则要求例证公平性原

10、则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各国都有发展权;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先消除贫困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我国精准扶贫持续性原则保持适度的开发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各个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牧场轮封轮牧共同性原则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通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来共同推进全球环境保护阶段性原则发展中国家目前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以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中各国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减排目标拓展延伸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含义特征

11、资源得以再生;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农业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它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筹办、举办及赛后利用的过程中。据此回答34题。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

12、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善4.奥运场馆水的再利用达到90%,减少了过度开采地下水,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答案3.D4.D解析第3题,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善。故选D。第4题,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奥运场馆水的再利用达到90%,减少了过度开采地下水,合理保护和使用水资源,这符合持续性原则。故选D。图表特征: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

13、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B.C.D.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B.C.D.1.猪、稻、渔、蔗。2.沼气池。1.单位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2.沼气池用来生产沼气,沼气是清洁能源

14、。B(2018北京市东城区会考模拟)据调查,秸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读“我国东北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分别表示()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2)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A.原料不足B.冬季寒冷漫长C.日照不足D.科技水平较低(3)与秸秆还田相比,图中秸秆利用最显著的优势是()A.修建沼气池投入资金和技术,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B.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负担C.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D.禽畜养殖延长了产业链,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答案(1)B(2)B(3)D解析第(1)题,根据箭头方向,图中提供给禽畜养殖,是饲料。由沼气池提供沼气作为燃料。提供给农田,是肥料。提供给沼气池,用来生产沼气,是废弃物。第(2)题,沼气生产需要在热量充足的地区,通过发酵产生沼气。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冬季寒冷漫长,废弃物发酵的热量不足。第(3)题,与秸秆还田相比,图中秸秆利用最显著的优势是用作饲料,进行禽畜养殖延长了产业链,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D对。修建沼气池,减少废弃物排放,获得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