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21013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二是,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

3、,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三是,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舍生取义”,都是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有大人格,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缘于这种道德精神的主体性和人格的独立性。四是,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儒家从忧患意识出发,探讨的是个人与整体之间

4、的关系,强调的是个人之与整体的义务和责任,强调的是入世与担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千古文人家国梦,修齐治平济世心。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寓于他们的政治关怀和社会关怀中。五是,探索社会理想,追求人生大道。儒家倡导“德治”,孔子强调仁爱,“仁者爱人”;孟子说要施行仁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这是儒家思想中最进步的内容,最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儒家文化的最高理念,就是建设大同社会。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地,表现出对社会理想的人性渴求。儒家文化重视并倡导人际、人与社会、人的身心、人与自然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在

5、中国历代典籍的思想脉络里,不断地阐述和丰富“以人为本”的儒家价值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这是我们新的传统、活的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宝贵的思想资源。1. 关于文中儒家文化“人文情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地位和价值高于其它事物,人的生命理应得到尊重,这是儒家文化具有浓郁人文气质的一种体现。B. 儒家认为,人都存在于人伦网络中,它规定了各种人伦关系,也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这些关系不可更改,是不能选择的“天伦”。C. 儒家文化强调人的道德精神的主体性和人格的独立性,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由此培养出的人

6、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D. 儒家文化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责任的体现。2. 下列观点与论据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贵于人。(汉 董仲舒)B.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里仁)C. 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 杨继盛)D. 探索社会理想,追求人生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礼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特点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中

7、心的特点也就成了中华文化的特点。B. 中国传统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最能体现在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上。C. 儒家文化强调“爱人”,主张实行“仁政”,这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大同社会。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所在。D. 儒家文化重视并倡导人的身心、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现代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人都存在于人伦网络中,它规定了各种人伦关系,也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这些关系不可更改,

8、是不能选择的天伦”扩大范围,原文第四段末尾为“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找出答案。【2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

9、,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这一句是强调少说多做,并非强调独立人格。【3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儒家文化的特点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曲解文意,儒家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能说儒家文化的所有特点都是传统文化的特点。B项,强加因果,且“中国知识分子”扩大范围,依据原文应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D项,曲解文意,“是现代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不当,原文说的是“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这是我们新的传统、活的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部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独腿人生罗伟

10、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

11、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车行驶了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

12、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右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

13、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

14、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门?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选自当代小说)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独腿车夫在乘客坐上

15、车后,主动向“我”解释自己要价五元的原因,这表明他不希望“我”误解自己,因为他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B. “朋友”告诉“我”人力车的价钱,指责人力车夫不把客人送到目的地,这些小精明主要体现了他对“我”的关心。C. “我”并没有强行多给人力车夫两元钱,是由于“我”担心自己坚持多给两元钱会伤害车夫的自尊。D. 小说中的独腿车夫不是英雄,没有壮怀激烈的事迹,然而他却用发自灵魂深处最本真的光辉,让在人生中艰难打拼的人们看到了希望。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6. 就全篇文章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力三轮车夫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答案】4. B 5. 开始“我”同情三

16、轮车夫,可怜他年老且身体残疾,觉得他谋生很不容易;后来看到他身残志坚、积极乐观,看到了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敬佩之情代替了同情与怜悯。(感情前后变化梳理清晰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 对比手法。一是“我” 与车夫的对比。“我”年轻强壮,车夫年老体瘦而且身体有残疾,然而两元钱映出了两种人格、两种人生,在对比中,车夫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二是住高级别墅的主人与生活在底层的车夫的对比。车夫处处为他着想,而高级别墅的主人却自以为是地蔑视做苦力者,通过对比两种人格孰高孰低,不言自明,车夫坦荡、善良、真诚,美好的品格得到了凸显和放大。【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