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性疾病流行性病原学研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200190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感染性疾病流行性病原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儿童感染性疾病流行性病原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儿童感染性疾病流行性病原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儿童感染性疾病流行性病原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儿童感染性疾病流行性病原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感染性疾病流行性病原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感染性疾病流行性病原学研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儿童常见感染病原体类型儿童常见感染病原体类型 一 细菌 肠道 呼吸道 神经系统细菌 二 病毒 肠道 呼吸道 神经系统病毒 三 真菌 肠道 呼吸道 神经系统真菌 四 寄生虫 阿米巴原虫 脑囊虫等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细菌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 1 血液及骨髓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2 体液 分泌物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3 呼吸道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一 呼吸道分泌物 痰液 令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濑口 不要刷牙 立即 从下部呼吸道咳出第一口痰 吐在无菌塑料痰盒 中

2、及时送检 二 尿液 中段尿 护理人员协助采取中段尿约3ml入无菌试管中 及时送检 三 粪便 取有粘液 脓血部分的粪便置玻 璃大便专用管中 如为稀水便 可直接收集于玻 璃管中 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四 眼 耳 鼻 喉拭子 将棉拭子 沾取少许无菌生理盐水 如沾取的太多 可在无菌生理盐水瓶壁上挤去多余的水份 然后采取可疑部位的分泌物 倒悬于 无菌试管内 及时送检 五 脓液 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 沾取脓液 要尽量多取一些 然后将棉拭 置于无菌试管中 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六 血液 1 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病的患者 采血培养时 应尽量在未使用抗

3、菌素前采血 如已使用抗菌素 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 应 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当然在病人发热或寒颤时采集也可 2 成人每次采血5 10ml 小儿采血2 3ml 3 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 抽一定 量血液后 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 轻轻摇匀 4 从抽血到接种入瓶 动作要快 防止血液凝固 同时要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七 穿刺液 胸腹水 心包液 关节腔液 鞘膜积液 严格无菌抽取后 注入含肝素抗凝的无菌试管中 轻轻颠 倒试管10余次 使肝素与穿刺液混匀达到抗凝的目的 或 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八 胆汁 由专科医生以无菌方法

4、取引流液10ml注 入无菌试管 九 脑脊液 以无菌方法取脑脊液3 5ml 置无菌试 管内 常温保存送检 如只做培养可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 瓶内 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十 生殖器官标本 阴道 子宫颈及前列腺等分泌物 应由医师采集 收集于无菌试管内送检 如疑为淋病奈瑟 菌感染 做培养检查时 采集的标本应床旁接种并及时放 入孵箱培养 十一 烧伤标本 以无菌棉拭子直接采取多个部位创 面的脓汁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 十二 支原体 解脲 人型 培养 药敏的标本采集 1 支原体对干 热抵抗力差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接种支 原体运送培养基送检 2 男性 用细的无菌棉拭子沾取无菌盐水少许深

5、入尿道 口内2 5 3cm 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二 标本运送 血液和骨髓标本应于采集后立即或24h内运送 至细菌室放入培养箱 如不能立即送检 宜室温 保存或置于35 37 环境中 切勿冷藏而导致苛 养菌死亡 三 注意事项 1 血及骨髓培养宜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标本 并注明标本采集时间 精确到小时 2 标本采集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以免 将污染菌误以为病原菌 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标本采集 运送及处理 3 要保证足够的标本量 以提高血液或骨 髓培养的阳性率 4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培 养瓶 危重患者可同时采用多种培养瓶 以免漏检 必要时增加送检次数 5 培养基

6、宜保证高营养 应注意培养菌 的检出 检验程序及方法检验程序及方法 一 血液及骨髓培养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 序 二 检验方法 一般血液或骨髓培养推荐同时送检需氧 及厌氧血培养 因厌氧菌血液感染约占菌 血症病原菌的5 l5 一 传统手工血培养检验方法 1 培养及转种 将血液或骨髓标本注入培养瓶 培养瓶系实验室自行配制或双相血培养瓶 置于 35 恒温箱内 每天观察并记录培养瓶的变化 包括肉汤浑浊度 沉淀 菌膜 溶血 色素等 双相培养瓶肉汤如有异常 或琼脂斜面上有菌苔 菌落出现 应及时涂片 革兰染色镜检 并根 据涂片的细菌形态与染色性选择相应的分离培养 基进行转种 转种培养基分别为血平板 巧克力 平板

