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20201561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1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库独家】拓展训练 2020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本章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12-4-1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 20,F=60,则DAC的度数是 ( )A.50 B.60 C.100 D.1202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A.1个 B.2个 C3个 D.5个3如图12 -4-2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

2、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A.SSS B.SASC.AAS D.ASA4下列选项中,不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是 ( )A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工人师傅用角尺平分任意角C用卡钳测量内槽的宽D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触角5如图12 -4-3,OP是AOB的平分线,点C,D分别在角的两边OA,OB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POCPOD的是 ( )A.PC OA ,PD OB B.OC= ODC.OPC = OPD D.PC = PD6如图12-4-4,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 )A.AC=BD B.CAB= DBAC.C= D D

3、.BC=AD7如图12-4-5,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8如图12 -4-6所示,在ABC中,P为BC上一点,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Q=PQ,PR= PS.下面三个结论;AS =AR;QPAR;BRPCSP.正确的是 ( )A和 B和 C和 D二、填空题9如图12-4-7,已知C= D,ABC= BAD,AC与BD相交于点O,请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 .10.如图12 -4-8,已知EA= CE,B= D= AEC=90,AB=3 cm,CD=2 cm,则CD

4、E和EBA的面积之和是 .11.如图12-4-9,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 OB,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12.如图12-4-10,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13. 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是,小亮发现: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会全等,除小亮的发现之外,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 时,它们也会全等;当这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另一个是 时,它们一定不全等14.如图12-4-11,在ABC中,ADBC于D,BEAC于

5、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 AC,则ABC= 度15.如图12 -4 - 12,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 ACBD;CB= CD; ABCADC;DA =DC.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16.如图12 -4 - 13,已知ABC中,AB=AC= 20 cm,BC=16 cm,点D是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2 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A点向C点运动,当BPD与CQP全等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_三、解答题17.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12-4- 14所示,其中AB =AD,BC= DC,求证;BAC=DAC18.

6、如图12 -4 - 15,AD、BC相交于点O,AD=BCC= D = 90. (1)求证;ACBBDA; (2)若ABC= 35,则CAO= 19如图12 -4 - 16,ABAD,AEAC,E=C,DE =BC.求证;AD =AB.20.如图12 -4 - 17,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点E在AD上,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21.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 如图12-4-18,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

7、BD相交于O,OD 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22.我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12 -4 - 19,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 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DOEAB,OFCB,垂足分别是E,F求证;OE=OF23.已知ABN和ACM的位置如图12-4-20所示,AB=AC,AD=AE,1= 2. (1)求证;BD= CE; (2)求证;M=N24.如图12-4-21,在ABC中,ACB是直角,B= 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 (1)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

8、明); (2)如图12 -4 - 21,如果ACB不是直角,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本章检测一、选择题1.A ABCEDF,EDA=20,F=60, B=EDF=20,C=F=60, BAC=180-B-C=100, AD是BAC的平分线,DAC=BAC=50,故选A2.A易知正确;是错误的,反例;如图在ABC与ABE中,AB=AB,AC=AE,高AD =AD,但ABC与ABE不全等故选A3.D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D4.D A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利用的是SS

9、S,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B工人师傅用角尺平分任意角利用的是SSS,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C.用卡钳测量内槽的宽利用的是SAS,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故选D5.D 对于D项,OP是AOB的平分线,AOP=BOP,显然OP为POC与POD的公共边,若添加PC=PD,由SSA不能判定POCPOD,故选D6.A A选项与已知条件构成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B选项与已知条件构成ASA,能刿定两个三角形全等;C选项与已知条件构成AAS,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D选项与已知条件构成SAS,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A7C若ABP与ABC全等,则点P到AB的距离应该等于点C到A

10、B的距离,满足此条件的为,经检验可知,三个点都符合题意,故选C8.A如图,连接AP,PR =PS,PRAB,PSAC,AP平分BAC即1= 2,AAPRAPS,AS=AR.又AQ=PQ,2=3,又1=2,11= 3,QPAR,正确,没有办法证明BRPCSP不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9答案AC=BD(AD=BC,DO= CO,AO =BO,AB= BA,答案不唯一)解析在ABC和BAD中, ABCBAD( AAS), AC=BD,AD =BC,AB =BA,同理易证得DO =CO,AO=BO.10答案6 解析因为AEC= D=90, 所以CED+ AEB= 90,CED+C=90, 所以C= AEB

11、, 又因为D= B= 90,CE =EA, 所以CDEEBA( AAS). 所以DE=AB=3 cmCD=EB=2 cm. 所以+=223=6()11答案3 解析根据已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可以得到AOPBOP,F.OP望FOP,进而可得AEPBFP,所以题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12.答案AB=DE(答案不唯一) 解析可以添加AB =DE,理由: BF=CE,BF+FC=CE+FC,BC=EF, ABDE,ABC= D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13答案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解析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会全等;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或直

12、角三角形时,它们会全等;当这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另一个是钝角三角形时,它们一定不全等 14答案45解析ADBC于D,BEAC于E, EAF+ AFE= 90,DBF+BFD= 90, 又BFD= AFE(对顶角相等),EAF= DBF. 在ADC和BDF中,, ADCBDF( AAS),AD=BD, 又ADBD,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4515.答案 解析 ABOADO, AOB= AOD= 90, BAC=DAC,ACBD,故正确,在ABC和ADC中,ARCADC( SAS),故正确BC=DC,故正确,故填16答案 厘米秒或厘米秒 解析AB=AC=20 cm,B

13、C=16 cm,点D为AB的中点, BD= 20= 10 cm,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 s,则BP=2t cm,PC=(16-2t) cm. 当BD=PC,BP=CQ时,16- 2t= 10,解得t=3, 则BP=CQ=2t=6 cm, AQ=14 cm,故点Q的适动速度为143 =( cm/s); 当BP =PC,BD= CQ时,CQ= 10 cm,AQ= 10 cm, BC= 16cm, BP= PC=8 cm,t= 82=4, 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104=(cm/s)三、解答题 17.证明 在ABC与ADC中,, ABCAADC( SSS), BAC=DAC.18.解析(1)证明:C=D=90, ACB和BDA是直角三角形 在RtACB和RtBDA中, RtACBRtBDA. (2)2019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