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点整理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20234353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点整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2020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核心考点整理马原第一章本章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理论内容,思想渊源,特征。考查方式:选择题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2、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再次,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2、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

3、践性、人民性和发展开放性。2、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3、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的集中表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4、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5、人民性是指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6、发展开放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马原第二章本章内容:唯物论、辩证法。注意事项:这两大块内

4、容多,难度大,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解。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一、唯物论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派别判断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

5、定性的作用。5、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_上是主观的。6、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包括空间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性质尚未发生根本变化两种情况。8、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起来的现实基础。二、辩证法1、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2、联系的内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6、、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3、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隨;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7、量

7、变和质变的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8、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马原第三章本章内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注意事项:内容多,

8、难度大,多理解,把握实践、认识、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2、 实践的特征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3、实践的三要素人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客观过程,是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即实践的中介。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4、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是人通过

9、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践形式的多样性一是物质生产实践,二是社会政治实践,三是科学文化实践。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7、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

10、映。要反对两种错误的认识:其一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其二是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8、认识的两次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其中第二次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9、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全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

11、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二、真理1、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

12、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3、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的一条基本原则。4、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5、真理与价值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

13、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再者,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马原第四章本章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历史发展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注意事项:内容不难,但是有些概念易混淆,需要注重关键词的区分。 考查方式:选择题一、社会基本矛盾1、社会存在 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

14、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帽碍作用。3、社会基本矛盾 有两个。第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第二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4、经济基础的含义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5、上层建筑的含义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

15、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6、社会形态的含义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二、历史发展动力1、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2、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其他动力 1)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三、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內在根据。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考研政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