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9326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二十六)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 比上一年增长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 47.31% 燃料工业 84.56% 地质勘测 611.46%建筑工程 204.14% 铁路 88.93% 农业 61.44% 林业 128.38%总支出 68%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故

2、A项错误;依据所学,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并举,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国家财政支出增长情况并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这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2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解析:选A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

3、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左”倾思想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和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是以工业建设为重点,故D项错误。3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三大改造成就初显解析:选A该时期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

4、价进行了国家调整,故A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调整,但物资供应紧张,国家采取计划对物资进行分配,故B项错误;苏联等国的援助是物价相对稳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物价进行调整,而不是三大改造的成就,故D项错误。4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解析:选C据材料“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建

5、设急于求成,故C项正确。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没有欣欣向荣,而是经济比例失衡,故A项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故B项排除;1958年没有土地改革运动,故D项排除。5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 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这一组织()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B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从根本性上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选B根据材料“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这一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6、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故B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人民公社并没有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故排除D项。6下表为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19531957年 8 017.80 933.21 11.60 19581962年 6 983.20 833.32 11.90 19631965年 5 004.50 374.02 7.5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C生

7、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解析:选A据表格可知从19531962年,农业收入减少,农业税收比例增加说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出现问题,而19631965年,农业税收比例减少说明国民经济比例问题有所缓解,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工业化建设初期的资金来源于农业,故B项错误;据表格可知完成三大改造后的19581965年农业的收入下降,故C项错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涉及粮食的消费,材料仅体现农业的积累而不是消费,故D项错误。7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

8、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A八字方针的制定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C改革开放的实施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解析:选B包产到户从兴起到批判再到肯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A、D两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排除。二、非选择题(共15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地课和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较海关征收的“区区税银”,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课正额定得比较低。1757年,乾隆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

9、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方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中英双方议定税率时,以粤海关原有的正额税率为参照基础,但实际上正额税率极低,粤海关在征税过程中,除了正额税收,尚有行用、规礼、羡耗等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新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因此,新税则所议定的进出口税率虽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 但比原实征税率则大幅度下降。摘编自蔡晓荣对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材料二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

10、,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1951年5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关税政策的差异及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关税政策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从通商口岸、关税定制、税率高低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关税服务的主体及目的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作答。答案:(1)差异:乾隆年间: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自主定税;正额税率低,杂项征收比例高。道光年间:被迫五口通商;协定税率(参照原正额税率议定进出口税率),废除杂项征额。原因:乾隆年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与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2)特点:关税自主;关税税率较高(保护民族产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意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税税则的基础,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