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840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252676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840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840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840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840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概念题1 解放日报【答案】解放日报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该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停刊。该报创刊初期曾以大量篇幅报道、评论苏德战争的爆发,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改版,内容改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加

2、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根据地、八路军的情况。该报还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和文章,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础。毛泽东为该报撰写、修改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他的重要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首先在该报发表的。 2 中国广播公司【答案】中国广播公司是台湾最大的广播机构,受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台湾当局的“行政院”双重领导。其前身是“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开播,1949年迁台湾后,改组为“中国广播公司”。该公司总部设在台北,发射基地遍布台湾全省,有9个分台,28个转播台,使用133个频率1

3、72部发射机全天24小时播音,总发射功率达3714千瓦。该公司分对海外广播、对大陆广播和对台湾省内广播三个方面。1957年10月,该公司首先一次性推出10个“综合节目”,此后,“综合节目”开始在台湾各广播电台盛行,提高了该公司各广播电台的影响力。 3 报房京报【答案】报房京报是指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它发端于明末,盛于清代。报房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二大部分。特点主要有:是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 是“邸报”的翻版; 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在近代报纸产生以前,民间报房出版的这种京报,是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

4、主要消息来源。报房京报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完备形式。 4 辕门抄【答案】辕门抄是清朝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无报头,不定期发行,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和出版者自行采录的官场信息。上谕部分比例较小,主要是人事任免之类; 江藩牌示部分主要是省内各级官吏的差委任兔,官场消息部分比较复杂。辕门抄旨在为官绅们提供他们关心的地方官场信息,弥补京报的不足。在近代新闻事业传入初期,不少报刊都辟有摘录辕门抄的栏目,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5 昭文新报【

5、答案】昭文新报是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刊,艾小梅创办。初为日报,装订如书册状,用白鹿纸印刷,三个月后因阅者较少而改为五日刊,内容以奇闻轶事、诗词杂作为主。昭文新报虽然昙花一现,却是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为中国人自己办报做了最早的尝试。 6 媒介融合【答案】媒介融合是指随着传播技术(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报业、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使得媒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同时,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的功能逐步强大。 7 有所谓报【答案】有所谓报全称唯一趣报有所谓,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纸,1905年6月由郑贯公创办。该报

6、取名“有所谓”是因为郑贯公等人看到“故国濒危”,决定要“抒救时之策,鸣警世之钟”,再不能“无所谓”了。该报是一张通俗小报,内容分庄谐两部分,言论激烈。该报创刊之时,正值反对美国华工禁约运动的高潮,遂全力投入这一斗争,无情揭露美国残害华工的暴行,大力宣传抵制美货,销量跃居香港报纸的首位。 8 黄远生的“四能”【答案】黄远生的“四能”是黄远生的主要新闻思想。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戈公振先生称为“报界之奇才”。他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在新闻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说:“调查研究,有种种

7、素养,是谓能想; 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 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 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这“四能”的模范。 9 红旗日报【答案】红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红旗三日刊和上海报合并组成,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秘密发行。1930年10月30日,红旗日报增出独立的副刊实话,李求实主编,主要刊载论述党的路线和革命策略的文章,每五天出一期,随红旗日报发行。1931年3月8日停刊。该报发刊词写道:“在现在阶级社会里,报纸只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中国

8、新闻史上,这是对“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观点的最早的明确表述。10王芸生【答案】王芸生开始为益世报写稿。1928年,王芸生担任商报总编辑。后被张季鸳发现,请进了大公报编辑部,负责编地方版新闻。1931年9月至1934年4月,王芸生完成了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1935年,王芸生被提拔为大公报编辑主任。1936年4月,到上海任大公报上海版编辑主任。1938年)2月1日,大公报重庆版发刊,王芸生任渝馆总编辑,社评委员会主任。1941年9月,张季莺病逝,王芸生就任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在大公报的工作是辛苦的、勤勉的,在新闻编辑、采访,尤其是新闻评论的写作方面,是有贡献的。 11每日译报【答案】每日译报是

9、上海孤岛时期,共产党在上海租界创办的一份以翻译为主的抗日报纸,1938年1月21日创刊,其前身是译报。该报聘请英国商人担任发行人兼总编、经理,但实际负责编务的是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梅益等人。每日译报初为吐开小型日报,内容与译报基本相同,后改革版面、充实内容,除刊登外报译文外,还刊登自己采编的新闻。(每日译报常刊登中共中央的文件和负责人的文章、讲话,还采用“特讯”、“专电”等形式报道有关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消息,反映抗战前线的战况。1939年5月18日,上海租界当局以每日译报所刊文字与维持租界安定有所抵触为借口,迫令其停刊两周。与此同时,日伪组织收买了该报发行人,致使每日译报在停刊期

10、满后无法复刊。 12中华工商时报【答案】中华工商时报是1989年10月创刊的一份不同于其他报纸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走市场化的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令人耳目一新的版式、视角独特的文章、丰富开阔的视野使其一面世就获得了极大赞誉,引起中国政经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至年底时己经实现盈利5万元。坚持“民味、商味、海味”的特色,它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并波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成为他们观察中国内地经济问题的一个参照物。中华工商时报在短短几年内培养了大批经济报道和经营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成为中国后来市场化经济媒体的掌舵者。 二、简答题13评析“四人帮”控制下的写作组(大批判组)。【答案】(1)“四人帮”控制下的写作组及其活动大型的写作组是“四人帮”在舆论宣传上的一支别动队,他们操纵主持的写作组主要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笔名梁效或梁小章),上海市委写作组,中共中央党校写作组(笔名唐晓文)以及江青在文化部的写作班子。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署名“梁效”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写作组。这两个写作组中不乏有能力有才干的大学者。这些写作组异常活跃:一、概念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