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25050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言基础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刘勰的 文心雕龙论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革新等关系,构建了宏大而 的文论体系,初步 了我国文学史观,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前所未有的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研究的 的理论依据。A. 紧密 确立 首当其冲B. 缜密 确立 不可或缺C. 紧密 创设 不可或缺D. 缜密 创设 首当其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确了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即可选出答案。紧密:连得很紧,不可分隔 数量多且连续不断;缜密:细致精密;谨慎周密。从“构建体系”的角度看,用“缜密”更恰当。确立:牢

2、固地建立或树立;创设:开始建立 创造条件,使原来不具备条件的也能实现。“确立”与“文学史观”搭配得当。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从语义与上下文的关系上看,用“不可或缺”恰当。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由于某些地方对利益的渴求,依旧纵容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不依。B. 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未来小电商发展的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小于万

3、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C.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了盛大的风雅集会。欢宴之余,王羲之乘兴挥毫,为与会者所作的兰亭诗集作序,是为后世赫赫有名的兰亭序。D.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事迹分享团由21名当代好青年组成,他们走进基层与青年们面对面交流,提高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然后逐一分析个选项,本题中A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规范”项搭配不当,修改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措施”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该放在第一个主语后边,,应

4、将“由于”与“某些地方”对调; 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合逻辑,“百万元的大额交易”应与“小于万元的交易”对调; D项,搭配不当,“提高风气”应改为“引领风气”。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要求熟知考纲规定的六种常见语病: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细读选项、认真分析,可通过语感和分析句子成分辨析。考生平时训练中应积累分析方法,培养语感,熟悉易出错的题型,打好扎实基础。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5、”。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类排序题要审清题目要求,把握命题方向,认真分析语境,明确语境限制。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在王守仁

6、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本段的核心词是“知行合一”。以王守仁提出这一观点作为起始句,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解释,最后将这一观点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这个层面进行论述。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

7、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B.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D.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时应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分别阅读选项,确定每一个选项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再综合比对,得到答案。本题题干要求选出“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A项,句意为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烟尘”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战争。B项,句意为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运用了比喻

8、的手法。C项,句意为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珮叮当是昭君归魂。“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王昭君。D项,句意为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青山。“翠微”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这里代指山。故选B项。5.下列诗句中,没有流露归隐之意的一项是A.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B.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C.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看清题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没有流露归隐之意的一项是”,“归隐”是关键词,要求选出否定选项。然后逐项分析,本

9、题A项“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选自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意思是人世间难得遇到开怀大笑的时候,今天登高,我应当在头上插满菊花,尽欢而归。表达诗人的释然旷达之情,并无归隐之意。B项,“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诗句大意是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C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D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这是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所以愿意留下来。表达了诗人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

10、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可见BCD均表现归隐之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考生应具备一定的古诗词意象储备,了解常见归隐意象,如:1、 白云: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把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清高风度、品格的最好象征。2、“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居住的地方。3、 “沧浪”,水名。诗人往往借用“沧浪”来表达意欲归隐的想法或看破生活、不以为意的态度。4、“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一说东山。文选秋兴赋(潘岳):“耕东

11、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后来诗文中多借指隐居地,以寄托隐居之意。此外,还有柴扉,鹿,蓑衣,南山等。但一定注意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盛此公传周亮工盛此公,南陵人。此公年十数龄,即能读等身书,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称籍甚。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里闬,里闬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侘傺无聊,多饮酒,不数年,病矣。少愈,右指遂不诎伸。此公故工书,丐其书者,辄以左手濡墨,纳右指窍中。

12、见者以为苦,顾其书则益工。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此公独异予,以为恨不十载前识。明年,此公目病,数明晦,或不能视。此公归,吾师静原相公方督学江以北,耳其名,询之郡大夫,郡大夫以盲告。于是邑令盲试之,旅诸士进于郡大夫。郡大夫复盲试之,旅诸士进于公。公大奇之,乃得补博士弟子员。嗟夫!此公盲矣,犹不忘试,俯而与邑之黄口儿扶掖彳亍,旅进旅退,争有司阶前盈尺地不惭,岂不悲哉!试后,犹寄语予曰:“盲儿无以慰老亲,子毋嗤。”又明年,予自秣陵返大梁。闻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然呜呜吟如往昔。丐其书者,以笔濡墨纳右指窍中,如其不盲时。此公以手扪幅,兔起鹘落,神采奕奕,视不盲时有加

13、,环观者自愧其双眸炯炯也。益好读书,危坐绳床,听他人诵,更番不令休,滔滔汩汩,凡数人不能供笔札。尝以书寄予,至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登我堂,拜我老母,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嗟夫!此公能文章,而不以文显;好弯弓驰驱,而不以将名;行谊不愧古人,而不以行征;工为诗,而不以诗辟。黄金既尽,日徒愤激,又以盲死。老母寡妻,形影相吊。生平故旧,不为存问。遗书狼籍,行谊莫传。徒存此数卷之诗,悬命于七十余年母氏之手,使不知此公者,读其诗,以为其才且尽于此。嗟夫!孰使

14、此公而至此极耶?夫士既不能块然独处,则不得不出而与人交;与人交不受其益,徒为所害如此!此虽其不慎交游所致,然孰非天哉!孰非天哉!天为庸流俾长守富贵,少为姱节奇行者,必阴摧折之。从来久矣!予又何憾于广陵儿哉?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为广陵儿所绐 绐:欺骗B. 丐其书者 丐:乞求C. 旅进旅退 旅:共同D. 视不盲时有加 视:看待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言行举止异乎众人的盛此公,虽聪颖有才,却困于场屋,不遇于时,且又连遭身残目盲的打击,贫窘困顿,最后抑郁而终。B. 周亮工接受父命而与此公交往,两人一见如故。死前数日,此公写信托付

15、亮工在他死后拜见其母,并为他书写墓碑。C. 盛此公遭受打击后失意无聊,喜欢饮酒,没几年就生病了,右手手指不能屈伸。但他的书法造诣愈加精深。D. 对于盛此公的不幸,作者认为他生前不能名声显扬;死后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他的才华,其主要原因是他交友不慎。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事卒不济,而金垂尽。(2)天为庸流俾长守富贵,少为娉节奇行者,必阴摧折之。9. 根据文章小节内容,概括盛此公的人物形象。【答案】6. D 7. D 8. (1)广陵儿委婉劝说盛此公拿出家里的资产来应对国家的急难,事情最终没有成功,然而他的资产将要用尽。(2)天生那些平庸之流让他们长守富贵,那些稍微有一些美好节操和奇异品行的人却必定要暗中让他们遭受挫折。 9. 喜欢交友,慷慨豪爽,少有心机(为人单纯),乐于为公,身残志坚(坚忍)【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项,“视不盲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