7、麦康凯 沙保弱 高渗平板等 通常肉汤 培养7d如无菌生长则报告阴性结果 检验程序及方法检验程序及方法 2 如为厌氧培养瓶 则瓶内含85 N2 10 CO2 5 H2 厌氧瓶为密闭型 需逐日观察瓶 内肉汤的变化 若需氧瓶无变化 厌氧瓶肉汤有 变化 即可考虑有厌氧菌生长 应涂片及转种厌 氧血平板后置厌氧环境进行分离培养 应注意避 免氧气进入培养瓶 3 适当运用盲转法可提高阳性率 血培养l2h后 如无明显变化 可盲转一次 同时涂片革兰染色 镜检 可提高阳性率 检验程序及方法检验程序及方法 二 自动血培养系统的培养方法 1 将血液或骨髓标本注入商品血培养瓶中 置于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 不同培养仪通过不

8、 同原理可监测出培养液的变化 随时发出警铃告 示 2 用无菌注射器将报警之培养液抽出并转种 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或厌氧血平板 35 孵 育 同时做涂片镜检和直接药敏试验 再按三级 报告程序进行 厌氧培养按厌氧培养法进行操作 如为真菌生长按真菌培养程序进行 3 若在预定期限未出现阳性结果 可发出阴 性结果报告 检验程序及方法检验程序及方法 三 特殊细菌培养方法 1 分枝杆菌血培养可用特殊培养基接种血标本 BACTEC l3A培养基为分离血液中分枝杆菌的专用培养基 采血量为5ml 此外 使用裂解 离心技术 BACTEC l28 Bact Alert r MP培养基均可用于分离分枝杆菌 2 L型细

9、菌血培养将血液标本注入高渗培养基中进行培 养 可分离出细胞壁缺陷病原菌 即L型细菌 3 真菌血培养使用需氧血培养瓶 双相培养基 裂解 离心技术或脑心浸液肉汤均可分离到血液中的真菌 一般 念珠菌培养5 7d即可生长 阴性结果应于22 30 孵育 4周后发出终末报告 特殊细菌培养方法特殊细菌培养方法 4 苛养菌培养对疑为某些营养要求苛刻 生长速度迟缓 的革兰阴性杆菌 如嗜沫嗜血杆菌 伴放线杆菌 金氏杆 菌 军团菌 布鲁菌等 引起的心内膜炎血培养标本 主 张延长培养时间至2 4周 并转种特殊营养培养基进行培 养 5 营养变异链球菌 该菌需在含有巯醇复合物和维生素 B 培养基中生长 因此传代培养中宜补

10、充0 001 盐酸 吡哆醛和0 05 0 1 L型半胱氨酸促进生长 也可将培 养物转种于血琼脂平板上 然后交叉划线接种金黄色葡萄 球菌ATCC 25923 因其为室内质控标准株 易于获得且较 稳定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可见营养变异链球菌卫星 样生长菌落 血及骨髓常规培养的三级报告方式血及骨髓常规培养的三级报告方式 1 一级报告 血及骨髓培养当观察到疑有细菌 生长时 应以无菌操作方式挑取培养液进行涂片 革兰染色镜检 发现有菌生长并排除污染菌时 应立即转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 厌氧菌转种 厌氧血平板 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 并将镜检结果 细菌形态及染色性报告临床医生 以供初步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11、2 二级报告 转种平板培养结果于8 12h 或 获初步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报告 应立即通知临 床医生 此为二级报告 血及骨髓常规培养的三级报告方式血及骨髓常规培养的三级报告方式 3 三级报告 将分离菌最终鉴定和药敏试 验结果与初级报告对比 做出最终正式报 告 通知临床以检查用药正确与否或更改 治疗方案 4 不同目的菌的报告时间 一般细菌培养 7d无菌生长可发出报告 厌氧菌应培养2周 发出报告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布鲁 菌 真菌血培养及钩端螺旋体如7d为阴性 可继续培养 延至4周发出报告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液和骨髓是无菌的 血与骨髓液培养对血液感染 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被称为金标准

