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民情日记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20194490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民情日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民情日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民情日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民情日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民情日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民情日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第四篇:富源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第五篇:新农村指导员民情日记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 高桥乡联盟村指导员阳可华 时间:2014年3月1日天气:阴 这天是我驻村的第一天,我的心里不免有点兴奋,又有一点紧张。 上午10点,我们挂高桥乡指导员一行从县城来到高桥乡,乡政府领导、各村书记、主任已热情地在会上等着我们的到来。会上,各村为指导员汇报了本村的基本情况,使我们对自己挂的村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作为高

2、桥乡新农村队长杨林还给我们提了些工作上要求。开完会我就去找联盟村委领导“认亲”,打了下招呼,记下了他们的电话,就吃饭去了,很久没喝酒的我兴致高涨,喝了个半醉。稀里糊涂的就坐车去联盟村了。 时间:2014年3月9日天气:多云 通过一周的驻村工作,我对村的各种基本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这天我单位由张副局带队,在村办公室开了个办公会,主要围绕春耕生产作些工作安排,我单位的刘太光同志为村委领导简要介绍了蔬菜种植技术。将计划在下月玉米播种期间现场培训及为我驻的联盟村赠送玉米及蔬菜两种。 时间:2014年4月9日天气:晴 这天我们单位又在张副局长的带领下一行四人来到了我驻的联盟村,这次他们带来了20多个玉米

3、品种进行种植实验。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地里,我们几个亲自在村主任的地里种了起来,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种玉米对我来说不难,但是在我单位专家刘太光同志的指导下,才知道这里边的科学多着呢!我们量地、施肥、播种、洒农药, 经过3个多小时的工作,我们才把20多种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完。有差不多20年没到地里干过活的我晚上全身都酸痛,不过心里却挺充实的。不过全村玉米播种还没有全面开始,根据时节,他们计划4月13日到村对全村村民进行一次现场培训,为每户发放玉米种子及薄膜、农药。 时间:4月13日天气:晴 早上,我大早就起床,等着张副局长一行的到来,村民也来了大半。到11点左右他们终于来了,单位的越野车后边全装满

4、了种子,我们帮着把种子下到村公所稍作停息,我们就来到地里,一切就绪,我们的老刘就为开始为村民进行现场科学种植培训了,没有正式的仪式,但是群众反映说培训效果非常好,实用。培训用了差不多2个小时,其间,我单位另外以为同志还为村民简单谈了下土鸡养殖技术。从地里回来,我们就忙着为村民发放种子、薄膜、农药。看着农民灿烂的笑容,我觉得在艰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驻村以来,我觉得我并不是一个匆匆过客我所做的不论是单位支持的还是个人争取的,都实实在在为了农村、为了农民。其实,农村真的很淳朴,很单纯,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我,不会把自己当作一个匆匆过客,要用心、用情、用力对待每件事、每个人,深深地融入农村,融入农

5、民。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时间:三月十日塘房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朱洪 今天是我被派到大撮魁村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第七天。大清早,我和驻村工作组一道来到水稗田小学,该小学距离镇政府驻地有七公里,地处在两面夹山的深沟里面,通往里面的公路是刚刚经过政府投资三十万元维修和新修的。虽然路面仍然是泥泞和坑洼,但是相对去年而言已经有 了一个质的变化,因为我去年就是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当时我到水稗田小学时还根本就没有通车,连群众运输生产生活物资所用的马车行驶起来都很不安全,现在可以看到装载八吨左右的小型农用车辆已经可以畅通无阻的行驶了。 记得去年来到了水稗田小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

6、间灰蒙蒙的教室和一块泥泞的黄土操场,走近一看,教室面积虽然还可以,但是都比较黑暗,门窗破破烂烂,没有一块玻璃,都是用薄膜纸蒙了一层,再看桌椅,多数都是残肢断腿,经过了解,水稗田小学有学生149人,靠现有的3间教室根本容纳不下,因此只能采取一二年级合上复式教育来缓解教师和教室紧缺的现状,而且该校只有3个教师,正式教师只有1人,其他的都是代课教师,待遇比较低,因此他们的工作热情不高,随时都可能辞职,这已给管理和教学水平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代课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然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没有图书室,电教室,教学仪器与设备短缺,整个给人的感觉有点

7、像仅仅是个可以扫盲的学校。 大约四十分钟后,我们一行来到了水稗田小学。当我再一次看到该校时,虽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已让人有了一种学校应该有的那种感觉。教学楼二楼已经修建结束,正在进行装修;耳边听到的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眼里看到的是孩子们虔诚的求知欲。据校长介绍,去年年底镇政府就多方筹集资金,为该校新建了二楼,大大缓解了教室不足的状况,同时又调来了两名正式教师,聘请了一名代课教师,而且代课教师的待遇已经提高到了六百元每个月。校长高兴地说:现在我们这个学校,虽然在教学质量和水平上还比不上中心校点,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信心把教学搞上去,把孩子们越教越好。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 新农

8、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 记得镇副同志曾在四群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上讲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首先得了解村情民意。”借着这句话,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所驻的这个小山村。 我所驻的村名叫,地处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县城30公里。东邻凤庆县,南邻镇,西邻村,北邻村,辖内包括坡大吉等2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80户,人口3748人,社区国土面积51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3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297亩,人均耕地0.61亩,林地43978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核桃为主。 在镇辖内的各村来说,是比较贫困的村落。镇上通往村上的水

