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20230982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读书心得:幸福是什么 读书心得:幸福是什么 一回到家,就是要交正在读四年级的侄子写几篇作文,其中有篇是读幸福是什么的文章后写一篇读后感。那篇文章写得很好,讲得是三个小伙子一起修好了村里的水井,智慧女神感谢并祝福他们幸福,然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即让他们各自探索,三年后再在井旁相遇。一个为人医生,为人治好疾病,一个做过各种工,到处帮助别人,最后一个种小麦食为村人提供粮食。三个人无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服务别人,利人利己,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幸福的。这固然真理,然而我相信幸福有更多的含义。 你幸福吗?对于我们现在来看,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和想在一起的人

2、在一起。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就好。有人说:幸福就是牵着一双想牵的手,一起走过繁华喧嚣,一起守候寂寞孤独;就是陪着一个想陪的人,高兴时一起笑,伤悲时一起哭;就是拥有一颗想拥有的心,重复无聊的日子不乏味,做着相同的事情不枯燥。 我想说,若能停下那忙碌的脚步,好好打个电话回家,好好留个星期回家看看爸爸妈妈,这才是幸福的事情。 重阳节刚刚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学校过的,应该大家都没什么感觉吧。重阳节一大家上山祭祖的日子。重阳节在外,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有种思家的感情? 上大二了的我们,不是为了做什么干部而忙碌,就是为了社团每日奔波,不是为了考各种证而“充实”日子,就是为了各种的利益而强求自己参加活动

3、。有谁还会静下心来,好好地想想以后要走的路,有谁还会静下心来,好好地打打电话问候家人,有谁还会静下心来,静静地看一本书。 小小的事情就会铸成大大的幸福。我也深切知道,我们是那么地身不由己,很多事情又不得不我们这样地奔波努力,考证实习。是的,为以后,为将来,为家人。但是,我还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百忙中,有那么地小空暇时间,把所有的事情抛开,好好地陪一下我们的爸妈,我们的最敬爱的家人。 上个星期我不舒服赶回家看病诊治,父母永远是那个最关心你的人,好好的照看你。也许距离很近的人也未发现,而却收到遥远父母那份牵肠挂肚的关心。我们寒窗苦读了十年又怎么样呢?你又给你的父母什么了。你有一直无时不刻地关心他

4、们吗。我知道大家都爱刷微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一条:长大了要为父母做的8件事第1件: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 ;第2件: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第3件:帮父母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第4件:陪父母重游故地;第5件:与父母一起拜访他们的朋友;第6件:经常给父母拍照;第7件:跟父亲做交心的沟通;第8件:带父母去旅行。 也许有些事情我们还不能做,那就以后再做。有些事情我们现在能做,就马上去做。停下那忙碌的脚步,好好打个电话回家吧,好好留个星期回家看看爸妈吧,这才是幸福!这才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要的幸福!爸妈幸福,我们自然也就幸福起来。 第二篇:德育是什么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德育是什么这本书,感受颇深。我的理

5、解是: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细节,一个人的细节往往最能反映出他的修养和深层次的素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先生当年就是因为在面试前捡起了门口的一张废纸而被录用了。 德育是什么?对教师而言,德育是责任,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培养出一批学习的机器。对学生而言,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前(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途,更是为国家效力。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关爱。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有的老师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优等生“眉开眼笑”。对中等生“不声不

6、响”,对后进生“大喊大叫”,这些就是不公正的表现。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期待。将孩子培养成人,是份辛苦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耐心等待。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学校基因。高年级学生的一言一行,对低年级的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一个孩子在跨进校门的那一刻,就遗传了学校的德育基因。 德育是什么?德育是树木之根。一棵参天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离不开深深扎根于地下的根系,根越深,树木的生命力就越强。 德育是什么?德育不仅仅是分数。 我们对学生要求的仅是分数,但社会对学生要求的并不仅仅是分数。没有分数,教师和学生今天都过不了关;只有分数,学生明天过不关的。所以,一个负责任

7、的优秀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分数,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句话是在讲到德育的现状时说的。学校生活中确实如此。德育在改革发展的潮流中遇到了新问题也是很正常的,这也为我们教师创新德育的方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创新德育的惩罚方法。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先育人就去教书,书往往是教不好的。育人育得好的,书没有教不好的。所以说,教师职责是育人教书而不是教书育人,育人应放在第一。 第三篇:人类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人类学是什么 作者:王铭铭 第一章 人看人 要求人类学家从自身的文化中解放出来,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容易把自幼习得的行为当作全人类都自然

8、的、在各处都应有的。(弗兰兹.波亚士) 弗兰兹.波亚士(franz boas,或译博厄斯,1985-1942),德裔美籍人类学家,美国现代文化人类学家奠基人之一。波亚士致力于进化论历史观和种族主义的批评,提倡实地文化研究,崇尚文化相对主义,所著<种族、语言与文化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思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文化指的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所有造物和特征 人类遗传学的发展,则使我们看到,全人类的基因是基本一致的,种族的差异是表面现象,不可能导致种族之间的智力、性格和文化的不同。 第二章 他者的目光 我们的学科让西方人开始理解到,只要在地球表面上还有