12、 由于现代医 学的飞速发展 各种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耐药菌 株不断产生和播散 医院感染率不断上升 血培养分离菌 的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 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也可引起 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的血液感染 除需氧菌 厌氧菌 真 菌菌血症外 有6 l5 的菌血症为复数菌感染 长期 使用抗生素者还会出现L型细菌感染 因此 临床微生物 工作者应熟知感染菌变迁的动向 准确 快速地培养和鉴 定出血液感染菌 并与临床医生经常沟通 共同研讨最佳 抗感染化疗方案 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一般在排除外界污染 标准的无菌操作下 血液和骨髓培养分离菌应为血液感染病 原菌 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 抗生素

13、进行治疗 选药原则为选用敏感性 高 价格合理 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治疗 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 血与骨髓培养常见病原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 兰阴性菌二大类型 一 革兰阳性菌 1 革兰阳性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为甲氧西 林耐药菌株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多为甲氧西 林耐药菌株 肠球菌 A群链球菌 B群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等 2 革兰阳性杆菌 产单核李斯特菌 分枝杆菌 包括非典型分枝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等 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 二 革兰阴性菌 1 革兰阴性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卡他莫拉菌等 2 革兰阴性杆菌 伤寒沙门菌 非伤寒沙门菌 大肠埃 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产气

14、肠杆菌 气单胞菌 沙雷菌等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洋葱 伯克霍尔德菌 流感嗜血杆菌等 三 真菌 白色念珠菌 其他念珠菌 曲霉菌 毛霉菌等 四 厌氧菌 拟杆菌属 具核梭杆菌 丙酸杆菌 消化球菌 韦荣球 菌等 肠道肠道细菌感染细菌感染 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 如双岐杆菌 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 生素 如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 B2 B6 B12 维生素K 烟酸 泛酸等 还能利用蛋白质 残渣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如天冬门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和苏氨酸等 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 谢 同时还能促进铁 镁 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 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15、一 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 肠道细菌肠道细菌 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如口腔 鼻腔 系统 咽喉腔 眼结合膜 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 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 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 物 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 称为正常菌群或 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而且是必须 的 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细菌组成 有规律地定居 于身体一些特定部位 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常 菌群数量是巨大的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通过个体的 适应和自然选择 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 正常菌群 与宿主之间 正常菌群 宿主与环境之间 始终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中 形成一个互相依存 相互制约的系统 因此 人

16、体在正常情况下 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肠道细菌肠道细菌 除正常菌群外 还有一种称为过路菌群 又称外籍菌群 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 来自周围环 境或宿主其它生境 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 数天或数 周 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 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 量繁殖 引起疾病 人体肠道菌群在肠腔内形成3个生物层 深层的紧贴粘膜 表面并与粘膜上皮细胞粘连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菌群称为膜 菌群 主要由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组成 这两类菌是肠共 生菌 是肠道菌中最具生理意义的两种细菌 对机体有益 无害 中层为粪杆菌 消化链球菌 韦荣球菌和优杆菌等 厌氧菌 表层的细菌可游动称为腔菌群 主要是大肠杆菌 肠球菌等好氧和兼性好氧菌 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 儿童常见肠道感染的细菌种类 主要是杆菌 志贺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等 志贺氏菌属志贺氏菌属 一 致病物质 1 侵袭力 志贺氏菌的菌毛能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 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表面 继而在侵袭蛋白作用下穿入上皮 细胞内 一般在粘膜固有层繁殖形成感染灶 此外 凡具 有K抗原的痢疾杆菌 一般致病力较强 2 内毒素 各型痢疾杆菌都具有强烈的内毒素 内 毒素作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