9、泥路是前两年才刚修筑的,这是我在村里见到的唯一比较正规的一条道路,对于长期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的人民来说,这条路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增强了城乡之间往来车辆、人员的安全性。而寨与寨之间、户与户之间的道路就显得有些艰险,路面不是太宽,一边挨着山体,一边则是陡坡,好点的路面是用弹石铺成的,但绝大多数还是泥巴路。一条又一条这样的小山路,在山与山之间,寨与寨之间,户与户之间延伸着,蜿蜒曲折。在路面上依稀还可以看得到摩托车留下的轮印,而当你细看轮印时,你会发现轮印或深或浅,偶尔还有急刹后留下的长长滑痕,可以想象一条山路,隐藏着多少未知的惊险。 来到,随处都可以见到茶树、核桃树、桑树,不要为此感到奇怪,

10、因为这是人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每年人民都是在围着这些林木忙碌着,这些作物创造给人民的是吃穿住用行所需的各种经济来源。虽然人民的外出劳务收入依旧占年收入的很大比例,生活依旧艰辛,但不可否认的是的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一方百姓。 驻村近一个月,给我的感觉很质朴。诸如当你在村里或者村委会晃悠的时候,遇到你的百姓都会很热情的给你打招呼,简单的聊上两句,顺带让你去他们那边坐上一坐。当要做饭的时候,村委会的大家伙会很自觉的走到灶房前,帮点忙,要不围着土灶坐会,边生火,边聊点“壳子”,开点玩笑。做好的饭菜,时不时的会出现点“外来人员”没有吃过的野味,像树头菜、小白花、香葱等等,反正我以前是没吃过的,味道相当可以

11、,据说价格比鸡肉还贵。话说回来,这边一天吃两顿饭,早上十点左右一顿,下午四点半左右一顿,晚饭后大家有活没干完的还会继续去干活。而前段时间我就跟着“苏总”和赵主任去各社长家里面开群众路线教育会议。因为村小组比较多,忙活了近一个星期时间才把全部社区开完。在这段时间,跟群众零距离的接触,让我越发了解了,我会关注他们住的房子,下面养猪、养牛,上面住人;我会关注他们屋檐柱子上挂着的火腿,对于杀年猪这事联想偏偏;我会关注他们的灶房是否也和村委会一样,在地上摆了土灶;我会时常竖起耳朵听听今年的茶叶价格,村里妇女一天采茶的工钱;我也会悄悄的向村民问上一句一年的收入在多少。日子久了,我还发现,原来大龄未婚的男同

12、胞很多,是远近都有耳闻的“光棍村”。记得那天跟着县发改委领导去走访农户时,有一户村民家的儿子都四十多岁了还没结婚,当时真的倍感诧异 地广人稀,要能好好利用、开发好各种资源,百姓的日子会得到明显改善,但长存下来的缺水、路险等热点难点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着的发展。希望乘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船,能够载着驶向脱贫致富的海岸。 第四篇:富源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 富源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 2014年4月29日星期日晴 又是一个周末,天气酷热。到十八连山镇箐头村委会一个多月来,我对周末的概念已经不清了,因为农村工作是没有周末的,周末只属于城市机关的上班族。2014年春,连续3年的干旱

13、已造成箐头村委会11个自然村2798村民饮水困难(箐头村委会共有14个自然村,3488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天这里的村民终于盼来了久违的清泉水。这是箐头村委会历史上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这事还得从我才进村的第一天说起。在驻村工作的第一天,还没来得及熟悉村委会的情况,就被村总支书记李开文和村民火急火燎地叫上跟着进山了。在崎岖的山路上,陆陆续续续见到当地村民在背着什么,还有的用马驮,上前一问才知都是到两三公里的地方背水、驮水。顶着烈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者,怎样才能履行职责,才能真正把感情结在一线、困难解在一线、实事办在一线呢?看着背驮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终于有底了

14、。箐头当前最困难、最需要办的实事就是解决人畜的饮水困难。当前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让当地老百姓不要再为干渴而发愁。 翻过陡峭的山壁、钻过密密的刺蓬,看了几个以前据说水量 - 1 - 还可以的水源点,但是在今年这样干旱的年份,也已经干涸或只有极少的水流出了,根本满足不了缺水村寨的饮水,更不用说浇灌了。“不知道松毛林水库的水可不可以引到我们这些村来?”,有位村民说道。哦!是啊,一起来的同志恍然大悟。我们连忙赶往三公里外的松毛林水库,看着清清的水面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可是这里的水能引到箐头吗?心里没底。这时一直沉思的总支书记李开文说话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老百姓,已经请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踏勘、规

15、划过。经过测量,松毛林水库的水可以引到箐头来,并且项目已经批准,现在是研究怎样尽快建设的问题。”所有的人无不欢呼雀跃。 接下来便是建设、筹资的问题了,我和村干部们一起召开群众大会共商对策,达成共识。村民除投工投劳外,争取向上要一点,自己筹一点,解决架设主管道和水池建设的困难。为了节约资金,管道经过的地块,没有一家村民要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助费。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共铺设管道37公里,在村委会办公后山顶建取水大水池100方1个,其它地方建成蓄水池5个,加之过去建好的蓄水池6个,今天终于将水引入村民家中,至此结束了村民天天背水、驮水的困境。当村民李平打开水龙头时,看着清清的水从水管流出,心里乐开了花,一个劲地直对我们说:“谢谢!”。我知道,由于有了水,李平家烤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