9、一个种族或一个人群将被他作为研究对象来看待,他就不可能理解他自己的时候,它达到了成熟。只是到那时,人类学才得以肯定自己是一项使文艺复兴更趋完满并为之作出补偿的事业,从而使人道主义扩展为人性的标准。(克罗德.列维-特劳斯特) 克罗德.列维-特劳斯特(claude levi-strauss,1980—)法国结构人类学大师,20世纪人类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从人群之间的交流来透视社会,为此他对亲属制度、神话、宗教展开广泛的探讨,为比较人类学提供了最精彩的范例。他著有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结构人类学和神话学等名著。 致力于人类学研究的学者都十分关心“别人的世界”。别人的

10、世界可能指石器时代的世界,但更多的是指人类学家研究具体的人群时面对的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它在人类学中常被形容为大写的“他者”(other)。在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时,人类学家还十分强调区分主位(emic)和客位(etic)观察方法的区分。主位和客位法来源于语言学,原本分别指操某种语言的人对于自己语言中细微的语音区分,与外在于这种语言的人可能做的区分之间的差异。在人类学的方法中,主位的观点被延伸来代指被研究者(局内人)对自身文化的看法,客位的观点被延伸来代指一种研究态度:人类学家强调要从被研究者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拒绝用我们自己的范畴将被研究的文化切割成零星的

11、碎片。 文化的互为主体性指的是一种被人类学家视为天职的追求,这种追求要求人类学家通过亲身研究“非我族类”来反观自身,“推人及己”不是“推己及人”地对人的素质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解。我们老祖宗早就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这样一种常识成为一门学科的基础观念,却来之不易。 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 马林诺夫斯基 : 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人,来到英国人类学界,与进化论和传播论者都有过师承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逃了兵役,跑到特罗布里恩岛去做田野,在那里提炼除了最早的现代人类

12、学的方法论。马林诺夫斯基的主要贡献是对作为人类学基本方法的民族志进行典范例证与系统阐述。马林诺夫斯基反对老一代人类学家坐在摇椅上玄想人类的历史,他认为,基于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撰述的日记、报道和游记来做的人类学研究,属于道听途说:作为一种“文化科学”的人类学,必须经过亲身的观察,才能有自己的资料基础,才能避免本民族对他民族的文化的偏见。 读过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的人,对于他的思路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他的研究说明一个重要的观点:对于非西方文化的研究,不能采取进化论宏观历史观念的臆断,而必须沉浸在当地生活得细微情节里,把握它的内容实质,以一个移情式的理解,来求

13、知文化的本质。他指出,一个合格的人类学家,要先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入考察,才能写出人类学的论著来。他强调,人类学加要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得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 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是一种“实际的人类学”,与非实际的、模糊的、理想主义的人类学不同。这种人类学的创造性很大,对20世纪人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马林诺夫斯基以前,很多西方人将非西方文化堪称古代奇风异俗的遗留。马林诺夫斯基人文这种看法站不住脚,他说要是人们亲自去体验非西方生活得话

14、,就会承认所有的人类基本的需要是一致的,所有的人都要吃早饭,要跟人交往。我们到别的民族中去看的时候,不能孤立地看,要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连在一起。同时又在考虑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是如何被人们创造出来满足他们自己的种种需要的。这种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文化满足人的需要的看法,被成为“功能主义”。 马林诺夫斯基说自己的人类学是“浪漫的逃避”,他研究的小岛以前是西方探险家的乐园,而马林诺夫斯基则躲在这个很美的地方,做“桃花源式的人类学”。1942年,在他去世那年之前,他意识到自己的东西好像没有用,他当了老师,不得不告诉学生世界发生

15、了什么变化。 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办了一个研讨会,里面出了一个学生,就是弗斯这位后来被认定为“英国人类学家之父”的人类学家,他通过个人的努力为人类学与政府的合作找到了途径,主张人类学应为改良文化之间的关系、殖民地的管理等作出贡献。 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生前有很多学术争论和私怨,但他对于人类学价值观的理解,布朗也是暗自赞同的。他们都反对进化论,崇尚一种将非西方文化堪称是活的文化而不是死的历史态度。 布朗 布朗自称自己的人类学是“比较社会性”,意思是说人类学是服务于社会理论建设和经验研究和比较研究。他读了很多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很多书,相信社会科学的基本追求是做孜孜不倦的“概括”。如果说马林诺夫斯基的民族志有点以喋喋不休的故事为特征、以故事的寓言式启发为优点,那么,布朗则不满足于此,他要求民族志要以“理论概括”为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