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23294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1.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在位皇帝州刺史的权力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

2、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中央决策”A. 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B. 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 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减弱D. 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故A错误。当时诸侯王国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故B错误。表格内容的主旨是汉代刺史的权力在逐渐扩大,无法反映出地方行政权的加强,故C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汉代时期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到“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故D正确。2.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对此理

3、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答案】B【解析】【详解】从科举制的录取来看,三代不士者占重要部分,说明科举制有利于削弱贵族体制,排除A;通过材料看出,中进士的人有很多是出身低微,原来无官职的人士后代,他们中进士,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故选B;材料没有比较科举制成熟的信息,排除C;科举制是做官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必经之路,排除D。3.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

4、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选A;世俗化不是明末儒学的主流,明末儒学的主流应是理学思想,故排除B;C只说到了题干的部分内容,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题干说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4.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人的十分之一。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

5、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人的四分之一。这反映了A. 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C. 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D.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没有涉及海关关税税率,A错误;题干看不出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B错误;清朝初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即使贸易顺差,说明中国出口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有很有优势,受他国的欢迎,故选C;中国对外出口货物并不意味着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D。5.阅读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的投资中,比重占第一位的国家的数据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8401895年1

6、9851911年1911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国家英国英国曰本美国美国美国数量(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呈现不断下降趋势B. 甲午战争后英国对华投资丧失绝对优势C.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投资开始占据第一D.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表格中列举的数据是投资数量及比重,1895年1911年英国比重下降但投资数量并没减少;C项错误,1937年1945年美国所

7、占的比重高达75.5;D项错误,19451949年美国投资份额下降;1895年1911年投资比重只占28.1显然丧失了绝对优势,故选B。考点 :近代列强在中国的经济侵略 点评 :本题立意新颖。利用表格,我们能直观得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状况,同时反映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此消彼长的态势。6.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其主要内容以“上谕”和“奏折”的方式呈现;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戾:违反)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度(缓刑)和假释制度。对大清新刑律的认识,最准确的一项是A. 固守了中国的文化传统B.

8、成为中国宪法性文件的滥觞C. 反映了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D. 体现近代法制精神,巩固了清朝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说明大清新刑律也注意到吸收西方普世法律法规的成果,排除A;成为中国宪法性文件的滥觞的是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排除B;材料中既“采近世最新之学说”,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反映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排除C;1911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是中国第一部与当代刑法有直接历史因缘关系的刑法典,体现近代法制精神,但没有挽救清朝的统治,排除D。7.1939年2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极少数汉奸特务、依法被剥夺公民

9、权的犯罪分子和神经病患者以外,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周岁,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条例A. 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B. 突出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C. 使得边区直接选举制真正确立D. 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答案】A【解析】【详解】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周岁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种变化有利于团结抗日阶层,巩固并扩大抗日民主政权,故选A;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没有突出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故排除B;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为边区实施普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不能说直接选举制真正确立,故

10、排除C;真正实现了人民主专政在题意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8.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重工业类数量轻工业类数量黑色冶金(钢铁)工业15纺织工业53有色金属工业31食品工业34电力工业113医药工业4煤矿工业194造纸工业10石油工业13其他轻工业7其他重工业建筑材料工业21机械工业157木材工业6化学工业36A.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 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C. 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D. 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重工业和轻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错误;材料未凸显发展军事工业,故B错误;材

11、料涉及范围较广,并非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故C错误。据材料数据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故D正确。9.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A. 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B. 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C. 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D. 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断裂【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可知,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不相符的现象,即存在断裂的现象,选D

12、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法律,并未论述对罗马法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中的“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可知,雅典公民并不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0.阅读下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年份贵族阁员非贵族阁员183218666436186718843523188519054029190619162526191819352582A. 在英国内阁中贵族阁员减少,非贵族阁员增加B. 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C. 英国内阁权

13、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D. 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数据表明贵族的数量在增加,故A项错误;总体上看,内阁中贵族数量减少,非贵族数量增加,中间出现曲折波动,并且经历的时间超过一百年,由此表明英国政治变革的渐进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内阁权力的变化,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阁中贵族的数量在第三阶段增加,第四阶段减少,说明工业革命并不能决定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11.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美苏等国围绕基金配额、黄金配额减免、银行配额等问题展开博弈。在美国支持下,苏联正式跻身国际金融体系四强之列;苏联同时承认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秩序中的

14、领导地位。这表明A. 苏联有意加人市场经济国家行列B. 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离不开苏联的配合C. 美苏都不能无视对方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D. 美苏在政治、经济上一直处于对抗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二战后受斯大林模式影响,苏联在经济上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只是跻身于国际金融体系四强之列,并未指出苏联加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故A错误。 二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根据材料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经济领域,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取得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经济霸主地位,并未实现其全球霸权,故B错误。苏联承认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秩序中的领导地位,这有利于发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同时苏联也是国际金融体系

15、四强之一。这说明美苏都不能无视对方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故C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美苏在经济领域的博弈和妥协,并未涉及政治上的对抗,故D错误。12. (22)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A. 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B. 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C. 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D. 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在外汇收入中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故A.C项错误;根据所学,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石油出口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争霸问题,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