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学位课考试资料整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0220837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学位课考试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学位课考试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学位课考试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学位课考试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学位课考试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学位课考试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学位课考试资料整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卷1、诗经 篇目:风、雅、颂 地域: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贵族到平民各个阶层 编集的三种说法:献诗说、采诗说、删诗说 2、诗经的内容:A、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生民 B、农事诗:七月 C、燕飨诗:小雅*鹿鸣 D、怨刺诗:节南山 E、战争徭役:秦风*无衣3、诗经的艺术特色:A、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方 兴是触物兴词 (秦风*蒹葭) B、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章法:重叠 C、语言生动形象 雅颂运用完整的四言句,国风杂言较多 雅颂威仪典重,国风自由奔放4、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精神,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5、左传的

2、叙事特色:A、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B、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C、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D、通过数年行迹的积累来表现的。战争描写: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 特点。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6、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一、奇特的想象 二、极

3、度的夸张 三、生动的比喻 四、辛辣的讽刺7、名词解释:楚辞:A、战国时代楚国地区一种新的诗体 B、指战国时期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的汉人用上述诗体创作的作品 C、书名:汉人对楚国人、汉人辑选而成的书七体: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8、汉大赋: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四大赋羽猎赋、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蜀都赋9、史记的叙事艺术一、史记独创纪传体的叙事结

4、构二、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善于以小见大三、雄健、峻洁的叙事风格,多样化的叙述手法四、叙事的章法脉络清晰。主题鲜明五、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引人入胜10、史记的人物刻画特色 A闾巷之人的入传 B、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 C、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11、汉乐府诗歌的内容 A、社会底层的描写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 B、对富贵之家的细腻刻画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C、男女爱情的描写 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D、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薤露蒿里E、思乡游子之情12、古诗十九首: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从许多无名而近于散佚的“古诗”中,选择了十九首编在了一起,从此就有了“古诗十九首”

5、这个专名,主要内容为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第二卷1、三曹的诗风和代表作 曹操古直悲凉观沧海短歌行 曹丕便娟婉变燕歌行曹植文采气骨兼备白马篇野田黄雀行2、名词解释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

6、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是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的“以文章名天下”的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个性鲜明,恃才傲物,但都地位不高且人生遭遇坎坷。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有着很大

7、贡献,首先,扩大了诗歌题材,其次,丰富了诗歌感情,最后,他们在诗歌形式上也有贡献,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欲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遂露出中唐面目。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唐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

8、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花间集: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结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欧阳烔等。南唐二主词: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3、陶渊明诗歌内容A、田园诗:描写田园景物,表现怡然自得的心境 描写躬耕生活 描写自身贫困与农村凋敝归田园居B、咏怀诗:借史实为媒介,抒发情怀杂诗C、咏

9、史诗: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咏贫士D、行役诗: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诉说归隐的决心E、赠答诗:写对友人的敦厚之情停云艺术特色:一、 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二、 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注重写心。三、 平淡之中见警策,朴素之中见绮丽。4、南朝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绝大多数是情歌。吴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而西曲则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特点:1、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2

10、、语言清新自然。 3、大量运用双关语。5、谢灵运的山水诗地位: 一、谢灵运是我国古代山水诗派的鼻祖,他的诗清新秀丽,一扫魏晋以来玄言诗晦涩难懂的呆滞诗风之颓势,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二、在谢灵运的诗里,山水第一次脱离了对人感情的依附,由“他觉”而转成了“自觉”的审美客体,这是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6、志怪小说:一、地理博物神异经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搜神记 三、佛法灵异冥祥记志人小说:一、笑话笑林 二、野史西京杂记 三、逸闻轶事世说新语7、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一、形式美。构思精巧,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紧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较多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排比句在重叠中显示

11、变化,对偶句在变化中显示整齐,使诗意宛转而情浓。二、韵律美。体现在欣赏诗文的韵味上,韵律抑扬回旋,诗中有乐,画面优美。三、情感美。情感丰沛,“情字总括全篇诗意。”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热爱之情,对游子思妇的相思相望之情,均写得极尽其美,动人心魄。四、意境美。春江花月夜在有限的自然景观中,勾勒出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用无言的载体托起这无限的生命体,其意境追求自然与人生联系在一起了。8、山水田园派 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春晓9、边塞诗派 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高适和岑参的差异 共同点:一、二人创作都有一些共同点,都以边塞诗为主题,被成为“高岑” 二、用悲壮来概括高岑的边塞诗

12、不算精确,有共同的特征:好卖雄壮 三、两人七言歌行都写得很好区别:一、高适悲壮,岑参雄奇壮丽 经历和所处地方不同 二、高适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岑参擅长描写,寓情于景,有浪漫主义特色,浑朴质实 三、在文学接受上,高适直追汉魏,岑参更多的是融合了六朝诗歌成就。11、李白诗歌内容一、抒发自己的抱负,希望为国立功,关心国事以及怀才不遇,不满黑暗现实的诗篇。古风行路难,远别离二、描绘自然风景,歌颂祖国壮丽山川的诗篇。蜀道难将进酒三、描绘劳动人民生活并寄于关怀和同情。丁都护歌、秋浦歌四、歌咏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如:长干行送友人,赠汪伦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一、李白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极大地影

13、响了后世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他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种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曾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二、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他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12、杜甫的

14、代表作一、自抒抱负的作品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奉先咏怀二、描写安史之乱,民间疾苦 三吏、三别、春望三、生活安定 卜居、狂夫、客至四、怀思古人,追悼亡友,回忆往昔 秋兴八首、登岳阳楼、杜甫诗歌特色一、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二、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三、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四、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13、元白诗派 张籍野老歌 王建田家行 元稹连昌宫词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强调诗歌要讽谕现实。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脱离内容而徒事形式。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14、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一、政治和咏史。韩碑富平少侯二、抒怀和咏物。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