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22劳山道士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2236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22劳山道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教案]22劳山道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教案]22劳山道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教案]22劳山道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教案]22劳山道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22劳山道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22劳山道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2 劳山道士文章 来源课件 课文说明本文是一篇构思奇巧,意蕴深长的讽刺小说。课文讲述了一个叫王七的人到劳山拜师学道,由于不愿吃苦,最终学无所成的故事。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表明好逸恶劳、动机不纯、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只有不畏艰辛才可能取得成就。本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采取了双线交织的方法。课文共 13 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故事的开始:王七慕道,去劳山拜一道士为师。第三至第十二自然段记叙了故事的发展:王七不堪“早出晚归,砍柴割草”的艰苦生活,打算回家。看到师父显神通,归念暂息。后来他还是忍受不了,向师父辞行,求授法术。第十三自然段交代故事的结局:王七回家夸耀,头上撞了个

2、大包。整个故事是按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的线索来写的,这是明线。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王七不愿吃苦。明暗线交织得巧妙自然,使情节波澜起伏,峰回路转,曲2尽其妙;特别是悬念的运用,奇幻的细节,令人欲罢不能。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神采奕奕、羡慕、犹豫、倾慕、珠圆玉润。会认 8 个生字和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字。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3.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建议1.导入。本故事一波三折,奇幻的细节更是令人浮想连连,学生多会主动提前预习。借这

3、篇优秀作品帮学生认识又一部经典作品。因此在导入阶段可让学生交流对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了解,有意识地用优美的语言对聊斋志异进行介绍。同时也逐步培养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2.快速阅读,理清情节。长,可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不过虽然较长,但线索清晰,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成效,可在自读时交给明确的学习任务,如以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脉络。3.引导欣赏精彩段落。劳山道士身上显示出奇妙的神话色彩,发光的纸月亮,饮不尽的酒,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这体现了人们千百年来对神仙境界3的向往,爱幻想的少年儿童会喜欢。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可从此处切入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而且,这一部分看似与批评王七

4、的主题无关,实则为王七归念暂息和急于求法以至回家夸耀埋下伏笔,反衬出王七的可悲,突出了主题。实际上这一段确实笔墨丰繁,写得很精彩,值得欣赏。拟小标题,讲故事,合作演一演,这些形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4.辨明内涵。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这篇所蕴涵的道理。可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他们思考的部分结果。这里不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只要讲得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既要尊重学生个性,更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可联系前一篇课文蜀鄙之僧感悟,从王七有志向但没有学到真正的仙术就回家了,感悟做事应该坚持到底,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可从王七见人就吹嘘结果出了丑,领悟我们宜“洁身自守” ,不可骄傲自大。也可从王七不知

5、反省、责骂师父,感悟失败后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重点引导感悟“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也可从书本出发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如:王七的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王七学会“穿墙术”后,道士是怎样告诫他的?他是怎么对待的? 结果如何?结尾,王七“大骂道士居心不良” ,失败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埋怨别人。你认为王七是个怎样的人?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怎样才能学会“穿墙术”?你认为王七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人吗?为什么 ?5.拓展活动。指导学生复述故事。还可推荐观看木偶剧劳山道士 。也可鼓励学生自己将故事改编成小剧本。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6、?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使它有一些新的含义?让学生试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编故事的过程实际也是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课外阅读聊斋志异 (白话译本)中的优秀篇目。6.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磕、玄、茧、盈、肴、耽、诀、嘘”8 个生字和多音字“观() ”,注意提醒学生“盈”字要读准。要求会写“磕、玄、恭、刹、盈、耽、辞、诀”8 个字。 “恭”字下边不要写成“小” , “耽”注意与“枕”区分, “诀”注意与“决”区分。参考资料蒲松龄(16401715) ,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7、幼时即有文名,然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5姓的生活。历数十载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教学设计举例】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神采奕奕、羡慕、犹豫、倾慕、珠圆玉润。会认 8 个生字和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字。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3.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弄清线索。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教学

8、准备让学生事先了解蒲松龄、 聊斋志异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6不少同学喜欢看神鬼故事书,其实神鬼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 ,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 劳山道士 。二、学生汇报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预设要点:蒲松龄(16401715) ,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 。耗费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并不断修改增补。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 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让我们先睹为快,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吧。四、交流1.你读懂了哪

9、些词,或者哪些字词需要大家帮助你理解?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倾慕:倾心爱慕。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这里形容歌声婉转优美。2.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一两句话概括。王七在劳山学法术,不想吃苦,结果什么也没学会。五、快速阅读,理清脉络1.哪几段写他山中的学法经历?(3 到 12 段)72.山中学法时有两天发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儿,说说。相机小结、板书:看师演法(4 到 8 段)缠师授法(9 到 12 段)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给 1 到 2 自然段取个小标题吗?板书:拜师求法4.王七学法,结果如何,试根据 13 自然段内容写小标题。板书:演法失败5.根据小标题,理清故事脉络。六、重

10、点探究1.哪部分还有疑难,或者你想重点研读哪部分?三读课文。2.交流。预设:学生可能对王七最后演法失败百思不得其解。此疑问可暂不作答。可能有不少学生对“看师演法”一部分兴趣浓厚,可引导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看师演法”一段的确精彩。有几大奇迹?试拟个节目单。举例:纸月光满屋壶酒饮不尽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七、拓展8演故事:劳山道士精彩演法,几大奇迹中,各小组任选其一,合作编一编,演一演。提示:文中动作语言不多,要想表现他们的法术奇妙,可借助众徒弟的神态表情、指点议论来表现。第二课时一、回顾各组演故事。 (见上节课拓展活动)二、研读感悟1.小结,过渡。纸月光满屋,壶酒饮不尽,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

11、。能用成语表达你的感受吗?(不可思议、匪夷所思)2.抛出问题。这一切多么不可思议!可根据上一节课我们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故事是写王七学法,写他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但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道士施法的每一个细节呢?3.细读全文,自找答案。4.交流讨论。引导:劳山道士法术高深,如何得来,故事中未说,猜猜。 (从“恐怕你娇气又懒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须历经千辛万苦方可得道。 )9王七想得到高深法术,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劳呢?又能否吃苦耐劳呢?(引导学生找书中相关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5.形成共识: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寻师苦、拜

12、师难、生活苦”上) 。在王七,包括我们不少同学看来,似乎是够操劳了,但离真正学到法术所需下的苦功还差很多,还只是“娇气又懒惰” 。小结:原来花这么多笔墨,把看师演法的每个细节写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术之神奇,反衬他付出的操劳之少。6.读到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预设: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坚,半途而废。王七太过浅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艰苦的努力,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王七去学仙术,没有学到真正的仙术,就回家了。做事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7.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关名言,以

13、激励自己(自创与积累均可) 。三、发散感悟1.一个故事,你们感悟到了这么多,真会读书。再读读,也许还10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2.交流,各抒己见。预设:王七好不容易学到了一点本事,却又好显示,所以“穿墙术”一到家就不灵了。我们要记住不可骄傲自大。特别可悲的是,失败后,他一点也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责骂师父。失败后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3.故事给我们这么多启示,如果从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个什么标题呢?试命题。四、自选拓展活动1.蒲松龄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骂皆” ,你可以读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佳作。2.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你可以练练笔。3.请你练习讲这个故事,一定会为你赢得不少“粉丝” 。板书: 劳山道士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11文章 来源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