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1957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教案]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教案]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教案]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教案]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2016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S 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文 章来源课件 5Y k J.C om 第四单元 教学计划一、 教学内容本单元以“情暖人间”为题材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穷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精读课文, 永生的眼睛 船长是略读课文。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既有抒发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古诗,又有表现人与人之间仁爱之心的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既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又有伟人鲁迅、忠于职守的船长;课文的作者既有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又有世界著名的大文学家。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 “口语交际” “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

2、新”栏目有三项内容:一项是“句式变换” ,编排的是把直接转述变为间接转述的练习;一项是“拓展与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2表达浓浓的人间真情;一项是“积少成多”编排的是一首古诗赠汪伦本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辩论会” ,辩题是“是冷漠还是真爱” 。教材设计的情境是:年幼的孩子摔倒了,哭喊着让妈妈抱;妈妈则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正反双方的观点是”这个妈妈对孩子真冷漠!”“这才是真正的爱!”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个人物群体。可以写学校中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写在家里和家人的生活情景,通过介绍这个群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教学目标 1、要很好地

3、把握编者意图,重点指导学生围绕本单元专题开展学习活动。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单元随课文识字 14 个,会写生字 13 个。三、教学重难点阅读时要把握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浓浓的人间真情。四、教学课时共 12 课时3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教案备课人王海荣学科语文总课时数课 题 15 古诗三首课时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

4、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浓浓深情。课前准备有关的音频、视频、课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4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们要学习的 15

5、课是三首描写送别朋友的古诗。一首诗,就像一杯盛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维、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惜别之情。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导自读(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二次备课(手写)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教案教学过程浥 客舍 尽 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 1 题:浥:悒(y)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 “进” 。5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 2 题:从诗题可知,这是

6、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 (引导看注解)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

7、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二次备课(手写) 6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教案教学过 程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4、试背这首诗。三、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你来给大家背一背。二次备课(手写) 搜集表达人间真情的诗句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留恋 关切 祝愿)7教学反思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教案备课人王海荣学科语文总课时数课

8、 题 15 古诗三首 课时 2教学目标 1 理解诗句的含义;2 体会诗歌的情感3 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重点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难点相关拓展延伸的黄鹤楼 、 江南春 、 赠孟浩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我们所要去的也是中国的旅游名胜黄鹤楼。上节课已经让大家去搜集关于黄鹤楼的资料了,有谁能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搜集的资8料).你们搜集到的资料真丰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鹤楼的魅力。老师这里也有关于黄鹤楼景致描写的千古绝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么?(课件显示黄鹤楼 ,请一名学生朗读一下)3.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登黄鹤楼追寻

9、古人足迹,古人却已经乘鹤归去。面对着黄鹤楼的景色,作者只能留下深深的惆怅和惋惜,更因为他游历在外的状况,使得作者心中不由的涌上了一丝淡淡的乡愁。4.正是因为有了这首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 (课件显示)的黄鹤楼 ,才会令后来者面对黄鹤楼的美景却无从下笔,徒呼无奈。即使是李白也只能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 (课件显二次备课(手写)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教案教学过程示)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但李白毕竟是“诗仙” (引导学生回答) ,面对如斯的美景,他岂能雁过不留痕。李白以一首送别诗的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黄鹤楼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欣9赏一

10、下这首诗。2.(视频显示黄鹤楼送别的动画)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帆船,江水,人)3.那这些场景联系到这首诗中,你们认为最适合眼前所见的是哪两句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课件显示)(齐读这两句诗)4.那谁能联系刚才所看的动画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在回答中互相补充)5.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的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 (个别读,齐读,读出那种依依惜别之情)6.那究竟是什么让作者如此的恋恋不舍,那艘帆船究竟带走了什么呢?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 (课件显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大家一起来读一下,了解

11、一下李白久久不愿离去的原因。7.通过朗读,大家明白了李白依依不舍的原因了么?(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了。 )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故人,感情深厚的老朋友) 。是啊,老朋友即将离去,诗人又怎能不产生伤感之情呢?8.而且老朋友离去的季节又是在(春季)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是怎样的季节呢?老师这里有几幅江南春天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二次备课(手写) 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教案10教学过 程(课件显示)多么美丽的江南春啊,大家还记得杜牧的那首江南春么?(学生朗诵,课件显示) 。看一看,绿映红的春光,蒙蒙胧胧的春雨,在这种美景中,人的心情本该是(愉快,愉悦) 。然而,朋友却要离

12、,青梅煮酒,对酒当歌的季节却成了离别的季节,李白能不伤感么?于是,他只能伫立江边,吟诵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久久不愿意离去。四、总结全诗。二次备课(手写)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2,搜集李白的另一首诗赠孟浩然体会诗意。板书设计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唯见长江天际流(眷恋 向往 惋惜)教学反思 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教案备课人王海荣学科语文总课时数课 题 15 古诗三首课时 3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了解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意思。教学重点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难点体

13、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一、谈话引出课题。1观察草的图片,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 ,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 y,后一个“一”读 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二次备课(手写)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电子教案教学过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3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14、。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原,草原,原野。岁:年。枯:枯萎,干枯。尽:完。野火:荒山野岭燃烧起来的火生:生长。荣:茂盛。4.解释诗句原野上长满了野草,野草每年从深秋到冬季要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的生长一次。冬天草枯萎的时候,虽然野火可以把它的茎叶烧掉,但它的根仍旧埋在泥土里,所以春风一吹,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5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14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二次备课(手写)文 章来源课件 5Y k J.C 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